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绍之专利>正文

非金属低压导电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95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金属低压导电纱,将作为基质的纱线经化学方法处理,使纱线表面及构成纱线的纤维表面均匀镀覆一层导电金属薄膜,可使整个织物成为均一柔软的导体,抗折断、耐腐蚀性能极佳,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金属低压导电纱,特别是一种覆盖有一层金属导体而导电的,以非金属材料为基材的低压导电纱。本技术题目非金属低压导电纱,特指是以非金属材料为基材的。作为可以抗静电的导电织物,传统方法是使用在织物中夹杂金属丝纺织或直接用金属丝纺织而成的。前者具有织造工艺复杂,抗静电效果不佳的缺点;后者具有成本高昂,工艺性极差的不足。由于两者都直接采用了金属丝编织,织物抗折断、耐腐蚀的性能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本技术针对上述传统导电织物存在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可使整个织物成为均一柔软的导体,抗折断、耐腐蚀性能极佳,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导电纱。另外,如果金属导电层具有一定的电阻率,还可以作为电热材料制作电热织物。本技术的结构如下。将作为基质的纱线经化学方法处理,使纱线表面及构成纱线的纤维表面均匀镀覆一层导电金属薄膜,即构成了本技术的结构。由于涂覆层很薄,由其编织的导电织物仍能保持原有的柔软度。下面接合附图描述一种本技术的实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导电纱是用下列方法制作而成的。用棉,麻,毛料或化学纤维等纱线作为基质材料,按下述程序进行一、粗化用于使组成纱线的纤维表面粗糙,增加附着能力,并除去纱线表面的污物。本实施例采用由氢氧化钠NaOH溶液浸洗的方法来达到粗化的目的;二、敏化及活化目的在于使纤维纱表层分子与可置换的金属盐产生离子结合,以备以后的化学镀反应。本实施例采用先用氯化亚锡SnCl22H2O溶液浸洗,再用硝酸银AgNO3溶液反应的方法进行;三、强化采用37~40%浓度的甲醛HCHO溶液浸洗,以强化纤维的表层结构;四、化学镀采用下列配方进行置换反应硫酸铜CuSO4·5H2O 100g 甲醛HCHO37~40% 150ml酒石酸钾钠NaKc4H4O64H2O 100g JFC(渗透剂) 12mlEDTA 150ga-a-联吡啶 0.4g碳酸钠Na2CO34g氯化镍NiCl26H2O4g将以上原料混合后加水至1000ml,并以每克纱线配2ml镀液的用量,浴比1∶250,温度50~55℃,PH值13.5~13.7的环境浸镀约10分钟至置换反应完成。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铜与附着在纱上的银盐反应析出铜,并在渗透剂的作用下使铜原子与纱纤维牢固结合。合理控制上述反应过程中银盐的附着厚度,可以很容易地控制镀层的电阻率。图中1为纱线纤维,导电金属镀层2附着在纱线纤维1的表面上。权利要求1.一种非金属低压导电纱,由纱线及导电膜层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电薄膜均匀镀覆在纱线及构成纱线的纤维表面。专利摘要一种非金属低压导电纱,将作为基质的纱线经化学方法处理,使纱线表面及构成纱线的纤维表面均匀镀覆一层导电金属薄膜,可使整个织物成为均一柔软的导体,抗折断、耐腐蚀性能极佳,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文档编号D06M11/00GK2237545SQ9620394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6日专利技术者刘绍之 申请人:刘绍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金属低压导电纱,由纱线及导电膜层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电薄膜均匀镀覆在纱线及构成纱线的纤维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之
申请(专利权)人:刘绍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