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81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包括盒体和设置于盒体内的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的构成方式相同,所述A相连接模块包括连接杆、金属连接片和导通点模块,所述连接杆贯穿于盒体内部,分别连接盒体上设有接线端的两个端面,通过相对于所述两个端面前后运动实现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工作状态的切换,所述金属连接片固定于连接杆上,随着连接杆的运动与导通点模块连接或分离,所述导通点模块与盒体上的接线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不容易发生接线误差、易于操作和检修以及实用性强等优点。

A split bar type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 combined junction box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ole-splitting type electric metering joint junction box,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n A-connected module, a B-connected module, a C-connected module and a neutral-connected module arranged in the box body. The A-connected module, a B-connected module, a C-connected module and a neutral-connected module are composed in the same manner. The block comprises a connecting rod, a metal connecting piece and a conducting point module. The connecting rod runs through the inner part of the box body and connects the two ends of the box body with connection ends respectively.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 joint junction box is switched by moving backward and forward relative to the two ends. The metal connecting piece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or separated from the conduction point module, the conduction point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erminal on the box body.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t easily occurring wiring error, eas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计量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
技术介绍
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也就是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中所指的试验端子,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可以减少TA(电流互感器)、TV(电压互感器)的数量,便于带电校验测量仪表,并可在带电情况下调换所接仪表而不影响其他仪表的正常工作。联合接线盒在电测计量线路中起了枢纽的作用,还能有效地防止接线差错,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具有多种功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普及使用,接线盒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论文《简述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正确使用》中,阐明了现有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主要是通过接通和断开不同的接线端子,来实现接线盒工作和断开状态的切换,这样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在连接时极其容易发生误解,容易发生误解的情况,而且这样的接线盒内部设有过多的接点,不仅操作工序多,而且安装工艺质量难以把控,实用性较差。除此之外,目前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一般都是采用黑色不透明材质进行制造,这样实现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容易影响故障判断,以及偷电和漏电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包括盒体和设置于盒体内的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所述盒体上设有多个不同的接线端,分别与电源侧电压、电源侧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的构成方式相同,所述A相连接模块包括连接杆、金属连接片和导通点模块,所述连接杆贯穿于盒体内部,分别连接盒体上设有接线端的两个端面,通过相对于所述两个端面前后运动实现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工作状态的切换,所述金属连接片固定于连接杆上,随着连接杆的运动与导通点模块连接或分离,所述导通点模块与盒体上的接线端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构成A相电源侧电压与A相电压互感器之间的回路,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构成A相电源侧电流与A相电流互感器之间的回路或A相电源侧电流短接截流回路。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片的数量与连接杆的数量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导通点模块包括第一导通点组件、第二导通点组件和第三导通点组件,所述第一导通点组件通过与金属连接片接触实现A相电源侧电压与A相电压互感器之间的回路导通,所述第二导通组件通过与金属连接片接触实现A相电源侧电流与A相电流互感器之间的回路导通,所述第三导通组件通过与金属连接片接触实现A相电源侧电流短接截流回路的导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点组件包括相互之间不连通的第一导通点和第二导通点,所述第一导通点与盒体的A相电压互感器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点与盒体的A相电源侧电压的接线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通点组件包括相互之间不连通的第三导通点和第四导通点,所述第三导通点与盒体的第一A相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四导通点与盒体的第一A相电源侧电流的接线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导通点组件包括相互之间不连通的第五导通点和第六导通点,所述第五导通点与盒体的第二A相电源侧电流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六导通点与盒体的第一A相电源侧电流的接线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导通点模块包括多个固定于盒体内部的金属螺丝。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片上设有缺口,用于与导通点模块相互卡合。优选地,所述盒体包括透明盒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盒体内设置连接杆、金属连接片和导通点模块,利用连接杆运动来带动金属连接片和导通点模块的连接或分离,来实现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工作状态的切换,与现有方法中通过更换接线端子来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相比,这种切换方式十分简便,而且不容易发生接线端误接线的情况,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简化盒体上接线端的数量和盒体内导通点的数量,从而简化工序,提高安装工艺的质量,实用性大大增强,适合批量生产和使用。(2)通过两个连接杆分别实现电压互感器的导通和电流互感器的导通,实现方便且硬件成本低,进一步增强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实用性。(3)金属连接片的数量与连接杆的数量相匹配,因此每一个连接杆只需配备一个金属连接片,即可实现接线盒工作状态的切换,工艺简单,安装方便,既适合批量生产也适合大范围使用。(4)导通点模块通过三组导通点组件,分别实现电压互感器的导通,电流互感器的导通和电流互感器不导通状态下电源侧电流的短接,切换方便且设置简单,因此不易发生连接故障,易于实现且易于检修。(5)每个组件内的两个导通点直接不连通,在于金属连接片接触的状态下才发生连通,这种状态的切换简单切安全性高,不易发生故障。(6)导通点模块通过固定于盒体内部的金属螺丝实现,成本低且导通效果好,从而可以提升整个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性价比。(7)金属连接片上设有与导通点卡合的缺口,这样可以保证金属连接片与导通点连接的稳定,避免二者不能有效连接从而导致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故障。(8)盒体采用透明盒体,便于观察故障且易于检修维护,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在导通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在导通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在断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在断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导通点,2为第二导通点,3为第三导通点,4为第四导通点,5为第五导通点,6为第六导通点,7为连接杆,8为金属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包括盒体和设置于盒体内的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盒体上设有多个不同的接线端,分别与电源侧电压、电源侧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连接,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的构成方式相同,A相连接模块包括连接杆7、金属连接片8和导通点模块,连接杆7贯穿于盒体内部,分别连接盒体上设有接线端的两个端面,通过相对于所述两个端面前后运动实现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工作状态的切换,金属连接片8固定于连接杆7上,随着连接杆7的运动与导通点模块连接或分离,导通点模块与盒体上的接线端连接。其中,连接杆7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用于构成A相电源侧电压与A相电压互感器之间的回路,第二连接杆用于构成A相电源侧电流与A相电流互感器之间的回路或A相电源侧电流短接截流回路。金属连接片8的数量与连接杆7的数量相匹配。导通点模块包括第一导通点组件、第二导通点组件和第三导通点组件,第一导通点组件通过与金属连接片8接触实现A相电源侧电压与A相电压互感器之间的回路导通,第二导通组件通过与金属连接片8接触实现A相电源侧电流与A相电流互感器之间的回路导通,第三导通组件通过与金属连接片8接触实现A相电源侧电流短接截流回路的导通。第一导通点组件包括相互之间不连通的第一导通点1和第二导通点2,第一导通点1与盒体的A相电压互感器的接线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包括盒体和设置于盒体内的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所述盒体上设有多个不同的接线端,分别与电源侧电压、电源侧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的构成方式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连接模块包括连接杆、金属连接片和导通点模块,所述连接杆贯穿于盒体内部,分别连接盒体上设有接线端的两个端面,通过相对于所述两个端面前后运动实现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工作状态的切换,所述金属连接片固定于连接杆上,随着连接杆的运动与导通点模块连接或分离,所述导通点模块与盒体上的接线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包括盒体和设置于盒体内的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所述盒体上设有多个不同的接线端,分别与电源侧电压、电源侧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A相连接模块、B相连接模块、C相连接模块和中性相连接模块的构成方式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连接模块包括连接杆、金属连接片和导通点模块,所述连接杆贯穿于盒体内部,分别连接盒体上设有接线端的两个端面,通过相对于所述两个端面前后运动实现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工作状态的切换,所述金属连接片固定于连接杆上,随着连接杆的运动与导通点模块连接或分离,所述导通点模块与盒体上的接线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构成A相电源侧电压与A相电压互感器之间的回路,所述第二连接杆用于构成A相电源侧电流与A相电流互感器之间的回路或A相电源侧电流短接截流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片的数量与连接杆的数量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杆式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点模块包括第一导通点组件、第二导通点组件和第三导通点组件,所述第一导通点组件通过与金属连接片接触实现A相电源侧电压与A相电压互感器之间的回路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龙刘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