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耿杰专利>正文

一种实验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75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器材,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空腔,所述空腔左右侧固设有左右对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通口朝下的储放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储放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通接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通接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之间固设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的安接腔,所述加热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与所述储放腔相通的滑接腔,所述安接腔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安接腔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传输轮和第一齿接轮。

An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xperimental apparatus, including an experimental box, in which a cavity with a through port facing upward is fixed,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cavity are fixed with a storage cavity equivalently located in the experimental box and the through port facing downward, and the end wall of the storage cavity facing the central line of the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through hole, facing the said cavity. A heating chamber is arranged in the end wall of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cavity center line, and a connecting cavity is fixed between the heating chambers, and a sliding cavity is arranged below the heating chamber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experimental chamb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orage chamber. A first tooth connecting wheel is fixed in the right end wall of the connecting cavity, and the connecting cavity is arranged below the heating chambe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end wall of the safety connecting cavity,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transmission wheel and the first tooth connect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器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器材。
技术介绍
在对一下些化学材料研究实验中,常常要对研究的化学材料进行耐高温操作,而传统中的用于耐高温测试的实验器材加热过程不均匀,调节性能差,且不具备很高的自动化,此设备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器材,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设备的一种实验器材,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空腔,所述空腔左右侧固设有左右对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通口朝下的储放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储放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通接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通接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之间固设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的安接腔,所述加热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与所述储放腔相通的滑接腔,所述安接腔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安接腔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传输轮和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齿接轮上方啮合设置有第二齿接轮,所述第一传输轮上方设置有第二传输轮,所述第二传输轮通过传输带与所述第一传输轮动力连接,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第二传输轮和第二齿接轮端面固设有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可转动的伸入所述滑接腔内,所述滑接腔内滑接的设置有滑接块,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滑接块端面内固设有通口朝内的螺状孔,所述螺状杆伸入所述螺状孔内与所述螺状孔配合连接,所述空腔上端面固设有盖罩,所述盖罩内固设有左右对等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盖罩内且上下贯穿的通接腔,所述盖罩上端面固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固设有第一转接腔,所述第一转接腔下方设置有通口朝下的第二转接腔,所述第一转接腔上端壁内固设有第二电转机,所述第二电转机的输出轴下端面固设有第三传输轮,所述第三传输轮右侧设置有第四传输轮,所述第三传输轮和第四传输轮通过传输带动力连接,所述第四传输轮下端面固设有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可转动的贯穿所述第一转接腔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转接腔和通接腔伸入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转接腔上端壁固设有左右对等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表面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锥盘之间相抵设置有第二锥盘,所述第二锥盘与所述第一转接轴固定,所述第一转接轴下端面固设有基板,所述基板内固设有左右对等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上下端壁内相通设置有上下对等的滑接孔,所述弹簧腔内滑接的设置有滑接板,所述滑接板与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弹簧腔端壁之间设置有弹簧,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滑接板端面相抵设置有推顶块,所述推顶块与所述弹簧腔滑动配合连接,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推顶块端面固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滑接的贯穿所述弹簧腔端壁并伸出外部空间,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连接臂端面固设有连接块,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基板端面固设有上下对等的铰接块,所述连接块前端面上下对等固设有第二转接轴,所述铰接块前端面固设有第二转接轴,所述连接块和铰接块的第二转接轴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板上方左右对等设置有L形杆,所述L形杆滑接的贯穿所述滑接孔和滑接板并向下延伸出外部空间,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L形杆端面固设有固定板,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固定板端面固定连接有网兜,所述网兜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储放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储放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加入口,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实验箱端面固设有突块,所述突块前端面转动的设置有将所述加入口封闭的遮蔽板,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遮蔽板端面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面转动的设置有摆臂,所述摆臂下端面固设有挂环,所述挂环内固设有左右贯穿的挂孔,所述突块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实验箱固定的挂钩。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形杆直角侧固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所述基板相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为锥型结构,且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锥面相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遮蔽板处于将所述加入口关闭的状态,所述滑接块将所述储放腔封堵,所述推顶块位于做外侧极限位置,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二电转机和第一电转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从而使上述结构在初始状态时位于初始位置,可以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调整,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协调性。当设备运行时,将所述遮蔽板翻转,使所述挂孔与所述挂钩相抵,使所述遮蔽板翻转固定,向所述储放腔内加入燃烧的物质,物质燃烧后将热量从所述储放腔和通接孔传递到所述空腔内,透过所述通接槽向所述储放腔内加入测试材料,所述第二电转机工作,使所述第三传输轮转动后带动所述第四传输轮转动,则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后使所述第二锥盘和第一锥盘转动,此时所述第一转接轴带动所述基板转动,则所述储放腔以所述第一转接轴为中心线进行转动,从而可对测试材料进行高温测试,测试完成后所述第二电转机停止工作,同时从所述通接槽将测试材料取出即可,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加热均匀性。当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节时,所述第一电转机工作,驱动所述第一传输轮转动后带动所述第二传输轮转动,则所述螺状杆转动后带动所述滑接块向所述安接腔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一齿接轮转动后使与所述第一齿接轮啮合的第二齿接轮转动后使所述滑接块向所述安接腔方向移动,此时所述储放腔内的燃烧废料由所述储放腔下落到外部接收容器,若要取下所述网兜,将所述连接块向所述空腔中心线方向推动,使所述L形杆方便取出,再将所述L形杆取出,此时所述推顶块和滑接板复位,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调节性。本专利技术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设备采用转动式加热及便于拆卸调节安装的结构,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升温测试效果跟调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验器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箭头方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验器材,包括实验箱100,所述实验箱100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空腔112,所述空腔112左右侧固设有左右对等位于所述实验箱100内且通口朝下的储放腔105,朝向所述空腔112中心线的所述储放腔105端壁内相通设置有通接孔104,朝向所述空腔112中心线的所述通接孔104端壁内相通设置有加热腔103,所述加热腔103之间固设有位于所述实验箱100内的安接腔144,所述加热腔103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实验箱100内且与所述储放腔105相通的滑接腔146,所述安接腔144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一齿接轮143,所述第一电转机142的输出轴与所述安接腔144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142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传输轮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器材,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空腔,所述空腔左右侧固设有左右对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通口朝下的储放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储放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通接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通接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之间固设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的安接腔,所述加热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与所述储放腔相通的滑接腔,所述安接腔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安接腔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传输轮和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齿接轮上方啮合设置有第二齿接轮,所述第一传输轮上方设置有第二传输轮,所述第二传输轮通过传输带与所述第一传输轮动力连接,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第二传输轮和第二齿接轮端面固设有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可转动的伸入所述滑接腔内,所述滑接腔内滑接的设置有滑接块,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滑接块端面内固设有通口朝内的螺状孔,所述螺状杆伸入所述螺状孔内与所述螺状孔配合连接,所述空腔上端面固设有盖罩,所述盖罩内固设有左右对等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盖罩内且上下贯穿的通接腔,所述盖罩上端面固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固设有第一转接腔,所述第一转接腔下方设置有通口朝下的第二转接腔,所述第一转接腔上端壁内固设有第二电转机,所述第二电转机的输出轴下端面固设有第三传输轮,所述第三传输轮右侧设置有第四传输轮,所述第三传输轮和第四传输轮通过传输带动力连接,所述第四传输轮下端面固设有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可转动的贯穿所述第一转接腔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转接腔和通接腔伸入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转接腔上端壁固设有左右对等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表面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锥盘之间相抵设置有第二锥盘,所述第二锥盘与所述第一转接轴固定,所述第一转接轴下端面固设有基板,所述基板内固设有左右对等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上下端壁内相通设置有上下对等的滑接孔,所述弹簧腔内滑接的设置有滑接板,所述滑接板与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弹簧腔端壁之间设置有弹簧,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滑接板端面相抵设置有推顶块,所述推顶块与所述弹簧腔滑动配合连接,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推顶块端面固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滑接的贯穿所述弹簧腔端壁并伸出外部空间,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连接臂端面固设有连接块,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基板端面固设有上下对等的铰接块,所述连接块前端面上下对等固设有第二转接轴,所述铰接块前端面固设有第二转接轴,所述连接块和铰接块的第二转接轴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器材,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内固设有通口朝上的空腔,所述空腔左右侧固设有左右对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通口朝下的储放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储放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通接孔,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通接孔端壁内相通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之间固设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的安接腔,所述加热腔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实验箱内且与所述储放腔相通的滑接腔,所述安接腔右端壁内固设有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安接腔左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传输轮和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一齿接轮上方啮合设置有第二齿接轮,所述第一传输轮上方设置有第二传输轮,所述第二传输轮通过传输带与所述第一传输轮动力连接,远离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第二传输轮和第二齿接轮端面固设有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可转动的伸入所述滑接腔内,所述滑接腔内滑接的设置有滑接块,朝向所述空腔中心线的所述滑接块端面内固设有通口朝内的螺状孔,所述螺状杆伸入所述螺状孔内与所述螺状孔配合连接,所述空腔上端面固设有盖罩,所述盖罩内固设有左右对等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盖罩内且上下贯穿的通接腔,所述盖罩上端面固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固设有第一转接腔,所述第一转接腔下方设置有通口朝下的第二转接腔,所述第一转接腔上端壁内固设有第二电转机,所述第二电转机的输出轴下端面固设有第三传输轮,所述第三传输轮右侧设置有第四传输轮,所述第三传输轮和第四传输轮通过传输带动力连接,所述第四传输轮下端面固设有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可转动的贯穿所述第一转接腔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转接腔和通接腔伸入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转接腔上端壁固设有左右对等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表面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锥盘之间相抵设置有第二锥盘,所述第二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耿杰
申请(专利权)人:俞耿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