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7320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旨在解决现有垃圾箱的体积有限,经常造成垃圾箱过满溢出,造成城市街道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侧开口设置的垃圾箱本体、设置于垃圾箱本体上方的挡雨板以及设置于挡雨板与垃圾箱本体之间的支撑块,靠近所述垃圾箱本体开口处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检测垃圾是否装满的红外传感器,所述挡雨板下表面设置有与垃圾箱本体开口大小相适配的压板,所述垃圾箱本体设置有驱动压板下压垃圾箱本体内垃圾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响应于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控制压板压缩垃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具有提高垃圾箱垃圾储存量,避免垃圾溢出垃圾箱的优点。

Intelligent garbage bin in smart cit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garbage bin of a smart city,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overflowing of the existing garbage bin due to its limited volume, which often causes the garbage bin to overflow and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urban streets.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telligent garbage bin includes the garbage bin body arranged with the upper opening and the shield arranged above the garbage bin body. A rain plate and a support block arranged between the rainproof plate and the garbage bin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n infrared sensor for detecting whether the garbage is full near the inner wall of the opening of the garbage bin body.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rainproof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plate suitable for the size of the opening of the garbage bin body, and the garbage b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device. The driving device for pressing garbage in the garbage bin body under the pressure plate responds to the detection signal of the infrared sensor to control the pressure plate compressing garbage. The intelligent garbage bin of the intelligent city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creasing the garbag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garbage bin and avoiding the garbage overflowing from the garbage 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慧城市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环保越来越重要,而城市街道垃圾都是通过街道垃圾箱进行收集的,但是由于街道行人较多,而现有垃圾箱的体积有限,经常造成垃圾箱过满溢出,造成城市街道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具有提高垃圾箱垃圾储存量,避免垃圾溢出垃圾箱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包括上侧开口设置的垃圾箱本体、设置于垃圾箱本体上方的挡雨板以及设置于挡雨板与垃圾箱本体之间的支撑块,靠近所述垃圾箱本体开口处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检测垃圾是否装满的红外传感器,所述挡雨板下表面设置有与垃圾箱本体开口大小相适配的压板,所述垃圾箱本体设置有驱动压板下压垃圾箱本体内垃圾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响应于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控制压板压缩垃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垃圾箱本体装满垃圾时,红外传感器发出检测信号,使驱动装置驱动压板对垃圾箱本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提高垃圾箱的垃圾储存量,避免垃圾溢出垃圾箱外侧,造成城市街道的环境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螺纹套筒、电机以及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电路,所述丝杆下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筒,所述丝杆竖直设置,所述丝杆上端通过连接块与压板连接,且所述丝杆与压板垂直设置,所述电机驱动螺纹套筒转动,所述垃圾箱本体设置有限制丝杆周向转动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当垃圾箱内的垃圾装满后,电机驱动螺纹套筒转动,从而使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的丝杆下移,带动压板对垃圾箱本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然后电机的输出轴反转,压板上移,自动完成对垃圾的压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设置于垃圾箱本体开口相对两侧的边缘,两个所述支撑块均竖直开设有延伸至垃圾箱本体侧壁的安装腔,所述丝杆设置两个,两个所述丝杆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腔,两个所述支撑块相对侧壁均竖直开设有延伸至垃圾箱本体内侧壁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安装腔相互连通,所述连接块滑移连接于滑移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丝杆通过连接块分别固定于压板的两侧,提高压板压缩垃圾箱本体内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丝杆上的限位块以及竖直开设于安装腔侧壁供限位块滑移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套筒转动,通过竖直设置的限位槽与丝杆上的限位块滑移连接,限制丝杆的周向转动,从而使丝杆竖直轴向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箱本体底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安装腔相连通,所述容置腔水平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通过锥齿轮组同步驱动位于两个安装腔的螺纹套筒转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杆一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驱动杆转动,通过锥齿轮组同步驱动两个安装腔内的螺纹套筒同向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主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继电器KM1、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压力传感器的压敏电阻TR、第一电阻R1、比较器B、第二三极管Q2、第二继电器KM2、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2-1、常开行程开关ST、第三继电器KM3、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3-1以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3-2,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压板下表面,所述常开行程开关ST设置于挡雨板下表面与压板配合关闭;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继电器KM1串联后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开关KM3-1串联后与第一三极管Q1并联;所述压敏电阻TR与第一电阻R1串联,所述压敏电阻TR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于压敏电阻TR和第一电阻R1之间,所述比较器B的反相输入端输入有电压基准值,所述比较器B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继电器KM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2-1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开关KM3-2串联后与第二三极管Q2并联;所述常开行程开关ST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继电器KM3串联后接地;所述主电路包括使电机正转的正向输入电路和使电机反转的反向输入电路;正向输入电路包括两分别串联于电机两端的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1-2和第三常开触点开关KM1-3、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常闭触点开关KM2-4和第五常闭触点开关KM2-5;反向输入电路包括两分别串联于电机两端的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2和第三常开触点开关KM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垃圾箱本体内的垃圾装满时,红外传感器发出检测信号,使第一三极管Q1导通,进而使第一继电器KM1得电,使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上的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闭合,实现电路的自锁,同时使主电路上的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1-2和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常开触点开关KM1-3闭合,使电机正向输入电路导通,电机正转,进而使压板下移对垃圾箱本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此时压板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的压敏电阻TR阻值不断减小,当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值时,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使第二三极管Q2导通,进而使第二继电器KM2得电,使与第二三极管Q2并联的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2-1闭合,使电路实现自锁,同时使主电路上的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常闭触点开关KM2-4和第五常闭触点开关KM2-5断开,使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KM2-2和第三常开触点开关KM2-3闭合,进而使电机正向输入电路断开,电机反向输入电路导通,电机反转,压板完成对垃圾的压缩后开始上移;当压板抵触使挡雨板下表面的常开行程开关ST闭合时,第三继电器KM3得电,使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上的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开关KM3-1断开,并联在第二三极管Q2上的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闭触点开关KM3-2断开,进而使第一继电器KM1和第二继电器KM2断电,电机停止工作,压板回到初始位置,自动实现对垃圾箱本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箱本体侧壁开设有垃圾出口,所述垃圾出口铰接有闭合门,所述闭合门外侧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包括上侧开口设置的垃圾箱本体(1)、设置于垃圾箱本体(1)上方的挡雨板(2)以及设置于挡雨板(2)与垃圾箱本体(1)之间的支撑块(3),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垃圾箱本体(1)开口处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检测垃圾是否装满的红外传感器(4),所述挡雨板(2)下表面设置有与垃圾箱本体(1)开口大小相适配的压板(5),所述垃圾箱本体(1)设置有驱动压板(5)下压垃圾箱本体(1)内垃圾的驱动装置(6),所述驱动装置(6)响应于红外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以控制压板(5)压缩垃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包括上侧开口设置的垃圾箱本体(1)、设置于垃圾箱本体(1)上方的挡雨板(2)以及设置于挡雨板(2)与垃圾箱本体(1)之间的支撑块(3),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垃圾箱本体(1)开口处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检测垃圾是否装满的红外传感器(4),所述挡雨板(2)下表面设置有与垃圾箱本体(1)开口大小相适配的压板(5),所述垃圾箱本体(1)设置有驱动压板(5)下压垃圾箱本体(1)内垃圾的驱动装置(6),所述驱动装置(6)响应于红外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以控制压板(5)压缩垃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丝杆(61)、螺纹套筒(62)、电机(63)以及控制电机(63)正反转的控制电路(64),所述丝杆(61)下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筒(62),所述丝杆(61)竖直设置,所述丝杆(61)上端通过连接块(66)与压板(5)连接,且所述丝杆(61)与压板(5)垂直设置,所述电机(63)驱动螺纹套筒(62)转动,所述垃圾箱本体(1)设置有限制丝杆(61)周向转动的限位组件(6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3)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3)分别设置于垃圾箱本体(1)开口相对两侧的边缘,两个所述支撑块(3)均竖直开设有延伸至垃圾箱本体(1)侧壁的安装腔(7),所述丝杆(61)设置两个,两个所述丝杆(61)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腔(7),两个所述支撑块(3)相对侧壁均竖直开设有延伸至垃圾箱本体(1)内侧壁的滑移槽(31),所述滑移槽(31)与安装腔(7)相互连通,所述连接块(66)滑移连接于滑移槽(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5)包括设置于丝杆(61)上的限位块(651)以及竖直开设于安装腔(7)侧壁供限位块(651)滑移的限位槽(65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本体(1)底部开设有容置腔(8),所述容置腔(8)与安装腔(7)相连通,所述容置腔(8)水平转动连接有驱动杆(81),所述驱动杆(81)通过锥齿轮组同步驱动位于两个安装腔(7)的螺纹套筒(62)转动,所述电机(63)的输出轴与驱动杆(81)一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城市的智能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64)包括开关电路(641)和主电路(642);所述开关电路(641)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继电器(KM1)、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KM1-1)、压力传感器的压敏电阻(TR)、第一电阻(R1)、比较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必仁何文娟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