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55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齿轮,所述上固定座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上横板的顶端靠近机器人本体内部位置处,且第一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下横板的底端靠近机器人本体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能对机械头进行转动,便于使用者通过转动机械头对周围进行实时监控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第二电机和第三齿轮,能使机器人本体进行移动,为不同区域的监控带来了便捷,提高了机器人本体的工作效率。

A robot with camera recogni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bot with a camera identification, which comprises a robot body, a connecting rod, a first gear, a first motor, a second motor and a third gear. The top of the upper fixing seat is embed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motor is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upper transverse plate near the inner position of the robot body. The top of the first moto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a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lower horizontal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motor near the inner position of the robot body,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motor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ge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safe and convenient use, setting the first gear and the first motor, which can rotate the mechanical head, facilitating the user to carry out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surrounding by rotating the mechanical head, thereby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setting the second motor and the third gear, and enabling the robot body to move. It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monitor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robot ont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结构复杂,没有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不能对机械头进行转动,没有设置第二电机和第三齿轮,不能使机器人本体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没有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不能对机械头进行转动,没有设置第二电机和第三齿轮,不能使机器人本体进行移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连接臂、下固定座、上固定座、连接杆、机械头、扇叶、第一转轴、摄像头、反光板、控制面板、滑轮、下横板、第一齿轮、第一电机、第二齿轮、第二电机、上横板、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转轴,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顶端设置有上固定座,且机器人本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反光板,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下固定座,且机器人本体的前表面靠近反光板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上横板,且机器人本体的内部靠近上横板下方位置处设置有下横板,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一侧靠近下固定座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滑轮,所述下固定座的底端设置有连接臂,所述上固定座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连接杆,且上固定座的内部靠近连接杆底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机械头,所述机械头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且机械头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上横板的顶端靠近机器人本体内部位置处,且第一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下横板的底端靠近机器人本体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滑轮的一端靠近机器人本体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部靠近机器人本体内部位置处套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滑轮共设置有四个,且滑轮的外部套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与下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机械头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横板与下横板均为合金钢材质的构件,且上横板与下横板均为长方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能对机械头进行转动,便于使用者通过转动机械头对周围进行实时监控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为进行转动的繁琐性,设置第二电机和第三齿轮,能使机器人本体进行移动,为不同区域的监控带来了便捷,提高了机器人本体的工作效率,本设计实用性强,造价低,可大面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标号:1、机器人本体;2、连接臂;3、下固定座;4、上固定座;5、连接杆;6、机械头;7、扇叶;8、第一转轴;9、摄像头;10、反光板;11、控制面板;12、滑轮;13、下横板;14、第一齿轮;15、第一电机;16、第二齿轮;17、第二电机;18、上横板;1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连接臂2、下固定座3、上固定座4、连接杆5、机械头6、扇叶7、第一转轴8、摄像头9、反光板10、控制面板11、滑轮12、下横板13、第一齿轮14、第一电机15、第二齿轮16、第二电机17、上横板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0和第二转轴21,机器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固定座4,且机器人本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反光板10,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下固定座3,且机器人本体1的前表面靠近反光板10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11,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横板18,且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靠近上横板18下方位置处设置有下横板13,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靠近下固定座3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滑轮12,下固定座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臂2,上固定座4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连接杆5,且上固定座4的内部靠近连接杆5底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16,连接杆5的顶端设置有机械头6,机械头6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9,且机械头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顶端设置有扇叶7,第一电机15安装在上横板18的顶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且第一电机1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4,下横板13的底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齿轮19,滑轮12的一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轴21,第二转轴21的外部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套有第四齿轮20,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7均与控制面板11电性连接。为了增加滑轮12与接触面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滑轮12共设置有四个,且滑轮12的外部套有防滑套。为了便于使用者通过调节螺栓对连接臂2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臂2与下固定座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使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6啮合后带动机械头6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电机15与机械头6通过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6啮合连接。为了增加上横板18与下横板13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横板18与下横板13均为合金钢材质的构件,且上横板18与下横板13均为长方体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机器人本体1通电后,各部件正常工作,第一电机15安装在上横板18的顶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且第一电机1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4,第一电机15通电后带动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6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机械头6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第一齿轮14和第一电机15,能对机械头6进行转动,便于使用者通过转动机械头6对周围进行实时监控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为进行转动的繁琐性,下横板13的底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齿轮19,第二电机17通电后带动第三齿轮19进行转动,当第三齿轮19与第四齿轮20啮合后,从而带动第二转轴21和滑轮12进行转动,设置第二电机17和第三齿轮19,能使机器人本体1进行移动,为不同区域的监控带来了便捷,提高了机器人本体1的工作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连接臂(2)、下固定座(3)、上固定座(4)、连接杆(5)、机械头(6)、扇叶(7)、第一转轴(8)、摄像头(9)、反光板(10)、控制面板(11)、滑轮(12)、下横板(13)、第一齿轮(14)、第一电机(15)、第二齿轮(16)、第二电机(17)、上横板(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0)和第二转轴(2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固定座(4),且机器人本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反光板(10),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下固定座(3),且机器人本体(1)的前表面靠近反光板(10)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11),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横板(18),且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靠近上横板(18)下方位置处设置有下横板(13),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靠近下固定座(3)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滑轮(12),所述下固定座(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臂(2),所述上固定座(4)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连接杆(5),且上固定座(4)的内部靠近连接杆(5)底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16),所述连接杆(5)的顶端设置有机械头(6),所述机械头(6)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9),且机械头(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顶端设置有扇叶(7),所述第一电机(15)安装在上横板(18)的顶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且第一电机(1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4),所述下横板(13)的底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齿轮(19),所述滑轮(12)的一端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轴(21),所述第二转轴(21)的外部靠近机器人本体(1)内部位置处套有第四齿轮(20),所述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7)均与控制面板(11)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摄像头识别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连接臂(2)、下固定座(3)、上固定座(4)、连接杆(5)、机械头(6)、扇叶(7)、第一转轴(8)、摄像头(9)、反光板(10)、控制面板(11)、滑轮(12)、下横板(13)、第一齿轮(14)、第一电机(15)、第二齿轮(16)、第二电机(17)、上横板(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0)和第二转轴(2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固定座(4),且机器人本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反光板(10),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下固定座(3),且机器人本体(1)的前表面靠近反光板(10)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11),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横板(18),且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靠近上横板(18)下方位置处设置有下横板(13),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靠近下固定座(3)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滑轮(12),所述下固定座(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臂(2),所述上固定座(4)的顶端嵌入设置有连接杆(5),且上固定座(4)的内部靠近连接杆(5)底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16),所述连接杆(5)的顶端设置有机械头(6),所述机械头(6)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摄像头(9),且机械头(6)的顶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浩宇李品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杰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