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72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包括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压缩机,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到四通阀上;第一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连接四通阀,另一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制冷剂由第一换热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第三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四通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制冷剂由第三换热器流向第二换热器的方向;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并排置于一壳体内,壳体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自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依次经过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进行升温或降温或升温除湿或降温除湿或恒温除湿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An air conditioner with independent humidity regul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conditioner with independent humidity regulation,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eat exchanger, a second heat exchanger, a third heat exchanger and a compressor. The input and output ends of the compressor are connected to a four-way valve; one end of the refrigerant passage in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a four-way valv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one-way through a reverse joint. The flow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and the one-way direction of the first one-way-through reverse throttling module is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flows from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to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one end of the refrigerant channel in the third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ur-way valve; the other end is exchanged with the second one-way-through reverse throttling module. The other end of the heater is connected, and the unidirectional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unidirectional reverse throttling module is that the refrigerant flows from the third heat exchanger to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hird heat exchanger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a shell, the shell has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nd the air passes through the shell in turn from the air inlet into the shell. The third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are discharged from the outlet after heating or cooling or heating or dehumidifying or cooling or constant temperature dehumidif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室内空间制冷除湿和热泵加热双重功能的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空调器,在夏季制冷运行时,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作蒸发器使用,将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并且除湿(滤除空气中部分水蒸汽),之后再排入室内,使室内空气整体温湿度得到降低或保持稳定。目前的空调器,不具备独立除湿功能,由此带来2个问题:1.在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不能独立除湿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空气温度在20~30℃,处在体感舒适的温度区间,但是由于降雨丰沛,地面蒸发能力加强,空气相对湿度很高,大都在80%以上甚至接近饱和(100%),致使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处在较高水平而使氧气分压力降低,大多数人感觉“闷”,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是感觉“憋气”,大家的普遍感觉就是“不爽”;空气高湿度,还使得霉菌的繁殖生长大为提速,给家具、衣物、皮具等等带来灾难!目前的空调器,不具备独立除湿功能,不能应对春末夏初梅雨季节的天气:启动空调器进行除湿运行时,总是降温与除湿并行,在对室内空气除湿的同时,还必然对空气进行降温,并且把空气“降温”到露点温度之下作为“除湿”的前提条件。而梅雨季节的空气温度,对于人体而言总体上是合适的,除湿时还要将其降温,反而感到不舒适。2.在盛夏季节,不适合中老年群体在夏季,人们对室内温湿度的要求是:室内空气温度恒定或者小幅下降,而空气相对湿度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在夏季,人体对周围空气环境的热量迁移形式中,人体对空气的对流传热与人体的低温辐射传热已经降到次要的位置,人体体表水分蒸发成为了人体放热的主要形式;而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就扩大了人体体表水蒸汽与人体周围空气中水蒸汽的浓度差,提高了人体体表水蒸汽向人体周围空气扩散的速度,促进了人体体表水分蒸发的降温过程。夏季空气的湿度对中老年群体特别是患有肩周炎、关节炎的中老年群体,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空气湿度高,水蒸汽分压力高,氧气含量降低,感觉“闷”,同时闷热空气抑制人体体表汗液的蒸发,既影响人体通过水分蒸发实现散热降温,又使人体体表存在大面积“黏糊拉叽”汗液、影响体表清洁性和舒适性;而空气湿度低,水蒸汽分压力低,氧气分压力增加,同样的吸气量中含氧量增加,同时还促进人体体表汗液的蒸发,感觉“爽”,既促进人体通过汗液蒸发降温又提高人体体表的清洁性和舒适性。而目前的空调器,总是降温与除湿并行,在对室内空气除湿的同时,必然对空气进行降温,并且把空气“降温”到露点温度以下作为“除湿”的前提条件,不能实现“室内空气温度恒定或者小幅下降,相对湿度大幅下降”的空气调节期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空调器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包括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到四通阀上;所述第一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另一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由制冷剂第一换热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第三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制冷剂由第三换热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并排置于一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进行升温或降温或升温除湿或降温除湿或恒温除湿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机。较佳地,还包括有一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风机的启停与风速大小。较佳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且所述第二风机靠近所述出风口。较佳地,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包括有并联设置的第一单向阀(或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包括有并联设置的第二单向阀(或电磁阀)和第二节流装置。较佳地,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连接有一个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两阀口分别与第二换热器、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另一阀口通过旁通管路连接到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和压缩机构成室外机组,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构成室内机组。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采用翅片管换热器,均由供制冷剂流经的换热管和设置在换热管上的翅片构成。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能够在室内空气升温、恒温、降温的“任意”温度调节目标下,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含湿量),使室内空气湿度调控摆脱了对温度调控的依耐性,实现了室内空气湿度的独立调节。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实施例1中湿度独立空调调节器制冷过程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湿度独立空调调节器制热过程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湿度独立空调调节器制冷过程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湿度独立空调调节器制热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包括有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8、第三换热器7和压缩机4;压缩机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到四通阀3上;第一换热器2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连接四通阀3,另一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第二换热器8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由第一换热器2流向第二换热器8;第三换热器7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四通阀3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第二换热器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由第三换热器7流向第二换热器8;从而构成一完整的供制冷流通循环系统。第二换热器8和第三换热器7并排置于一壳体13内,壳体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自进风口进入壳体13内依次经过第三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8进行升温或降温或升温除湿或降温除湿或恒温除湿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第一风机1和压缩机4构成室外空调机组,第二换热器8、第三换热器7和第二风机9构成室内空调机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8、第三换热器7的设置位置也可根据使用要求、使用场所决定,此处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8和第三换热器7采用翅片管换热器,均由供制冷剂流经的换热管和设置在换热管上的翅片构成,第一换热器、第三换热器7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4、第二接水盘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机1,壳体13内设置有第二风机9,且第二风机9靠近出风口。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9用于作为风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到四通阀上;所述第一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另一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制冷剂由第一换热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第三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制冷剂由第三换热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并排置于一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被升温或降温或升温除湿或降温除湿或恒温除湿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到四通阀上;所述第一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另一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制冷剂由第一换热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第三换热器内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反向节流模块的单向导通方向为制冷剂由第三换热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并排置于一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被升温或降温或升温除湿或降温除湿或恒温除湿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独立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碧荷江亿丁国良薛世山李成伟段兵兵周萍杨明正刘晓华诸葛水明徐学冲刘玉恩马骥叶子豪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