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513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其包括提供供应流体的流体供应源、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源。流体供应源、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以及高温热交换装置以管线连接。供应流体依序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高温热交换装置后输出。第一热源、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以管线互相连接,第一导热流体在其中循环。第一导热流体自第一热源进入高温热交换装置,再进入第一热交换装置。第一导热流体以较高的温度进入高温热交换装置与供应流体热交换,第一导热流体以较低的温度进入第一热交换装置与供应流体热交换。

energy recovery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hermal energy recovery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luid supply source providing a fluid supply, a first heat exchange device, a liquid storage device, a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a first heat source. The fluid supply sourc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device, the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device are connected by pipelines. The supply fluid is sequentially output through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device, the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device. The first heat source, the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device are interconnected by pipelines in which the first heat conducting fluid circulates. The first heat conduction fluid enters the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 device from the first heat source, and then enters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device. The first heat conducting fluid enters the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and exchanges heat with the supply fluid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and the first heat conducting fluid enters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exchanges heat with the supply fluid at a lower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能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针对机具运转产生热能的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将例如电能或其他能源转换为动能是广为应用于各产业中的机械原理。以压缩机为例,压缩机主要是加压流体来产生高压流体,而高压流体已经广泛地运用在运输、清洁、恒温等
上,更是气动元件、管道运输等主要动力来源。因此,压缩机已经在众多领域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脚色。然而在能源转换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产生高热而造成能源的损失。例如在现有的压缩机中,空气压缩机是通过例如是压缩空间或转动叶轮等的机械能来增加空气的气压,然而在空气加压的过程中,机械能也会转换为热能。若只是通过外部流体来吸收,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热能就没有再利用,形成浪费。为了能够让压缩机所消耗的机械能有效利用,如何有效回收并再利用压缩机所产生的热能成为了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回收热能的热能回收系统,以使未被应用的热能得以回收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热能回收系统包括提供供应流体的流体供应源、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源。流体供应源、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以及高温热交换装置以管线连接。供应流体依序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高温热交换装置后输出。第一热源、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以管线互相连接,第一导热流体在第一热源、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第一导热流体自第一热源进入高温热交换装置,再进入第一热交换装置。第一导热流体以第一温度进入高温热交换装置与供应流体热交换,第一导热流体以比第一温度低的第二温度进入第一热交换装置与供应流体热交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热能回收系统更包括以管线互相连接的第二热源以及第二热交换装置,且第二导热流体在第二热源以及第二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第二热交换装置再经另一管线传输流体供应源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之间的供应流体,且第二导热流体与供应流体在第二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流体离开第一热源时具有第一温度,第二导热流体离开第二热源时具有第二温度,且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热能回收系统更包括以管线互相连接的第三热源以及第三热交换装置,且第三导热流体在第三热源以及第三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第三热交换装置再经另一管线传输流体供应源以及储液装置之间的供应流体。第一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三热交换装置分别取得供应流体,再分别输出至储液装置,且第三导热流体与供应流体在第三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三导热流体离开第三热源时具有第三温度,第一导热流体在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之间具有回收温度,且回收温度与第三温度相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热能回收系统更包括以管线连接至高温热交换装置的加热装置。来自高温热交换装置的供应流体经加热装置加热后输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热能回收系统更包括纯化装置和第四热交换装置。纯化装置以管线连接至加热装置。第四热交换装置,以管线连接至所述纯化装置,再经另一管线传输所述流体供应源以及所述储液装置之间的所述供应流体。第四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分别取得供应流体,再分别输出至储液装置。部分通过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供应流体经另一管线依序通过所述纯化装置及所述第四热交换装置,并与流往所述储液装置的所述供应流体热交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加热供应流体,并冷却第一导热流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另一管线连接至储液装置。供应流体自储液装置流出,通过高温热交换装置后输出或流回储液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包含板式热交换器。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前述的高温热交换装置,可使供应流体在自储液装置流出后还能再回收第一热源产生的热能,藉以提升热能的回收效率,也同时确保了对供应流体的加热效果。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热能回收系统可以回收第一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且第一热源所加热的第一导热流体在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热交换装置中与供应流体热交换,让热能可以再次回收,且储液装置位于第一热交换装置以及高温热交换装置之间,因此可以分别加热进入储液装置之前的供应流体以及自储液装置流出的供应流体,藉以让供应流体的温度落在适当范围,同时提升整体的热能回收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能回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能回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能回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热能回收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其较佳可回收包含例如是空气压缩机或其他机具运转时产生的热源,并提供由回收热源加热过后的供应流体。供应流体较佳可为水或其他液体,可应用于工业清洗、产业工艺或生活上。此外,热能回收系统更可以包含其他可以产生热能的热源,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并不限于热源的种类。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热能回收系统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热能回收系统100包括提供供应流体F1的流体供应源110、第一热交换装置120、储液装置130、高温热交换装置140以及第一热源150,其中第一热源150例如是空气压缩机等在运转过程产生热能的机具。流体供应源110、第一热交换装置120、储液装置130以及高温热交换装置140以管线111、管线121、管线131连接,藉以传输供应流体F1,进而自高温热交换装置140通过管线141输出。第一热源150与高温热交换装置140以管线151连接,高温热交换装置140与第一热交换装置120以管线143连接,第一热交换装置120、第一热源150再以管线123连接,第一热源150、高温热交换装置140、第一热交换装置120以及管线151、管线143、管线123形成回路,第一导热流体H1在回路中循环。因此,第一导热流体H1和供应流体F1都会通过高温热交换装置140并在其中进行热交换,第一导热流体H1和供应流体F1也都会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120并在其中进行热交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供应流体F1依序通过第一热交换装置120、储液装置130、高温热交换装置140后输出。第一导热流体H1例如是吸收第一热源150的热能的冷却水或冷却流体,第一导热流体H1自第一热源150进入高温热交换装置140,再进入第一热交换装置120。第一导热流体H1以第一温度进入高温热交换装置140与供应流体F1热交换后,第一导热流体H1以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进入第一热交换装置120与供应流体F1热交换。举例而言,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体供应源110例如供应温度为摄氏25度的供应流体F1,而第一热源150例如将第一导热流体H1的温度加热至摄氏95度。当储液装置130中的供应流体F1的温度例如是摄氏68度时,供应流体F1在高温热交换装置140中就可以和第一导热流体H1热交换,进而加热到摄氏80度。同时,第一导热流体H1的温度在流出高温热交换装置140时例如是摄氏70度,因此第一导热流体H1还能在第一热交换装置120中将供应流体F1的温度加热至摄氏68度,进而流到储液装置130。另一方面,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供应源,提供供应流体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高温热交换装置,所述流体供应源、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储液装置以及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以管线连接,所述供应流体依序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储液装置、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后输出;以及第一热源,与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以管线互相连接,第一导热流体在所述第一热源、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其中所述第一导热流体自所述第一热源进入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再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第一导热流体以第一温度进入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与所述供应流体热交换,所述第一导热流体以第二温度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与所述供应流体热交换,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供应源,提供供应流体第一热交换装置;储液装置;高温热交换装置,所述流体供应源、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储液装置以及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以管线连接,所述供应流体依序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储液装置、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后输出;以及第一热源,与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以管线互相连接,第一导热流体在所述第一热源、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其中所述第一导热流体自所述第一热源进入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再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第一导热流体以第一温度进入所述高温热交换装置与所述供应流体热交换,所述第一导热流体以第二温度进入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与所述供应流体热交换,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热源;以及第二热交换装置,以管线与所述第二热源连接,第二导热流体在所述第二热源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再经另一管线传输所述流体供应源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之间的所述供应流体;其中所述第二导热流体与所述供应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装置中热交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流体离开所述第一热源时具有第一温度,所述第二导热流体离开所述第二热源时具有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三热源;以及第三热交换装置,以管线与所述第三热源连接,第三导热流体在所述第三热源以及所述第三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再经另一管线传输所述流体供应源以及所述储液装置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明基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