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07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包括履带、金属板、加强筋、定位通孔、连接头、转轴、推板、橡胶垫、垫边、凸边、工件槽、凸块、边壳、首端连接件、固定螺栓、末端连接件,所述履带由若干个履带链节组成,所述履带链节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厚度为0.6厘米—0.8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履带表面设有圆台形凸块,可以防止工件碰撞橡胶垫底部,在履带表面的橡胶垫发生破损后,也仅需更换对应链节橡胶垫即可十分方便,且本履带为双面设计,当一面的橡胶垫损坏处过多难以更换,可直接换另一面使用,本履带上的推板还可以在工件堆积时,辅助推动工件,保证抛丸机的正常工作。

A new multi-layer track for shot blas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multi-layer crawler for shot blast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crawler, a metal plate, a reinforcing rib, a positioning through hole, a connecting head, a rotating shaft, a push plate, a rubber pad, a cushion edge, a flange, a workpiece groove, a convex block, a side shell, a head-end connector, a fixing bolt and an end connector. The crawler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crawler chain segments. The caterpillar chain segment comprises a metal plate with a thickness of 0.6 cm to 0.8 c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new multi-layer caterpillar used for the shot blasting machine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platform convex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erpillar, so that the workpiece can be prevented from colliding with the bottom of the rubber pad and the rubber pa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erpillar can be issued. After breakage,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replace the rubber pad of the corresponding chain segment, and the crawler is double-sided design. When the rubber pad on one side is too damaged to be replaced, it can be used directly on the other side. The push plate on the crawler can also assist to push the workpiece when the workpiece piles up, so as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hot bla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尤其涉及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
技术介绍
履带式抛丸机前身叫链板式抛丸机,适用于清理不怕碰撞的中小型铸件,因为其结构主要是一条可以正反运转的金属链板,配合左右各一圆盘,形成一个可以容纳铸件的凹形空间,抛丸器从空间的上方喷下钢丸来,即可实现零件的清理与强化,钢丸和清理物从链板之间的缝隙和链板上的空洞流下,实现循环利用,由于橡胶具有高弹性,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无噪音,因此现有的履带式抛丸机大都采用橡胶履带。抛丸机工作时,内部工件在履带上旋转翻滚,工件会反复碰撞抛丸机的履带,造成表面橡胶的破损,露出履带内部的金属部分,该金属部分与工件碰撞则会容易造成工件的损毁,且抛丸机工作时,为了保证工作效率,都会有大量的工件在履带上,因此履带在运转时,工件会因量大发生堆积或卡在抛丸机的机体上,影响抛丸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包括履带、金属板、加强筋、定位通孔、连接头、转轴、推板、橡胶垫、垫边、凸边、工件槽、凸块、边壳、首端连接件、固定螺栓、末端连接件,所述履带由若干个履带链节组成,所述履带链节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厚度为0.6厘米—0.8厘米,且其中间设有1厘米—1.2厘米的加强筋,所述金属板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橡胶垫,所述金属板前后两侧设有边壳,所述金属板的四个边角、橡胶垫左右两侧的垫边以及边壳上下端均开有定位通孔,所述金属板、橡胶垫以及边壳上的定位通孔均被螺栓一端贯穿,且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而将橡胶垫和边壳固定在金属板2上,所述金属板的右侧设有连接头,该连接头上开有通孔,所述金属板左侧开有连接槽,该连接槽内置转轴,所述一履带链节的连接头上的通孔被另一履带链节的连接槽内的转轴穿过,进而实现一履带链节与另一履带链节的铰接,所述履带首端的履带链节上焊接有首端连接件,所述首端连接件上开有插孔,该插孔处设有固定螺栓,该插孔可插接履带末端的履带连接上的末端连接件,所述首端连接件和末端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母配合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两侧设有凸起边,两凸起边中间为工件槽,该工件槽表面设有圆台形的凸块。进一步的,所述组成履带的履带链节的数量由履带长度决定。进一步的,所述组成履带的履带链节每隔5个,便有一个履带链节的金属板上下面与推板焊接,所述推板底端宽4厘米—5厘米,且向上逐渐变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履带表面设有圆台形凸块,可以防止工件碰撞橡胶垫底部,在履带表面的橡胶垫发生破损后,也仅需更换对应链节橡胶垫即可十分方便,且本履带为双面设计,当一面的橡胶垫损坏处过多难以更换,可直接换另一面使用,本履带上的推板还可以在工件堆积时,辅助推动工件,保证抛丸机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金属板效果图;图2是本实用带推板的金属板效果图;图3是本技术橡胶垫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履带,2、金属板,3、加强筋,4、定位通孔,5、连接头,6、转轴,7、推板,8、橡胶垫,9、垫边,10、凸边,11、工件槽,12、凸块,13、边壳,14、首端连接件,15、固定螺栓,16、末端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包括履带1、金属板2、加强筋3、定位通孔4、连接头5、转轴6、推板7、橡胶垫8、垫边9、凸边10、工件槽11、凸块12、边壳13、首端连接件14、固定螺栓15、末端连接件16,所述履带1由若干个履带链节组成,所述履带链节包括金属板2,所述金属板2厚度为0.6厘米—0.8厘米,且其中间设有1厘米—1.2厘米的加强筋3,所述金属板2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橡胶垫8,所述金属板2前后两侧设有边壳13,所述金属板2的四个边角、橡胶垫8左右两侧的垫边9以及边壳13上下端均开有定位通孔4,所述金属板2、橡胶垫8以及边壳13上的定位通孔4均被螺栓一端贯穿,且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而将橡胶垫8和边壳13固定在金属板2上,边壳13的设置保证橡胶垫8边角不易摩擦损坏,所述金属板2的右侧设有连接头5,该连接头5上开有通孔,所述金属板2左侧开有连接槽,该连接槽内置转轴6,所述一履带链节的连接头5上的通孔被另一履带链节的连接槽内的转轴6穿过,进而实现一履带链节与另一履带链节的铰接,所述履带1首端的履带链节上焊接有首端连接件14,所述首端连接件14上开有插孔,该插孔处设有固定螺栓15,该插孔可插接履带末端的履带连接上的末端连接件16,所述首端连接件14和末端连接件16通过固定螺栓15与固定螺母配合固定在一起,所述橡胶垫8两侧设有凸起边10,两凸起边10中间为工件槽11,该工件槽11表面设有圆台形的凸块12,通过圆台形的凸块12的阻挡令工件不易与橡胶垫8底部接触,进而防止工件碰撞造成橡胶垫8底部的破损,所述组成履带1的履带链节的数量由履带长度决定,所述组成履带1的履带链节每隔5个,便有一个履带链节的金属板2上下面与推板7焊接,所述推板7底端宽4厘米—5厘米,且向上逐渐变窄,当工件堆积时,可辅助推动工件,而下宽上窄的结构令推板7足够结实,不易被工件挤断。使用时发现某个或少数履带链节上的橡胶垫8发生损坏后,可将金属板2上的螺栓、螺母以及边壳13取下,拿掉其上破损的橡胶垫8,取出新的橡胶垫8,并用螺栓螺母以及边壳13将新的橡胶垫8牢牢地固定在金属板2上,若有大量的履带链节上的橡胶垫8都损坏后,可取下首端连接件14和末端连接件16的固定螺栓15,令履带1末端和首端分开,然后将履带1翻面,再将首端连接件14和末端连接件16用固定螺栓15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履带表面设有圆台形凸块,可以防止工件碰撞橡胶垫底部,在履带表面的橡胶垫发生破损后,也仅需更换对应链节橡胶垫即可十分方便,且本履带为双面设计,当一面的橡胶垫损坏处过多难以更换,可直接换另一面使用,本履带上的推板还可以在工件堆积时,辅助推动工件,保证抛丸机的正常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1)、金属板(2)、加强筋(3)、定位通孔(4)、连接头(5)、转轴(6)、推板(7)、橡胶垫(8)、垫边(9)、凸起边(10)、工件槽(11)、凸块(12)、边壳(13)、首端连接件(14)、固定螺栓(15)、末端连接件(16),所述履带(1)由若干个履带链节组成,所述履带链节包括金属板(2),所述金属板(2)厚度为0.6厘米—0.8厘米,且其中间设有1厘米—1.2厘米的加强筋(3),所述金属板(2)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橡胶垫(8),所述金属板(2)前后两侧设有边壳(13),所述金属板(2)的四个边角、橡胶垫(8)左右两侧的垫边(9)以及边壳(13)上下端均开有定位通孔(4),所述金属板(2)、橡胶垫(8)以及边壳(13)上的定位通孔(4)均被螺栓一端贯穿,且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而将橡胶垫(8)和边壳(13)固定在金属板2上,所述金属板(2)的右侧设有连接头(5),该连接头(5)上开有通孔,所述金属板(2)左侧开有连接槽,该连接槽内置转轴(6),所述一履带链节的连接头(5)上的通孔被另一履带链节的连接槽内的转轴(6)穿过,进而实现一履带链节与另一履带链节的铰接,所述履带(1)首端的履带链节上焊接有首端连接件(14),所述首端连接件(14)上开有插孔,该插孔处设有固定螺栓(15),该插孔可插接履带末端的履带连接上的末端连接件(16),所述首端连接件(14)和末端连接件(16)通过固定螺栓(15)与固定螺母配合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用新型多层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1)、金属板(2)、加强筋(3)、定位通孔(4)、连接头(5)、转轴(6)、推板(7)、橡胶垫(8)、垫边(9)、凸起边(10)、工件槽(11)、凸块(12)、边壳(13)、首端连接件(14)、固定螺栓(15)、末端连接件(16),所述履带(1)由若干个履带链节组成,所述履带链节包括金属板(2),所述金属板(2)厚度为0.6厘米—0.8厘米,且其中间设有1厘米—1.2厘米的加强筋(3),所述金属板(2)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橡胶垫(8),所述金属板(2)前后两侧设有边壳(13),所述金属板(2)的四个边角、橡胶垫(8)左右两侧的垫边(9)以及边壳(13)上下端均开有定位通孔(4),所述金属板(2)、橡胶垫(8)以及边壳(13)上的定位通孔(4)均被螺栓一端贯穿,且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而将橡胶垫(8)和边壳(13)固定在金属板2上,所述金属板(2)的右侧设有连接头(5),该连接头(5)上开有通孔,所述金属板(2)左侧开有连接槽,该连接槽内置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昊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