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486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和水利浇注领域,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提手、定位装置和钢筋保护套,定位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环形横截面的底板,底板分割桩头和桩身,底板的第一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一定位孔,定位孔内贯穿有钢筋保护套,提手通过灌注混凝土固定于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桩头主筋和桩头砼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桩头錾除时,除去定位装置底板的混凝土,錾除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需拆除的桩头整体全部露出,随后由施工车辆将桩头整体通过提手移出。避免了握裹现象,钢筋不受损伤,降低人力物力的耗费,施工效率高,操作方便,工期短,噪音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安全性高。

A treatment device for bored pile head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pouring, and discloses a pile head treatment device for cast-in-place pil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including a handle, a positioning device and a steel bar protective sleeve. The positioning devic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with a first circular cross section, a bottom plate dividing the pile head and the pile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axe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circular cross section of the bottom plate. A reinforcing steel protective sleeve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first positioning hole, and the handle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processing device of the head of the cast-in-place pile through the cast-in-place concrete. Because a position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reinforcing bars of the pile head and the concrete of the pile head, when the pile head is removed, the concrete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positioning device is removed, and the concrete between the reinforcing bars of the cast-in-place piles is removed, the whole pile head to be removed is exposed, and then the whole pile head is removed by a construction vehicle through a handle.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phenomenon of wrapping, the reinforcing bar is not damaged, th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re reduce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s short, the noise is small,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is reduced, and the safet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和水利浇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灌注桩桩头錾除,是在桩顶切割线处,人工錾开缺口,用风镐剥离缺口上侧保护层后,将主筋向外侧拉出,随后用钢纤向桩头部分錾进,使其与桩身脱离,随后用起重设备移除,最后人工錾除剩余桩头。由于砼本身强度高且与钢筋握裹力大,导致桩头与桩身断开困难。断开过程中极易造成桩身竖向及斜向裂纹、桩头标高误差及平整度等问题;也无形中加大了设备和人力的投入,降低了施工和经济效率;同时风镐长时间作业,噪音大,粉尘多,对环境的影污染严重。此外,主筋向外拉出时,弯曲变形降低抗拉强度,桩身和承台间的连接处减弱,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錾除的桩头起吊及运输也极为困难,由于桩头标高及平整度无法控制,最后还需人工整除桩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桩头与桩身断开困难,断开过程中极易造成桩身竖向及斜向裂纹、桩头标高误差及平整度,降低了施工和经济效率,风镐长时间作业,噪音大,粉尘多,对环境的影污染严重,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包括:提手、定位装置和钢筋保护套,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环形横截面的底板,所述底板分割桩头和桩身,所述底板的第一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贯穿有所述钢筋保护套,所述提手通过灌注混凝土固定于所述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顶部。其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二环形横截面的顶板,所述顶板的第二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钢筋保护套的个数均为15-25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定位装置。其中,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与所需要拆除的桩头长度相等,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直径取值范围为500-1500mm,厚度取值范围为5-15mm。其中,所述提手采用HRB400钢筋制成。其中,所述钢筋保护套采用PE管。其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侧壁,所述顶板、底板和侧壁构成具有环形横截面的柱体。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S1、桩头錾除时,除去底板的混凝土,露出整个定位装置的底部;S2、开展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錾除工作;S3、需拆除的桩头整体全部露出,随后由施工车辆将桩头整体通过提手移出。(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由于桩头主筋和桩头砼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桩头錾除时,除去定位装置底板的混凝土,露出整个定位装置的底部,开展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錾除工作,需拆除的桩头整体全部露出,随后由施工车辆将桩头整体通过提手移出。由于定位装置的存在,避免了桩头砼和桩头主筋之间的握裹现象,并且桩头主筋受到钢筋保护套的保护,拆除桩头时,钢筋不受损伤,降低人力物力的耗费,施工效率高,操作方便,工期短,噪音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提手;2、定位装置;21、底板;22、顶板;23、侧壁;24、第一定位孔;3、钢筋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包括:提手1、定位装置2和钢筋保护套3,定位装置2包括具有第一环形横截面的底板21,底板21分割桩头和桩身,底板21的第一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一定位孔24,定位孔内贯穿有钢筋保护套3,提手1通过灌注混凝土固定于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顶部。具体的,在需要拆除的桩头位置布置定位装置2的底板21,钢筋保护套3的长度与需要拆除的桩头长度相等,在桩头錾除时,可以直接除去底板21的混凝土,便于将桩头拆除,并且避免了桩头砼和桩头主筋之间的握裹现象。其中,第一环形横截面上的第一定位孔24的内径稍大于钢筋保护套3的外径,其用于定位钢筋保护套3。钢筋保护套3中插设有灌注桩钢筋,钢筋保护套3的内径稍大于钢筋的外径,由于钢筋保护套3的保护作用,拆除桩头时,钢筋不受损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由于桩头主筋和桩头砼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桩头錾除时,除去定位装置底板的混凝土,露出整个定位装置的底部,开展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錾除工作,需拆除的桩头整体全部露出,随后由施工车辆将桩头整体通过提手移出。由于定位装置的存在,避免了桩头砼和桩头主筋之间的握裹现象,并且桩头主筋受到钢筋保护套的保护,拆除桩头时,钢筋不受损伤,降低人力物力的耗费,施工效率高,操作方便,工期短,噪音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安全性高。其中,定位装置2还包括具有第二环形横截面的顶板22,顶板22的第二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二定位孔,且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24位置相对应。即顶板22设置在顶端,底板21设置在底部,钢筋保护套3穿过第一定位孔24和第二定位孔,通过两点固定,保证钢筋保护套3稳固,进而保证钢筋保护套3内的钢筋也保持稳固。其中,第一定位孔24、第二定位孔和钢筋保护套3的个数均为15-25个,并均匀分布于定位装置2。根据实际钢筋所要设置的个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他数量的第一定位孔24、第二定位孔和钢筋保护套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2为圆柱形状,则第一定位孔24、第二定位孔和钢筋保护套3绕其圆周均分分布,保证每根钢筋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顶板22和底板21之间的距离与所需要拆除的桩头长度相等,顶板22和底板21的直径取值范围为500-1500mm,厚度取值范围为5-15mm。优选地,顶板22和底板21的外径为1000mm,厚度为10mm。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其他尺寸的顶板22和底板21。其中,提手1采用HRB400钢筋制成。钢筋保护套3采用PE管。其中,定位装置2还包括侧壁23,顶板22、底板21和侧壁23构成具有环形横截面的柱体。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2形成一个罐装结构,其侧壁23与灌注桩外壁紧密贴合,同样利用提手1将整个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拉出。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S1、桩头錾除时,除去底板21的混凝土,露出整个定位装置2的底部;S2、开展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錾除工作;S3、需拆除的桩头整体全部露出,随后由施工车辆将桩头整体通过提手移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由于桩头主筋和桩头砼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桩头錾除时,除去定位装置底板的混凝土,露出整个定位装置的底部,开展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錾除工作,需拆除的桩头整体全部露出,随后由施工车辆将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1)、定位装置(2)和钢筋保护套(3),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具有第一环形横截面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分割桩头和桩身,所述底板(21)的第一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一定位孔(24),所述定位孔内贯穿有所述钢筋保护套(3),所述提手(1)通过灌注混凝土固定于所述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1)、定位装置(2)和钢筋保护套(3),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具有第一环形横截面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分割桩头和桩身,所述底板(21)的第一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一定位孔(24),所述定位孔内贯穿有所述钢筋保护套(3),所述提手(1)通过灌注混凝土固定于所述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还包括具有第二环形横截面的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第二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4)位置相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24)、第二定位孔和钢筋保护套(3)的个数均为15-25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定位装置(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婕李刚史陇俊蒋庆云那成媛王晓莉王蕾刘国忠谢静茹张梦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