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62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釜体、保温夹套和釜盖,所述釜体的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釜盖的底部凸缘处卡接在凹槽内,对釜体形成密封,釜盖与用于加料的进料管连接,釜盖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置于釜体内的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的两侧位置对称设有多根,连接横杆的端部均安装有搅拌杯,搅拌杯为漏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油液从搅拌杯的大口处进入,小口处流出,这就使得油液在经过搅拌杯时存在一个压缩的过程,便于基础油与配料的充分混合,同时还能将基础油中含有的少量气泡进行挤压排出,提升成品润滑油的质量。

An efficient mixing kettle for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lubricating oil production blending kettle,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n insulating jacket and a kettle cover. A ring-shaped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pening of the kettle body, and the bottom flange of the kettle cover is clamped in the groove to seal the kettle body, and the kettle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eeding pipe for feeding, and the top of the kettle cover is secured. Equipped with a stirring moto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tirr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irring shaft placed in the kettle body,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tirring shaft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oots.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bar is equipped with a stirring cup, and the stirring cup is funnel-shape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oil enters from the big mouth of the stirring cup, and the small mouth flows out. This makes the oil through the stirring cup when there is a compression process, facilitate the full mixing of base oil and ingredients, but also the base oil contains a small number of bubbles extru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ubricating oil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
,具体是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之一,其产品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生产与生活领域。在润滑油生产工序最后,进入成品油调合工序,与添加剂优化配伍,即得成品润滑油。添加剂可以改善基础油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便需要搅拌机来对润滑油和添加剂进行调和。目前市场上的搅拌装置种类数量已经有了不少,但是现有的搅拌装置保温性差,润滑油粘度会受外界温度影响,而且加料装置往往是将物料直接倒入,不利于混合搅拌,降低了润滑油和添加剂混合的均匀度,同时原料中存在的杂质会对最终的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釜体、保温夹套和釜盖,所述釜体的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釜盖的底部凸缘处卡接在凹槽内,对釜体形成密封,釜盖与用于加料的进料管连接,釜盖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置于釜体内的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的两侧位置对称设有多根,连接横杆的端部均安装有搅拌杯,搅拌杯为漏斗形结构,且运动时油液从搅拌杯的大口处进入,小口处流出,多根连接横杆还通过曲线状的连接叶片连接,形成封闭的搅拌框;所述釜体的外部设有与其贴合的保温夹套,保温夹套内设有螺旋或蛇形的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加热盘管内通有循环热油,釜体的底部设有润滑油出液管,润滑油出液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搅拌电机与外部电源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管包括进油支管和配料支管,其中进油支管与基础油罐连接,配料支管与配料箱连接,进油支管和配料支管上均安装有阀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管上还安装有用于对基础油和配料进行过滤的过滤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釜体的凹槽和釜盖的底部凸缘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釜盖上还安装有吊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油液从搅拌杯的大口处进入,小口处流出,这就使得油液在经过搅拌杯时存在一个压缩的过程,便于基础油与配料的充分混合,同时还能将基础油中含有的少量气泡进行挤压排出,提升成品润滑油的质量;基础油和配料在进入到釜体之前经过过滤器的过滤作用,能防止基础油和配料内的大颗粒杂质进入到釜体内部,提升最终成品润滑油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保温夹套、3-加热盘管、4-进油管、5-润滑油出液管、6-搅拌杯、7-搅拌轴、8-连接横杆、9-出油管、10-搅拌框、11-搅拌电机、12-过滤器、13-阀门、14-配料箱、15-进料管、16-釜盖、17-进油支管、18-配料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釜体1、保温夹套2和釜盖16,所述釜体1的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釜盖16的底部凸缘处卡接在凹槽内,对釜体1形成密封,釜盖16与用于加料的进料管15连接,釜盖16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11,搅拌电机11的输出轴与置于釜体1内的搅拌轴7连接,搅拌轴7的两侧位置对称设有多根8,连接横杆8的端部均安装有搅拌杯6,搅拌杯6为漏斗形结构,且运动时,油液从搅拌杯6的大口处进入,小口处流出,这就使得油液在经过搅拌杯6时存在一个压缩的过程,便于基础油与配料的充分混合,同时还能将基础油中含有的少量气泡进行挤压排出,提升成品润滑油的质量,多根连接横杆8还通过曲线状的连接叶片连接,形成封闭的搅拌框10,便于提升搅拌效果;所述釜体1的外部设有与其贴合的保温夹套2,保温夹套2内设有螺旋或蛇形的加热盘管3,加热盘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9,加热盘管3内通有循环热油,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温度,釜体1的底部设有润滑油出液管5,润滑油出液管5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搅拌电机11与外部电源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进料管15包括进油支管17和配料支管18,其中进油支管17与基础油罐连接,配料支管18与配料箱14连接,进油支管17和配料支管18上均安装有阀门13。所述进料管15上还安装有用于对基础油和配料进行过滤的过滤器12,防止基础油和配料内的大颗粒杂质进入到釜体1内部,影响最终成品润滑油的质量。所述釜体1的凹槽和釜盖16的底部凸缘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所述釜盖16上还安装有吊耳,方便釜盖16及搅拌电机11等部件的吊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釜体、保温夹套和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釜盖的底部凸缘处卡接在凹槽内,对釜体形成密封,釜盖与用于加料的进料管连接,釜盖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置于釜体内的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的两侧位置对称设有多根,连接横杆的端部均安装有搅拌杯,搅拌杯为漏斗形结构,且运动时油液从搅拌杯的大口处进入,小口处流出,多根连接横杆还通过曲线状的连接叶片连接,形成封闭的搅拌框;所述釜体的外部设有与其贴合的保温夹套,保温夹套内设有螺旋或蛇形的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加热盘管内通有循环热油,釜体的底部设有润滑油出液管,润滑油出液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搅拌电机与外部电源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釜,包括釜体、保温夹套和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釜盖的底部凸缘处卡接在凹槽内,对釜体形成密封,釜盖与用于加料的进料管连接,釜盖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置于釜体内的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的两侧位置对称设有多根,连接横杆的端部均安装有搅拌杯,搅拌杯为漏斗形结构,且运动时油液从搅拌杯的大口处进入,小口处流出,多根连接横杆还通过曲线状的连接叶片连接,形成封闭的搅拌框;所述釜体的外部设有与其贴合的保温夹套,保温夹套内设有螺旋或蛇形的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加热盘管内通有循环热油,釜体的底部设有润滑油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德劳特福斯石油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