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军专利>正文

一种防烫式锅炉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433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式锅炉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炉泵本体,所述底座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一,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孔一、第一把手、通孔二、通孔三、第二把手、通孔四、通孔五、通孔六、卡槽一、卡杆、支撑座、通孔七、限位筒、限位杆、通孔八、旋转柱一、皮带轮一、旋转柱二、皮带轮二、皮带、移动杆、移动槽和移动块的配合,解决了目前的锅炉泵不具有把手,人们在拿起时可能会被烫伤,降低了人们使用时的安全性,不便于使用的问题,达到了底座的两端具有把手,人们在拿起时不会被烫伤,提高了安全性,便于使用的效果。

An anti scalding boiler p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scald boiler pump,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oiler pump body.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base, and a first handl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as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1, a first handle, a through hole 2, a through hole 3, a second handle, a through hole 4, a through hole 5, a through hole 6, a clamping groove 1, a clamping rod, a support seat, a through hole 7, a limit cylinder, a limit rod, a through hole 8, a rotating column 1, a belt wheel 1, a rotating column 2, a belt wheel 2, a moving rod, and a movable ro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lot and the moving block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boiler pump does not have a handle, people may be scalded when they pick it up, reduces the safety when people use it, and is not easy to use.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two ends of the base have handles, and people will not be scalded when they pick it up, which improves the safety and ease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式锅炉泵
本技术涉及锅炉泵
,具体为一种防烫式锅炉泵。
技术介绍
GC型泵系单吸多级分段式离心泵,供输送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液体之用。本型水泵扬程在46m~576m时,流量为6~55m3/h,液体的最高温度低于110℃,适合于锅炉给水,工厂及城市给水之用,水泵配用Y型电动机,锅炉泵在工作完毕后会散发出很高的热量,导致人们在拿起时可能会被烫伤,但是目前的锅炉泵不具有把手,人们在拿起时可能会被烫伤,降低了人们使用时的安全性,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式锅炉泵,具备防烫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锅炉泵不具有把手,人们在拿起时可能会被烫伤,降低了人们使用时的安全性,不便于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烫式锅炉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炉泵本体,所述底座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一,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左端穿过通孔一并延伸至通孔一的外部,所述底座的右侧开设有通孔二,所述第一把手的右侧且对应通孔二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三,所述第一把手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右端依次穿过通孔三和通孔二并延伸至通孔二的外部,所述第一把手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四,所述第二把手表面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五,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六,所述底座内壁顶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的位置开设卡槽一,所述卡槽一的内部设置有卡杆,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且对应通孔六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七,所述卡杆的底部依次穿过通孔四、通孔五、通孔六和通孔七并延伸至支撑座的内部,所述卡杆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支撑座内壁的底部且对应限位筒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部穿过限位筒并延伸至限位筒的外部,所述支撑座内壁背表面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八,所述通孔八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柱一,所述旋转柱一的正表面穿过通孔八并延伸至支撑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一,所述旋转柱一的背表面穿过通孔八并延伸至通孔八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九,所述支撑座内壁的背表面且对应通孔九的位置开设有卡槽二,所述卡槽二的内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卡槽二的一端穿过通孔九并延伸至通孔九的外部,所述支撑座内壁背表面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旋转柱二,所述旋转柱二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二,所述皮带轮一与皮带轮二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正前方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皮带的左侧且对应移动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正表面延伸至移动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杆的左端与限位筒的右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烫垫,所述防烫垫的表面设置有硅酸盐涂层。优选的,所述卡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支撑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杆远离限位筒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支撑座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杆与滑槽一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座内壁的右侧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槽二与滑块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一、第一把手、通孔二、通孔三、第二把手、通孔四、通孔五、通孔六、卡槽一、卡杆、支撑座、通孔七、限位筒、限位杆、通孔八、旋转柱一、皮带轮一、旋转柱二、皮带轮二、皮带、移动杆、移动槽和移动块的配合,解决了目前的锅炉泵不具有把手,人们在拿起时可能会被烫伤,降低了人们使用时的安全性,不便于使用的问题,达到了底座的两端具有把手,人们在拿起时不会被烫伤,提高了安全性,便于使用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烫垫和硅酸盐涂层,能够提高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隔热性,防止人们烫伤,通过设置弹簧,能够防止卡杆的底部与支撑座内壁的底部造成撞击,通过设置滑杆和滑槽一,能够有效增强卡杆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滑块与滑槽二,能够使移动杆在移动时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B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中:1底座、2锅炉泵本体、3通孔一、4第一把手、5通孔二、6通孔三、7第二把手、8通孔四、9通孔五、10通孔六、11卡槽一、12卡杆、13支撑座、14通孔七、15限位筒、16限位杆、17通孔八、18旋转柱一、19皮带轮一、20转动杆、21通孔九、22卡槽二、23插杆、24旋转柱二、25皮带轮二、26皮带、27移动杆、28移动槽、29移动块、30防烫垫、31硅酸盐涂层、32弹簧、33滑杆、34滑槽一、35滑块、36滑槽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防烫式锅炉泵,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炉泵本体2,底座1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一3,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把手4,第一把手4的左端穿过通孔一3并延伸至通孔一3的外部,底座1的右侧开设有通孔二5,第一把手4的右侧且对应通孔二5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三6,第一把手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把手7,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烫垫30,防烫垫30的表面设置有硅酸盐涂层31,通过设置防烫垫30和硅酸盐涂层31,能够提高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7的隔热性,防止人们烫伤,第二把手7的右端依次穿过通孔三6和通孔二5并延伸至通孔二5的外部,第一把手4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四8,第二把手7表面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五9,底座1底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六10,底座1内壁顶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开设卡槽一11,卡槽一11的内部设置有卡杆12,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3,卡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32,弹簧32的底部与支撑座1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32,能够防止卡杆12的底部与支撑座13内壁的底部造成撞击,卡杆12远离限位筒15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33,支撑座13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一34,滑杆33与滑槽一34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杆33和滑槽一34,能够有效增强卡杆12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支撑座13的顶部且对应通孔六10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七14,卡杆12的底部依次穿过通孔四8、通孔五9、通孔六10和通孔七14并延伸至支撑座13的内部,卡杆12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5,支撑座13内壁的底部且对应限位筒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的顶部穿过限位筒15并延伸至限位筒15的外部,支撑座13内壁背表面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八17,通孔八17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柱一18,旋转柱一18的正表面穿过通孔八17并延伸至支撑座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一19,旋转柱一18的背表面穿过通孔八17并延伸至通孔八1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0,转动杆20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烫式锅炉泵,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炉泵本体(2),所述底座(1)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一(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的左端穿过通孔一(3)并延伸至通孔一(3)的外部,所述底座(1)的右侧开设有通孔二(5),所述第一把手(4)的右侧且对应通孔二(5)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三(6),所述第一把手(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把手(7),所述第二把手(7)的右端依次穿过通孔三(6)和通孔二(5)并延伸至通孔二(5)的外部,所述第一把手(4)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四(8),所述第二把手(7)表面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五(9),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六(10),所述底座(1)内壁顶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开设有卡槽一(11),所述卡槽一(11)的内部设置有卡杆(12),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且对应通孔六(10)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七(14),所述卡杆(12)的底部依次穿过通孔四(8)、通孔五(9)、通孔六(10)和通孔七(14)并延伸至支撑座(13)的内部,所述卡杆(12)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5),所述支撑座(13)内壁的底部且对应限位筒(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的顶部穿过限位筒(15)并延伸至限位筒(15)的外部,所述支撑座(13)内壁背表面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八(17),所述通孔八(17)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柱一(18),所述旋转柱一(18)的正表面穿过通孔八(17)并延伸至支撑座(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一(19),所述旋转柱一(18)的背表面穿过通孔八(17)并延伸至通孔八(1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0),所述转动杆(20)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九(21),所述支撑座(13)内壁的背表面且对应通孔九(21)的位置开设有卡槽二(22),所述卡槽二(22)的内部设置有插杆(23),所述插杆(23)远离卡槽二(22)的一端穿过通孔九(21)并延伸至通孔九(21)的外部,所述支撑座(13)内壁背表面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旋转柱二(24),所述旋转柱二(24)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二(25),所述皮带轮一(19)与皮带轮二(25)通过皮带(26)传动连接,所述皮带(26)正前方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杆(27),所述移动杆(27)的表面开设有移动槽(28),所述皮带(26)的左侧且对应移动槽(2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9),所述移动块(29)的正表面延伸至移动槽(28)的内部,所述移动杆(27)的左端与限位筒(15)的右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式锅炉泵,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炉泵本体(2),所述底座(1)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一(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的左端穿过通孔一(3)并延伸至通孔一(3)的外部,所述底座(1)的右侧开设有通孔二(5),所述第一把手(4)的右侧且对应通孔二(5)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三(6),所述第一把手(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把手(7),所述第二把手(7)的右端依次穿过通孔三(6)和通孔二(5)并延伸至通孔二(5)的外部,所述第一把手(4)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四(8),所述第二把手(7)表面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五(9),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六(10),所述底座(1)内壁顶部的两侧且对应通孔四(8)的位置开设有卡槽一(11),所述卡槽一(11)的内部设置有卡杆(12),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且对应通孔六(10)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七(14),所述卡杆(12)的底部依次穿过通孔四(8)、通孔五(9)、通孔六(10)和通孔七(14)并延伸至支撑座(13)的内部,所述卡杆(12)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5),所述支撑座(13)内壁的底部且对应限位筒(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的顶部穿过限位筒(15)并延伸至限位筒(15)的外部,所述支撑座(13)内壁背表面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八(17),所述通孔八(17)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柱一(18),所述旋转柱一(18)的正表面穿过通孔八(17)并延伸至支撑座(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一(19),所述旋转柱一(18)的背表面穿过通孔八(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