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鹏翔专利>正文

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419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杯子,其具有一上杯壁及一下杯壁。上杯壁与下杯壁能滑动地相套设且上杯壁与下杯壁间形成密封。下杯壁形成一底部。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杯子可进行伸缩,以增加内部盛放饮品或液体的空间,且可于伸长或缩短后将总长度固定,因此能保持于便于收纳携行的状态,或能保持于内部空间较大的状态,以免所盛放的饮品或液体外流。

glas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up, which has an upper cup wall and a cup wall. The upper cup wall and the lower cup wall can be slid together to form a seal, and a sealing between the upper cup wall and the lower cup wall is formed. The bottom wall forms a bottom. Thus, the cup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stretched and contracted to increase the space for holding drinks or liquids in the cup, and the total length can be fixed after stretching or shortening, so that the cup can be maintained in a state convenient for taking and carrying, or can be maintained in a state with large internal space, so as to avoid the drinks or liquids flowing out of the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子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容器,特别是关于一种杯具。
技术介绍
为了能盛放没有一定形体的饮品,容器都是以钢性的材料所制作。以杯具为例,现有的杯具具有一环壁面及一底面,环壁面环绕于底面的边缘而向上延伸。因此,环壁面及底面围绕出一空间,而饮品能被盛装于该空间中。为了能够盛放足够多的饮品,杯具的空间会尽可能加大。然而,杯具内的空间越大,杯具所占用的体积也越大,反而不易收纳。同时,对于需要时常于户外活动的人而言,过大的杯具会压缩携带其他装备的空间,因此使用上有诸多不便。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的杯子。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杯子,其具有:一上杯壁;以及一下杯壁,其与该上杯壁能滑动地相套设;该上杯壁与该下杯壁间形成密封;该下杯壁形成一底部。因此,本技术的杯子可进行伸缩,以增加内部盛放饮品或液体的空间,且可于伸长或缩短后将总长度固定,因此能保持于便于收纳携行的状态,或能保持于内部空间较大的状态,以免所盛放的饮品或液体外流。如前所述的杯子还具有:一上壳体,其固定地套设于该上杯壁外;以及一下壳体,其固定地套设于该下杯壁外,并与该上壳体能滑动地相套设,且该下壳体的上端能固定于该上壳体的上端或下端。如前所述的杯子中:该上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一上卡固部,其位于该上壳体的上端;及一下卡固部,其位于该上壳体的下端;且该下壳体能固定于该上卡固部或该下卡固部。如前所述的杯子中:该上卡固部凸出于该上壳体的内侧面,并形成多个卡勾;该下卡固部凸出于该上壳体的内侧面,并形成多个卡槽;且该下壳体具有:一卡固件,其形成多个凸块;所述凸块凸出于该下壳体的外侧面,并能固定于所述卡槽;及多个凸缘,其彼此相间隔地位于该下壳体的上边缘,并能固定于所述卡勾。如前所述的杯子中还具有一上盖体,该上盖体能密封该上杯壁上端。如前所述的杯子中:该上杯壁具有:一上外壁;及一上内壁,其固设于该上外壁内并与该上外壁间形成有间隔;该上外壁及该上内壁间形成第一压力区;且该下杯壁具有:一下外壁,其可滑动地套设于该上内壁;及一下内壁,其固设于该下外壁内并与该下外壁间形成有间隔;该下外壁及该下内壁间形成第二压力区。如前所述的杯子中:该上杯壁具有两第一密封件,其固设于该上外壁及该上内壁间,并分别位于该上外壁及该上内壁的上端、以及该上外壁及该上内壁的下端;该上杯壁的两所述第一密封件与该上外壁及该上内壁间形成该第一压力区;且该下杯壁具有第二密封件,其固设于该下外壁及该下外壁的上端间;该下杯壁的该第二密封件与该下外壁及该下内壁间形成该第二压力区。如前所述的杯子中:该上杯壁形成有一上止挡部,其位于该上杯壁下端;且该下杯壁形成有一下止挡部,其位于该下杯壁上端,并能抵靠于该上止挡部的上侧面。如前所述的杯子中,该下杯壁的该下止挡部与该第二密封件为一体成形。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伸长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缩短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伸长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缩短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上壳体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3中A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4中B处的剖面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出一种杯子,其具有一上杯壁10、一下杯壁20、一上壳体30、一下壳体40、一上盖体50,及一下盖体60。上杯壁10具有一上外壁11、一上内壁12,及两第一密封件13,且于本实施例中还具有一上止挡部14。上内壁12固设于上外壁11内并与上外壁11间形成一间隔。两第一密封件13固设于上外壁11及上内壁12间,且其中一第一密封件13位于上外壁11及上内壁12的上端,另一第一密封件13位于上外壁11及上内壁12的下端。借此,上杯壁10的两第一密封件13、上外壁11及上内壁12间可抽真空而形成一第一压力区15。换句话说,第一压力区15为一个气压低于大气压力的密封区域,借以阻隔热量的传递。上止挡部14位于上杯壁10下端,且于本实施例中,上止挡部14凸出于上杯壁10的内侧面。换言之,上止挡部14是凸出于上内壁12的内侧面下端。下杯壁20与上杯壁10可滑动地相套设,且于本实施例中下杯壁20是穿设于上杯壁10内。上杯壁10与下杯壁20间形成密封,因此在本技术的杯子盛放液体或饮品时,液体或饮品不会由上杯壁10与下杯壁20间漏出。具体而言,下杯壁20具有一下外壁21、一下内壁22、一第二密封件23,且下杯壁20形成一下止挡部24及一底部26。下外壁21可滑动地穿设于上内壁12,而下内壁22固设于下外壁21内并与下外壁21间形成一间隔。下外壁21及下内壁22皆形成有底壁,以形成下杯壁20的底部26。第二密封件23固设于下外壁21及下外壁21的上端间。借此,下杯壁20的第二密封件23、下外壁21及下内壁22间可抽真空而形成第二压力区25。换句话说,类似于第一压力区15,第二压力区25为一个气压低于大气压力的密封区域,借以阻隔热量的传递。下止挡部24位于下杯壁20上端,且于本实施例中,下止挡部24是凸出于下外壁21的外侧上端。下止挡部24的下侧面并选择性地抵靠于上止挡部14的上侧面,以防止上杯壁10向上脱离下杯壁20。于本实施例中,下杯壁20的第二密封件23向外凸出而形成一环凸缘,该环凸缘即形成下止挡部24。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23与下止挡部24为一体成形。接着请一并参考图7。上壳体30固定地套设于上杯壁10外,且本实施例中,上壳体30与上杯壁10间形成一间隔。上壳体30具有一上壳件31及一固定件32。上壳件31的内侧面形成有一上卡固部311及一下卡固部312。上卡固部311向内凸出于上壳件31的上端,可并形成多个卡勾3110。下卡固部312向外凸出于上壳件31的下端,可并形成多个卡槽3120。卡勾3110及卡槽3120皆贴附于上壳件31的内侧面,并沿一圆周延伸,且其可水平延伸(如卡勾3110),或略微倾斜(如卡槽3120)。固定件32固设于上壳件31上端,并形成有外螺纹部。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32与上壳件31可为一体成形。接着请参考图4至图6。下壳体40固定地套设于下杯壁20外,并与上壳体30可滑动地相套设。下壳体40的上端选择性地固定于上壳体30的上端或下端。具体而言,下壳体40具有一下壳件41及一卡固件42。下壳件41上端形成有多个穿孔411及多个凸缘412。穿孔411沿圆周方向排列。凸缘412位于下壳件41的上边缘,沿圆周排列并彼此相间隔,且间隔的宽度大于上卡固部311的卡勾3110的宽度,因此卡勾3110能穿过凸缘412的间隔并选择性地卡于凸缘412上。卡固件42固设于下壳件41上端内侧,其选择性地固定于下卡固部312。卡固件42可形成多个凸块420。各凸块420沿径向向外穿出穿孔411,以将卡固件42固定于下壳件41,并选择性地固定于其中一卡槽3120。于其他实施例中,卡固件42与下壳件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具有:一上杯壁;以及一下杯壁,其与该上杯壁能滑动地相套设;该上杯壁与该下杯壁间形成密封;该下杯壁形成一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具有:一上杯壁;以及一下杯壁,其与该上杯壁能滑动地相套设;该上杯壁与该下杯壁间形成密封;该下杯壁形成一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还具有:一上壳体,其固定地套设于该上杯壁外;以及一下壳体,其固定地套设于该下杯壁外,并与该上壳体能滑动地相套设,且该下壳体的上端能固定于该上壳体的上端或下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的内侧面形成有:一上卡固部,其位于该上壳体的上端;及一下卡固部,其位于该上壳体的下端;且该下壳体能固定于该上卡固部或该下卡固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该上卡固部凸出于该上壳体的内侧面,并形成多个卡勾;该下卡固部凸出于该上壳体的内侧面,并形成多个卡槽;且该下壳体具有:一卡固件,其形成多个凸块;所述凸块凸出于该下壳体的外侧面,并能固定于所述卡槽;及多个凸缘,其彼此相间隔地位于该下壳体的上边缘,并能固定于所述卡勾。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还具有一上盖体,该上盖体能密封该上杯壁上端。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该上杯壁具有:一上外壁;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郭鹏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