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373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7:35
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发酵机构和电气机构。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中轴管道、转动设置在中轴管道上的发酵罐和用于驱动发酵罐的驱动单元,中轴管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中轴管道沿轴向分为通气管道和通水管道,所述中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和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发酵罐呈圆筒形,发酵罐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封闭端内侧转动设置有旋割器。所述电气机构包括鼓风机、水泵和控制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堆肥罐难以做到对秸秆或者畜禽粪便原位处理的问题,将秸秆等废弃物的粉碎和堆肥装置合二为一,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少占地空间,也减少了人工成本,智能、环保且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的生物转化
,具体的说是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秸秆产量约为9亿吨。而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资源化有效利用率低,秸秆还田质量低,虽然达到了有机质的土壤回环,却对农作物造成的增产效益较低。并且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用更加安全、经济、高效和智能的模式来处理畜禽粪便和秸秆,一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堆肥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可以促进包括畜禽粪便和秸秆在内的农业废弃物的腐熟,杀死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将难降解难利用的物质转化为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但是目前国内堆肥流程复杂,通常需要将秸秆和粪便转移到有机肥厂,对秸秆进行粉碎,再和粪便混合堆肥,费时费力,成本太高。随着我国政策的改革、市场利益的驱动和养殖场、农场规模的扩大,实现堆肥的高效原位处理更是提高养殖场和农场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堆肥装置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难以做到对秸秆或者畜禽粪便的原位处理;(2)无法有效智能的控制堆肥的进行,需要的人工成本较高;(3)无法将秸秆等的旋割粉碎和堆肥装置合二为一,难以实现真正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堆肥装置无法智能、高效的原位处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精确度高、智能高效且环保节能。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发酵机构和电气机构。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中轴管道、转动设置在中轴管道上的发酵罐和用于驱动发酵罐的驱动单元,所述中轴管道为中空管道,中轴管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中轴管道沿轴向分为通气管道和通水管道,通气管道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通水管道两端均封闭,所述中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和若干个出水孔,出气口与通气管道相连通,出水孔与通水管道相连通,通水管道上还设置有注水口;所述发酵罐呈圆筒形,发酵罐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封闭端内侧转动设置有旋割器,敞开端转动连接有盖体,所述发酵罐与出气口和出水孔相连通。所述电气机构包括鼓风机、水泵和控制柜,鼓风机与通气管道相连通,水泵与通水管道相连通,控制柜与鼓风机、水泵和驱动单元均控制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转动套设在中轴管道上的从动轮和若干个用于连接从动轮和发酵罐的传动杆,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壁套设有传动带,且传动带的宽度小于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壁宽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电机通过电机支架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一端设置有两个垂直于底座的支撑杆,底座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中轴管道的支杆,支撑杆上方设置有水平杆,其中一个支撑杆和水平杆为中空杆且相互连通,水平杆与通水管道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柜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杆之间,所述中轴管道固定设置在支杆和水平杆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中空杆内设置有软管,软管一端通过入水管与水泵连通,软管另一端经注水口与通水管道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鼓风机通过支座设置在水平杆上,且鼓风机出风口通过进风管与通气管道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轴管道周侧壁上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柜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发酵罐通过滚动轴承和轴封与中轴管道转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水泵一端连通有蓄水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堆肥罐难以做到对秸秆或者畜禽粪便原位处理的问题,将秸秆等废弃物的粉碎和堆肥装置合二为一,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紧凑,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布置,减少占地空间,也减少了人工成本,真正做到了智能、方便、环保和高效;(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所述中轴管道为中空管道,中轴管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中轴管道沿轴向分为通气管道和通水管道,通气管道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通水管道两端均封闭,所述中轴管道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和若干个出水孔,出气口与通气管道相连通,出水孔与通水管道相连通,通水管道上还设置有注水口;且中轴管道周侧壁上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获得发酵罐内湿度、氧气浓度和温度的信息,有利于控制发酵堆体的各项指标,智能调节发酵所需的条件,减少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轴管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中轴管道,101、通气管道,102、通水管道,2、发酵罐,3、旋割器,4、盖体,5、隔板,6、出气口,7、鼓风机,8、出水孔,9、水泵,10、蓄水池,11、控制柜,12、显示屏,13、太阳能电池板,14、充电电池,15、电机,16、主动轮,17、从动轮,18、传动杆,19、电机支架,20、传动带,21、底座,22、支撑杆,23、水平杆,24、支杆,25、入水管,26、进风管,27、支座,28、软管,29、湿度传感器,30、氧气浓度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32、滚动轴承,33、轴封,34、注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一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发酵机构和电气机构。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中轴管道1、转动设置在中轴管道1上的发酵罐2和用于驱动发酵罐2的驱动单元,作为优选的,发酵罐2通过滚动轴承32和轴封33与中轴管道1转动连接,以此减少发酵罐2转动过程中与中轴管道1的摩擦,减少耗能。所述中轴管道1为中空管道,中轴管道1内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中轴管道1沿轴向分为通气管道101和通水管道102,通气管道101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通水管道102两端均封闭,所述中轴管道1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6和若干个出水孔8,出气口6与通气管道101相连通,出水孔8与通水管道102相连通,通水管道102上还设置有注水口34;所述发酵罐2呈圆筒形,发酵罐2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封闭端内侧转动设置有旋割器3,作为优选的,通过旋割速度和时间的不同,来限定秸秆等物质的旋割程度,敞开端转动连接有盖体4,所述发酵罐2与出气口6和出水孔8相连通。所述电气机构包括鼓风机7、水泵9和控制柜11,鼓风机7与通气管道101相连通,水泵9与通水管道102相连通,水泵9一端连通有蓄水池10。控制柜11与鼓风机7、水泵9和驱动单元均控制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5、由电机15驱动的主动轮16、转动套设在中轴管道1上的从动轮17和若干个用于连接从动轮17和发酵罐2的传动杆18,电机15通过电机支架19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外壁套设有传动带20,且传动带20的宽度小于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外壁宽度。传动带20的宽度小于主动轮16和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发酵机构和电气机构;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中轴管道(1)、转动设置在中轴管道(1)上的发酵罐(2)和用于驱动发酵罐(2)的驱动单元,所述中轴管道(1)为中空管道,中轴管道(1)内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中轴管道(1)沿轴向分为通气管道(101)和通水管道(102),通气管道(101)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通水管道(102)两端均封闭,所述中轴管道(1)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6)和若干个出水孔(8),出气口(6)与通气管道(101)相连通,出水孔(8)与通水管道(102)相连通,通水管道(102)上还设置有注水口(34);所述发酵罐(2)呈圆筒形,发酵罐(2)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封闭端内侧转动设置有旋割器(3),敞开端转动连接有盖体(4),所述发酵罐(2)与出气口(6)和出水孔(8)相连通;所述电气机构包括鼓风机(7)、水泵(9)和控制柜(11),鼓风机(7)与通气管道(101)相连通,水泵(9)与通水管道(102)相连通,控制柜(11)与鼓风机(7)、水泵(9)和驱动单元均控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发酵机构和电气机构;所述发酵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中轴管道(1)、转动设置在中轴管道(1)上的发酵罐(2)和用于驱动发酵罐(2)的驱动单元,所述中轴管道(1)为中空管道,中轴管道(1)内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中轴管道(1)沿轴向分为通气管道(101)和通水管道(102),通气管道(101)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通水管道(102)两端均封闭,所述中轴管道(1)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6)和若干个出水孔(8),出气口(6)与通气管道(101)相连通,出水孔(8)与通水管道(102)相连通,通水管道(102)上还设置有注水口(34);所述发酵罐(2)呈圆筒形,发酵罐(2)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封闭端内侧转动设置有旋割器(3),敞开端转动连接有盖体(4),所述发酵罐(2)与出气口(6)和出水孔(8)相连通;所述电气机构包括鼓风机(7)、水泵(9)和控制柜(11),鼓风机(7)与通气管道(101)相连通,水泵(9)与通水管道(102)相连通,控制柜(11)与鼓风机(7)、水泵(9)和驱动单元均控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5)、由电机(15)驱动的主动轮(16)、转动套设在中轴管道(1)上的从动轮(17)和若干个用于连接从动轮(17)和发酵罐(2)的传动杆(18),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外壁套设有传动带(20),且传动带(20)的宽度小于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外壁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15)通过电机支架(19)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君刘元望冯瑶常会庆成登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