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部件的贴合方法及带状部件的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362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带状部件的贴合方法及带状部件的贴合装置,在带状部件的贴合中抑制褶皱的产生。将长条的带状的第一部件沿上述第一部件的长度方向输送。使以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被释放的状态配置且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长条的带状的第二部件与被输送来的上述第一部件贴合,使得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与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一致且由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两端部沿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夹持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使贴合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二部件追随于被输送的上述第一部件而输送上述第二部件。

Fitting method of ribbon parts and attaching device for ribbon par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bonding ribbon parts and a device for bonding ribbon parts to suppress the occurrence of wrinkles in the bonding of ribbon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rip is conveyed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part. A strip-shaped second member is disposed in a state in which the two end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are released and the width in the width direction is larger than the width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mponent, so that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component. The above-mentioned two ends of the second component are clamped in the same degree direction along the above-mentioned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component, and the above-mentioned second component which is attached to the first component follows the above-mentioned first component and conveys the above-mentioned second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状部件的贴合方法及带状部件的贴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状部件的贴合方法及带状部件的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有将长条的带状的第一部件与长条的带状的第二部件贴合的各种方法及装置(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2等)。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偏光板保护膜等光学膜的表面贴合保护膜的多层膜的制造装置。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从挤压机的模具挤压出的聚碳酸酯片上压接丙烯片的层压片的制造方法。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245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702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将两个带状部件贴合的情况下,通常如上述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以避免各部件产生褶皱的方式对各部件施加张力,并将各部件分别以伸展的状态输送并贴合。然而,在贴合之前向各部件施加的张力过大的情况下,在贴合后存在由于一方的部件的收缩等而产生剥离并产生褶皱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贴合之前向各部件施加的张力过小的情况下,存在部件松弛而贴合时产生褶皱的情况。这样,在带状部件的贴合中,关于抑制褶皱产生的技术依然有改良的余地。尤其是在燃料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对以电解质膜为首的强度较低的各种带状部件进行贴合的情况,因此对于这样的技术改善的期望很大。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提供一种使长条的带状的第一部件与长条的带状的第二部件贴合的方法。该形态的方法包括:输送工序,沿上述第一部件的长度方向输送上述第一部件;及贴合工序,使以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被释放的状态配置且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第二部件与被输送的上述第一部件贴合,使得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与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一致且由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两端部沿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夹持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使贴合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二部件追随于被输送的上述第一部件而输送上述第二部件。根据该形态的方法,能够降低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贴合时作用于第二部件的张力,并抑制贴合后的带状部件产生褶皱。[2]在上述形态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是,上述贴合工序是如下的工序:将上述第二部件以构成绕着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心轴卷绕的卷筒的状态配置,使位于上述卷筒的最外层的上述第二部件贴合于上述第一部件,并使贴合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二部件追随于上述第一部件而从上述卷筒引出并输送上述第二部件。根据该形态的方法,能够抑制在贴合于第一部件之前的第二部件上作用有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张力。而且,能够使第二部件追随于第一部件而顺畅地放出。[3]在上述形态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是,上述第一部件以粘贴有带状的膜部件的状态被输送,上述膜部件覆盖上述第一部件的与贴合上述第二部件的面相反一侧的面。根据该形态的方法,第一部件由膜部件支撑,因此能抑制第一部件的松弛引起的褶皱产生。[4]在上述形态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是,上述膜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根据该形态的方法,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贴合后,能够通过膜部件保护第二部件的两端部。[5]在上述形态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是,上述第一部件由未被通过水解而赋予离子传导性的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的前驱体构成,上述第二部件由具有供上述前驱体进入的细孔的多孔部件构成,上述膜部件由氟系的树脂膜构成。根据该形态的方法,能够在使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的前驱体由氟系的树脂膜支撑的状态下贴合多孔部件,因此能抑制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的前驱体产生褶皱。而且,容易剥离加工后的膜部件。[6]在上述形态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是,在将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两端部分别作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将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两端部中的与上述第一端部对应的端部作为第三端部,与上述第二端部对应的端部作为第四端部时,上述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三端部之间的距离和上述第二端部与上述第四端部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0mm以上。根据该形态的方法,能够使第二部件的两端部分别充分远离第一部件的端部,因此能抑制由于第二部件的端部位于接近第一部件的端部的位置而导致第二部件从第一部件剥离。[7]在上述形态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是,上述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三端部之间的距离和上述第二端部与上述第四端部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0mm以上。根据该形态的方法,能够使第二部件的两端部进一步远离第一部件的端部,因此能进一步抑制由于第二部件的端部位于接近第一部件的端部的位置而导致第二部件从第一部件剥离。[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形态,提供一种使长条的带状的第一部件与长条的带状的第二部件贴合的装置。该形态的装置具备:输送部,沿上述第一部件的长度方向输送上述第一部件;及贴合部,使以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被释放的状态配置且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第二部件与被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第一部件贴合,使得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与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一致且由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两端部沿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夹持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追随于被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第一部件而送出上述第二部件。根据该形态的装置,能够抑制贴合后的带状部件产生褶皱。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各形态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全部必须,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当对上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其变更、删除、与新的其他构成要素替换、删除限定内容的一部分。而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将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形态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独立的一形态。本专利技术也能够以带状部件的贴合方法或带状部件的贴合装置以外的各种形态实现。例如能够以使用该贴合方法而制造的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等带状部件的制造方法或制造装置、贴合装置或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实现贴合方法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记录有该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等形态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通过第一实施方式制作的燃料电池用的电解质膜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表示电解质膜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贴合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是第一部件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双层层叠部件的概略剖视图。图6是表示关于分离距离与褶皱的产生数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说明图。图7是三层层叠部件的概略剖视图。图8是复合部件的概略剖视图。图9是表示燃料电池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10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贴合方法制作的双层层叠部件的概略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解质膜11…加强层12…第一电解质层13…第二电解质层20…贴合装置20A…贴合装置21…供给部22…输送部25…贴合部25A…贴合部26…卷筒保持部27…臂29…支撑辊31…第一部件31a…第一面31b…第二面31r…第一卷筒32…第二部件32r…第二卷筒33…膜部件34…双层层叠部件35…第三部件36…三层层叠部件38…复合部件50…燃料电池51…电极层55…膜电极接合体56…隔板57…流路槽60…支撑基台61…支撑面65…按压辊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法,是将长条的带状的第一部件与长条的带状的第二部件贴合的方法,包括:输送工序,沿所述第一部件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第一部件;及贴合工序,使以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被释放的状态配置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第二部件与被输送的所述第一部件贴合,使得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一致且由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两端部沿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夹持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使贴合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部件追随于被输送的所述第一部件来输送所述第二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2 JP 2017-0173491.一种方法,是将长条的带状的第一部件与长条的带状的第二部件贴合的方法,包括:输送工序,沿所述第一部件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第一部件;及贴合工序,使以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被释放的状态配置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第二部件与被输送的所述第一部件贴合,使得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一致且由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两端部沿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夹持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使贴合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部件追随于被输送的所述第一部件来输送所述第二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贴合工序是如下的工序:将所述第二部件以构成绕着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轴卷绕的卷筒的状态配置,使位于所述卷筒的最外层的所述第二部件贴合于所述第一部件,并使贴合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部件追随于所述第一部件而从所述卷筒引出并输送所述第二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以粘贴有带状的膜部件的状态被输送,所述膜部件覆盖所述第一部件的与贴合所述第二部件的面相反一侧的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膜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宽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武将典三谷直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