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359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在密封套内腔设有复位结构,出液管套上端受外力作用顶压复位结构且当外力撤销时,复位结构则自动顶压出液管套复位,使得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由对齐导通状态切换为错开密闭封堵状态,同时在出液腔内且位于出液口与第二进液口之间设有可随出液管套倾斜而开启的出液控制阀,使用时,需要用外力作用出液管套使得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对齐导通的同时,还需要将容器及出液管套倾斜;因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确保了使用前后整体均处于密封状态,由于其结构简洁、部件少使之成本较低,利用复位结构开启或自动闭合,使得操作便捷,同时,还具有出液顺畅的特点。

A convenient inner lid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asy-to-use inner cover assembly with a reset structure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ealing sleeve. The upper end of the outlet sleeve is pressurized by an external force to reset, and when the external force is withdrawn, the reset structure automatically resets the outlet sleeve, so that the first inlet and the second inlet are switched from alignment conduction state to staggered opening and sealing.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n outlet control valve which can be opened with the inclination of the outlet sleeve in the outlet cavity and between the outlet and the second inle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at the whole body is in a sealed state before and after use. Because of its simple structure and fewer components,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reset structure is used to open or close automatically,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liquid discharge is smo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封盖,尤其是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
技术介绍
对应一些如容器的封装,其需要采用内盖,即在容器口部安装内盖后再连接外盖。现有技术中,有直接采用硅胶一体制成的内盖/塞,然采用该结构使用时需要将内盖/塞取下,在取下内盖/塞的过程中,使用者难免触及容器口部及溶液,为此,存在使用不便及不卫生的缺陷。另外,还有一种内盖结构,其由多个组件连接形成,但其存在组装及制造成本高,以及使用时出液效果不佳和使用后密封效果不理想的缺陷。为此,如何提供一种密封、出液效果好、操作便捷及成本低内盖结构,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在密封套内腔设有复位结构,出液管套上端受外力作用顶压复位结构且当外力撤销时,复位结构则自动顶压出液管套复位,使得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由对齐导通状态切换为错开密闭封堵状态,同时在出液腔内且位于出液口与第二进液口之间设有可随出液管套倾斜而开启的出液控制阀,使用时,需要用外力作用出液管套使得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对齐导通的同时,还需要将容器及出液管套倾斜;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确保了使用前后整体均处于密封状态,由于其结构简洁、部件少使之成本较低,利用复位结构开启或自动闭合,使得操作便捷,同时,还具有出液顺畅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用于安装在容器口部,包括密封套1、出液管套2和连接座3;所述密封套1设有一安装空腔1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密封套1封堵端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2,所述密封套1镶嵌安装于容器口部且第一进液口12与容器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套2可活动地设在安装空腔11内,所述出液管套2设有一出液腔2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出液管套2封堵端设有当出液管套2相对密封套1运动时可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的第二进液口22,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设有出液口23,所述出液腔21内且位于出液口23与第二进液口22之间设有可随出液管套2倾斜而开启的出液控制阀24;所述连接座3连接于密封套1上端开口,所述连接座3具有与出液口23连通的倒液腔31,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伸入并可活动密封抵接于倒液腔31内侧壁,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受外力作用时,使得相对连接座3和密封套1运动,进而迫使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相应地所述密封套1与出液管套2之间还是设有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所受外力撤销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错开密封堵住的复位结构4。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设有用于作用出液管套2相对连接座3及密封套1活动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的出液扳动块25。所述复位结构4包括设在安装空腔11内的可弹性形变的弹性台阶41,所述弹性台阶41弹性顶压于出液管套2下端侧面或底面,当出液管套2上端受力下压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时,出液管套2受到向上的弹力作用。所述出液管套2下端具有上宽下窄导向锥面26。所述出液控制阀24包括设在出液腔21内的阀口241,所述阀口241上设有可封堵住阀口241的阀球242。所述连接座3上端开口处设有挡板32,所述挡板32与阀口241形成有限制阀球242活动的限位空间。所述连接座3包括用于与容器外盖连接的上连接部36和用于与密封套1连接的下连接部37,所述上连接部36的直径大于下连接部37的直径且一体连接成型,所述上连接部36周向上设有用于避让出液扳动块25的避让缺口33,所述下连接部37沿轴向设有与避让缺口33连通的气槽35,相应地所述出液管套2上且位于出液控制阀24上部设有与气槽35位置对应且与出液腔21连通的气孔27。所述上连接部36设有用于与容器外盖连接的外螺纹361,或所述上连接部36通过设置卡扣结构与容器外盖连接。所述密封套1由弹性硅胶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要由密封套、出液管套和连接座组成,具有零部件少、便于组装的特点,故可降低制造成本;2、利用复位结构可使得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由对齐导通状态切换为错开密闭封堵状态,同时在出液腔内且位于出液口与第二进液口之间设有可随出液管套倾斜而开启的出液控制阀,使用时,需要用外力作用出液管套使得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对齐导通的同时,确保了使用前后整体均处于密封状态,使之具有卫生和便于保藏的特点。3、通过设置气孔和气槽,在使用倒取时,出液控制阀开启,气孔、气槽、倒液腔和出液腔相连通,故可确保倒液过程中出液顺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连接座的剖视图;图6为出液管套的剖视图;图7为密封套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如图1-8所示,用于安装在容器口部,尤其是用于白酒酒瓶中,如五粮液、茅台等。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要包括密封套1、出液管套2和连接座3,具有零部件少、便于组装的特点,故可降低制造成本;。如图7所示,所述密封套1由弹性硅胶制成,所述密封套1设有一安装空腔1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密封套1封堵端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2,所述密封套1镶嵌安装于容器口部且第一进液口12与容器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套2可活动地设在安装空腔11内,所述出液管套2设有一出液腔2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出液管套2封堵端设有当出液管套2相对密封套1运动时可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的第二进液口22,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设有出液口23,所述出液腔21内且位于出液口23与第二进液口22之间设有可随出液管套2倾斜而开启的出液控制阀24;所述连接座3连接于密封套1上端开口,所述连接座3具有与出液口23连通的倒液腔31,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伸入并可活动密封抵接于倒液腔31内侧壁,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受外力作用时,使得相对连接座3和密封套1运动,进而迫使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相应地所述密封套1与出液管套2之间还是设有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所受外力撤销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错开密封堵住的复位结构4。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设有用于作用出液管套2相对连接座3及密封套1活动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的出液扳动块25,向下按压出液扳动块,出液管套则相对连接座及密封套向下运动,直至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为止,松开出液扳动块,复位结构4则向上顶起出液管套运动,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则错开密封堵住。如图7所示,所述复位结构4包括设在安装空腔11内的可弹性形变的弹性台阶41,所述弹性台阶41弹性顶压于出液管套2下端侧面或底面,当出液管套2上端受力下压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时,出液管套2受到向上的弹力作用。为了便于出液管套运动,所述出液管套2下端具有上宽下窄导向锥面26。所述出液控制阀24包括设在出液腔21内的阀口241,所述阀口241上设有可封堵住阀口241的阀球242。所述连接座3上端开口处设有挡板32,所述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用于安装在容器口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套(1)、出液管套(2)和连接座(3);所述密封套(1)设有一安装空腔(1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密封套(1)封堵端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2),所述密封套(1)镶嵌安装于容器口部且第一进液口(12)与容器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套(2)可活动地设在安装空腔(11)内,所述出液管套(2)设有一出液腔(2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出液管套(2)封堵端设有当出液管套(2)相对密封套(1)运动时可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的第二进液口(22),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设有出液口(23),所述出液腔(21)内且位于出液口(23)与第二进液口(22)之间设有可随出液管套(2)倾斜而开启的出液控制阀(24);所述连接座(3)连接于密封套(1)上端开口,所述连接座(3)具有与出液口(23)连通的倒液腔(31),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伸入并可活动密封抵接于倒液腔(31)内侧壁,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受外力作用时,使得相对连接座(3)和密封套(1)运动,进而迫使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相应地所述密封套(1)与出液管套(2)之间还是设有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所受外力撤销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错开密封堵住的复位结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用于安装在容器口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套(1)、出液管套(2)和连接座(3);所述密封套(1)设有一安装空腔(1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密封套(1)封堵端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2),所述密封套(1)镶嵌安装于容器口部且第一进液口(12)与容器内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套(2)可活动地设在安装空腔(11)内,所述出液管套(2)设有一出液腔(21)且上端开口而下端封堵,所述出液管套(2)封堵端设有当出液管套(2)相对密封套(1)运动时可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的第二进液口(22),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设有出液口(23),所述出液腔(21)内且位于出液口(23)与第二进液口(22)之间设有可随出液管套(2)倾斜而开启的出液控制阀(24);所述连接座(3)连接于密封套(1)上端开口,所述连接座(3)具有与出液口(23)连通的倒液腔(31),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伸入并可活动密封抵接于倒液腔(31)内侧壁,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受外力作用时,使得相对连接座(3)和密封套(1)运动,进而迫使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相应地所述密封套(1)与出液管套(2)之间还是设有当出液管套(2)开口端所受外力撤销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错开密封堵住的复位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套(2)开口端设有用于作用出液管套(2)相对连接座(3)及密封套(1)活动而使得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2)对齐导通的出液扳动块(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4)包括设在安装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华宝勒生活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