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39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主基底上设有支撑柱,主基底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所述辅基底上还设有短柱,该短柱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所述辅支柱呈四方状,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辅支柱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辅支柱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的连接板,所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的建筑浅基础结构。

A shallow foundation structure for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allow foundation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The main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plate, and the auxiliary base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hort column, and the supporting beam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arranged on the auxiliary base plate. One side of the prop is provided with auxiliary pillars, which are quadrangular in shape. The four edges of the auxiliary pillars are connected with connectors. The connectors include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ng plates.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ng plates are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The auxiliary pillars are wrapped with two cladding plates, and the auxiliary pillars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for connecting two cladding plates. The bottom of the auxiliary pilla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beam. The auxiliary pillar is filled with a reinforcing body encapsulat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ng plates. The utility model aims to provide a shallow foundation structure with high strength and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浅基础一般指基础埋深3m~5m,或者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基础,且只需排水,挖槽等普通施工即可建造的基础;但是传统的只是直接填充水泥,导致后期使用的时候,容易出现承载力差和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的建筑浅基础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包括方形的主基底,所述主基底上设有支撑柱,主基底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所述辅基底上还设有短柱,该短柱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所述辅支柱呈四方状,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辅支柱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辅支柱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的连接板,所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原有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通过主基底和支撑柱的设置,保证原有的强度,并且通过主基底底部设有的底板,能够通过底板在最底部统一增加受力面积,然后通过在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然后通过短柱的设置,并配合支撑梁进行良好的辅助受力,提高整体承载力,然后在通过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进行支撑受力,在配合包覆板与连接板的配合,通过焊接的方式,对辅支柱进行良好的加固效果,通过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通过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进行连接限位,使得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同步受力,与支撑梁同时进行良好的接触,从而辅助提高支撑柱的强度,同时提高整体强度和抗承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支柱上还设有第一锚筋,所述加强体内设有第二锚筋,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均穿过衔接板与支撑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支柱上还设有第一锚筋,所述加强体内设有第二锚筋,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均穿过衔接板与支撑梁连接,通过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的设置,能够与支撑梁良好的连接,并且受力的时候,也能够通过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进行力的传导,在内部进行强度加强,同时进行力的快速导力效果,提高整体承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第一连板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相对的第二缺口,第二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第二连板上设有与第三缺口相对的第四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第一连板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相对的第二缺口,第二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第二连板上设有与第三缺口相对的第四缺口。通过这样的四个缺口设置,能够在加强体在填充的时候,能够与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有个接触口,实现在受力和抗拉的时候,起到同步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抗压和抗压具有一定的优势,避免局部单一受力,影响实际承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辅支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连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包括方形的主基底101,所述主基底101上设有支撑柱102,主基底101底部设有底板301,所述底板301上设有置于主基底101两侧的辅基底201,所述辅基底201上还设有短柱202,该短柱202上设有与支撑柱102连接的支撑梁203,所述支撑柱102一侧上设有辅支柱401,所述辅支柱401呈四方状,辅支柱401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601,连接件601包括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相互垂直,辅支柱401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402,辅支柱401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402的连接板403,所述辅支柱401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203连接的衔接板701,所述辅支柱401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的加强体50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原有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通过主基底101和支撑柱102的设置,保证原有的强度,并且通过主基底101底部设有的底板301,能够通过底板301在最底部统一增加受力面积,然后通过在底板301上设有置于主基底101两侧的辅基底201,然后通过短柱202的设置,并配合支撑梁203进行良好的辅助受力,提高整体承载力,然后在通过支撑柱102一侧上设有辅支柱401,进行支撑受力,在配合包覆板402与连接板403的配合,通过焊接的方式,对辅支柱401进行良好的加固效果,通过述辅支柱401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203连接的衔接板701,所述辅支柱401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的加强体501,辅支柱401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601,连接件601包括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相互垂直,通过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进行连接限位,使得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同步受力,与支撑梁203同时进行良好的接触,从而辅助提高支撑柱102的强度,同时提高整体强度和抗承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支柱401上还设有第一锚筋801,所述加强体501内设有第二锚筋802,所述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均穿过衔接板701与支撑梁203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支柱401上还设有第一锚筋801,所述加强体501内设有第二锚筋802,所述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均穿过衔接板701与支撑梁203连接,通过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的设置,能够与支撑梁203良好的连接,并且受力的时候,也能够通过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进行力的传导,在内部进行强度加强,同时进行力的快速导力效果,提高整体承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602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6021,第一连板602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6021相对的第二缺口6022,第二连板603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6031,第二连板603上设有与第三缺口6031相对的第四缺口6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602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6021,第一连板602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6021相对的第二缺口6022,第二连板603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6031,第二连板603上设有与第三缺口6031相对的第四缺口6032。通过这样的四个缺口设置,能够在加强体501在填充的时候,能够与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有个接触口,实现在受力和抗拉的时候,起到同步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抗压和抗压具有一定的优势,避免局部单一受力,影响实际承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包括方形的主基底,其特征是:所述主基底上设有支撑柱,主基底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所述辅基底上还设有短柱,该短柱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所述辅支柱呈四方状,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辅支柱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辅支柱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的连接板,所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包括方形的主基底,其特征是:所述主基底上设有支撑柱,主基底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所述辅基底上还设有短柱,该短柱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所述辅支柱呈四方状,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辅支柱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辅支柱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的连接板,所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刚李玉印孟建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