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u波段TR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067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Ku波段TR组件,包括集合口、公共支路、和电源控制电路,公共支路包括功分器、第一T/R通道、第二T/R通道、第三T/R通道和第四T/R通道,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集合口的输出端,所述功分器上设有四个T/R通道接口,四个T/R接口上分别电连接第一T/R通道、第二T/R通道、第三T/R通道和第四T/R通道的一个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成发射移相控制、接收移相控制、接收衰减控制,具有移相衰减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完成接收信号的低噪声放大,具有噪声低的特点,完成对发射信号的功率放大,输出10W发射功率。

A Ku band TR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Ku-band TR component, including a collection port, a common branch, and a power control circuit. The common branch comprises a power divider, a first T/R channel, a second T/R channel, a third T/R channel and a fourth T/R channel. The input of the power divider is bidirectional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of the collection port. The power divider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divider. Four T/R channel interfaces and four T/R interfaces are respective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input end of the first T/R channel, the second T/R channel, the third T/R channel and the fourth T/R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completes the transmission phase shift control, the reception phase shift control and the reception attenuation control,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ecision of phase shift attenuation control and completes the reception signal. Low noise amplification, with low noise characteristics, complete the power amplification of the transmitted signal, output 10W transmission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Ku波段TR组件
本技术涉及相控阵
,具体为一种Ku波段TR组件。
技术介绍
Ku波段的频率受国际有关法律保护,12-18GHz频段,Ku波段卫星单转发器功率一般比较大,多采用赋形波束覆盖,卫星EIRP较大,加上Ku波段接收天线效率高于C波段接收天线,因此接收Ku波段卫星节目的天线口径远小于C波段,从而可有效地降低接收成本,方便个体接收,然而我国的Ku波段产品大多数由国外引进,投资巨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Ku波段TR组件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u波段TR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Ku波段TR组件,包括集合口、公共支路、和电源控制电路,公共支路包括功分器、第一T/R通道、第二T/R通道、第三T/R通道和第四T/R通道,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集合口的输出端,所述功分器上设有四个T/R通道接口,四个T/R接口上分别电连接第一T/R通道、第二T/R通道、第三T/R通道和第四T/R通道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一T/R通道、第二T/R通道、第三T/R通道和第四T/R通道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一线口、第二线口、第三线口、第四线口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一T/R通道包括多功能电路、接收支路、发射支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双向连接第一T/R通道的内部输出端,且多功能电路功能器件内包括有控制驱动电路,该多功能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射支路,所述发射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接收支路的输入端,所述接收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多功能电路输入端。优选的,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据接口控制、移相衰减配码分配、T/R收发切换驱动。优选的,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收发开关、数控移相器、数控衰减器,所述收发开关分别信号连接数控移相器和数控衰减器。优选的,所述第一T/R通道还包括环形器,所述环形器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第一线口。优选的,所述接收支路包括限幅器和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环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限幅器的输入端,所述限幅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多功能电路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发射支路包括驱动放大器和末级功率放大器,所述多功能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驱动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末级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末级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环形器的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满足整机环境要求;2、完成发射移相控制、接收移相控制、接收衰减控制,具有移相衰减控制精度高的特点;3、完成接收信号的低噪声放大,具有噪声低的特点,完成对发射信号的功率放大,输出10W发射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T/R通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数控移相器移项误差曲线。图中:1集合口、2公共支路、3电源控制电路、4功分器、5第一T/R通道、51多功能电路、511控制驱动电路、512收发开关、513数控移相器、514数控衰减器、52接收支路、521限幅器、523低噪声放大器、53发射支路、531驱动放大器、532末级功率放大器、54环形器、6第二T/R通道、7第三T/R通道、8第四T/R通道、9第一线口、10第二线口、11第三线口、12第四线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Ku波段TR组件,包括集合口1、公共支路2、和电源控制电路3,公共支路2包括功分器4、该组件射频的射频接口采用BJ180波导形式,而内部电路采用的平面微带电路结构,波导与微带电路之间的转换既影响发射功率,也将影响接收噪声系数,在该组件中,根据组件对于射频接口的要求,采用脊波导转换形式,实现波导与微带电路的转换,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功分器4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集合口1的输出端,功分器4上设有四个T/R通道接口,四个T/R接口上分别电连接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的一个输入端,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一线口9、第二线口10、第三线口11、第四线口12的输出端;第一T/R通道5包括多功能电路51、接收支路52、发射支路53,电源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双向连接第一T/R通道5的内部输出端,且多功能电路51功能器件内包括有控制驱动电路511,该多功能电路51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射支路53,发射支路53的输出端电连接接收支路52的输入端,接收支路52的输出端电连接多功能电路51输入端,该方案主要从原器件成本方面进行考虑,将部分国产器件更换为进口器件,包括限幅器521、低噪声放大器523、驱动放大器531、末级功率放大器532、收发开关512,多功能电路51采用华北集成的控制器件,该种方案能够在射频器件的成本上降低约30%。电源控制电路3包括据接口控制、移相衰减配码分配、T/R收发切换驱动。多功能电路51还包括收发开关512、数控移相器513、数控衰减器514,收发开关512分别信号连接数控移相器513和数控衰减器514。第一T/R通道5还包括环形器54,环形器54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第一线口9。接收支路52包括限幅器521和低噪声放大器523,环形器54的输出端电连接限幅器521的输入端,限幅器521的输出端电连接低噪声放大器523的输入端,低噪声放大器523的输出端电连接多功能电路51的输入端设计增益23dB,噪声系数典型3.6dB。发射支路53包括驱动放大器531和末级功率放大器532,发射支路实现信号的放大,组件发射输出功率要求大于30dBm,在电路输出点包括环行器和微带波导转换,其损耗共0.8dB,从图3中可以看出,数控移相器在工作频段内的移项精度误差为4°,满足技术指标小于6°的要求,多功能电路51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放大器531的输入端,驱动放大器531的输出端电连接末级功率放大器532的输入端,末级功率放大器532的输出端电连接环形器54的输入端。工作原理:T/R组件收发采用分时工作模式,其发射和接收按照一定的脉冲工作方式进行工作。在发射状态下:发射信号从集合口1输入,经过功分器4分为4路射频信号,然后通过多功能电路51(实现数控移相、数控衰减、收发切换、功率放大)进入发射支路53、然后经过驱动放大器531和末级功率放大器532将射频信号放大到要求电平,最后经环行器54,从第一线口9输出。在接收状态下:接收信号从第一线口9送入T/R组件,经环行器54进入接收支路52,然后通过限幅器521、低噪声放大器522送入多功能电路512(实现数控移相、数控衰减、收发切换、功率放大),最后经过功分器4,从集合口1输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Ku波段TR组件,包括集合口(1)、公共支路(2)、和电源控制电路(3),其特征在于:公共支路(2)包括功分器(4)、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所述功分器(4)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集合口(1)的输出端,所述功分器(4)上设有四个T/R通道接口,四个T/R接口上分别电连接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一线口(9)、第二线口(10)、第三线口(11)、第四线口(1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T/R通道(5)包括多功能电路(51)、接收支路(52)、发射支路(53),所述电源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双向连接第一T/R通道(5)的内部输出端,且多功能电路(51)功能器件内包括有控制驱动电路(511),该多功能电路(51)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射支路(53),所述发射支路(53)的输出端电连接接收支路(52)的输入端,所述接收支路(52)的输出端电连接多功能电路(51)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u波段TR组件,包括集合口(1)、公共支路(2)、和电源控制电路(3),其特征在于:公共支路(2)包括功分器(4)、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所述功分器(4)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集合口(1)的输出端,所述功分器(4)上设有四个T/R通道接口,四个T/R接口上分别电连接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的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一T/R通道(5)、第二T/R通道(6)、第三T/R通道(7)和第四T/R通道(8)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一线口(9)、第二线口(10)、第三线口(11)、第四线口(1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T/R通道(5)包括多功能电路(51)、接收支路(52)、发射支路(53),所述电源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双向连接第一T/R通道(5)的内部输出端,且多功能电路(51)功能器件内包括有控制驱动电路(511),该多功能电路(51)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射支路(53),所述发射支路(53)的输出端电连接接收支路(52)的输入端,所述接收支路(52)的输出端电连接多功能电路(51)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Ku波段TR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墩文朱承昆黄春森王智何树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誉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