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91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43
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包括绝缘隔板本体,绝缘隔板本体包括左表面、与左表面相对的右表面以及连接左表面和右表面的四个侧面,左表面形成有多条下凹的凹条,凹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绝缘隔板本体右表面设有多条与凹条相匹配的向上凸起的凸条,凸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皆设有向外凸起的连接边,连接边贯穿上侧面和下侧面,上侧面和下侧面设有与连接边相匹配的连接凹槽,凹槽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组合合适的绝缘隔板,不需要购买不同工作环境需要的绝缘隔板,结构设计精巧,节省成本。

A multifunctional insulating baff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functional insulating partition board,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partition board body. The insulating partition board body comprises a left surface, a right surface opposite the left surface and four sides connecting the left surface and the right surface. A plurality of concave strips are formed on the left surface. The concave strips run through the front side and the back side. The right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partition boar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trips and concaves. The upper convex strip matches the strip, and the convex strip runs through the front side and the rear side. The front side and the rear side are provided with the connecting edges which are convex outwards. The connecting edges run through the upper side and the lower side. The connecting grooves matching the connecting edge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and the lower side, and the grooves run through the front side and the back side.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mbine suitable insulating baffl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orking environments, and does not need to purchase insulating baffles for different working environments.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exquisite and the cost is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中,绝缘隔板用于隔离带电部件、限制工作人员活动范围的绝缘平板,特别是在电力维修过程中,绝缘隔板将安全区与危险区域隔离,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传统绝缘隔板形状单一、大小固定、工作现场占用较大空间,往往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配置需要的绝缘隔板,不能适应复杂现场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组合合适的绝缘隔板,不需要购买不同工作环境需要的绝缘隔板,结构设计精巧,节省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包括绝缘隔板本体,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包括左表面、与左表面相对的右表面以及连接左表面和右表面的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包括位于上面的上侧面、位于下面的下侧面、位于前面的前侧面和位于后面的后侧面,所述左表面形成有多条下凹的凹条,所述凹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凹条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右表面设有多条与所述凹条相匹配的向上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凸条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皆设有向外凸起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贯穿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设有与连接边相匹配的连接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连接边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长度,所述连接边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宽度,所述连接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边的高度;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厚度为5-12mm。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进一步地说,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厚度为7-10mm。进一步地说,还包括第一复合板,所述第一复合板位于所述绝缘隔板的左侧,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左表面为平面板,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右表面形成有多条向外凸起的复合凸条,所述复合凸条与所述凹条相匹配,所述第一复合板与所述绝缘隔板本体之间通过复合凸条内嵌于凹条实现连接。进一步地说,还包括第二复合板,所述第二复合板位于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右侧,所述第二复合板的右表面为平面板,所述第二复合板的左表面形成有多条下凹的复合凹条,所述复合凹条与所述凸条相匹配,所述绝缘隔板本体与所述第二复合板之间通过凸条内嵌于复合凹条实现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复合板、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复合板皆为环氧树脂板。进一步地说,所述凸条与所述凹条为横向分布或纵向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绝缘隔板本体绝缘隔板本体左表面设有多条下凹的凹条,右表面设有多条向外凸起的凸条,当工作环境需要绝缘度高的绝缘隔板时,可以将多个绝缘隔板本体通过表面的凸条内嵌于凹条实现可拆卸连接,可适应绝缘强度高的工作环境,不需要购买不同工作环境的绝缘隔板,实用性佳,适用性广,成本低;绝缘隔板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设有连接凹槽,左侧面和右侧面设有连接边,使用时,可用一块绝缘隔板本体或多个绝缘隔板本体通过连接边和连接凹槽嵌套连接,搭建出复合需要的立体绝缘隔板,在保障检修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极大的提供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且方便携带;另外,本技术包括第一复合板和第二复合板,第一复合板和绝缘隔板本体之间复合凸条内嵌于凹条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复合板与绝缘隔板本体之间通过凸条内嵌于复合凹条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复合板的左表面和第二复合板的右表面皆为平面板,美观性佳且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绝缘隔板本体平铺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中各部分的附图标记如下:绝缘隔板本体1、左表面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固定部112、右表面12、第二连接部121、第二固定部122、第一复合板2、复合凸条21、第二复合板3和复合凹条3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如图1-2所示,包括绝缘隔板本体1,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包括左表面11、与左表面相对的右表面12以及连接左表面和右表面的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包括位于上面的上侧面、位于下面的下侧面、位于前面的前侧面和位于后面的后侧面,所述左表面形成有多条下凹的凹条,所述凹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凹条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右表面设有多条与所述凹条相匹配的向上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凸条包括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皆设有向外凸起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贯穿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设有与连接边相匹配的连接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连接边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长度,所述连接边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宽度,所述连接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边的高度;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厚度为5-12mm。优选的是,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厚度为7-10mm。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还包括第一复合板2,所述第一复合板位于所述绝缘隔板的左侧,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左表面为平面板,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右表面形成有多条向外凸起的复合凸条21,所述复合凸条与所述凹条相匹配,所述第一复合板与所述绝缘隔板本体之间通过复合凸条内嵌于凹条实现连接。还包括第二复合板3,所述第二复合板位于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右侧,所述第二复合板的右表面为平面板,所述第二复合板的左表面形成有多条下凹的复合凹条31,所述复合凹条与所述凸条相匹配,所述绝缘隔板本体与所述第二复合板之间通过凸条内嵌于复合凹条实现连接。所述第一复合板、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复合板皆为环氧树脂板。所述凸条与所述凹条为横向分布或纵向分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如下:本技术中绝缘隔板本体绝缘隔板本体左表面设有多条下凹的凹条,右表面设有多条向外凸起的凸条,当工作环境需要绝缘度高的绝缘隔板时,可以将多个绝缘隔板本体通过表面的凸条内嵌于凹条实现可拆卸连接,可适应绝缘强度高的工作环境,不需要购买不同工作环境的绝缘隔板,实用性佳,适用性广,成本低;绝缘隔板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设有连接凹槽,左侧面和右侧面设有连接边,使用时,可用一块绝缘隔板本体或多个绝缘隔板本体通过连接边和连接凹槽嵌套连接,搭建出复合需要的立体绝缘隔板,在保障检修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极大的提供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且方便携带;另外,本技术包括第一复合板和第二复合板,第一复合板和绝缘隔板本体之间复合凸条内嵌于凹条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复合板与绝缘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包括绝缘隔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包括左表面(11)、与左表面相对的右表面(12)以及连接左表面和右表面的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包括位于上面的上侧面、位于下面的下侧面、位于前面的前侧面和位于后面的后侧面,所述左表面形成有多条下凹的凹条,所述凹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凹条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右表面设有多条与所述凹条相匹配的向上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凸条包括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皆设有向外凸起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贯穿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设有与连接边相匹配的连接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连接边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长度,所述连接边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宽度,所述连接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边的高度;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厚度为5-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包括绝缘隔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包括左表面(11)、与左表面相对的右表面(12)以及连接左表面和右表面的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包括位于上面的上侧面、位于下面的下侧面、位于前面的前侧面和位于后面的后侧面,所述左表面形成有多条下凹的凹条,所述凹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凹条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绝缘隔板本体右表面设有多条与所述凹条相匹配的向上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凸条包括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二固定部(122),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皆设有向外凸起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贯穿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设有与连接边相匹配的连接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连接边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长度,所述连接边的宽度等于所述连接凹槽的宽度,所述连接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边的高度;所述绝缘隔板本体的厚度为5-1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绝缘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华张兴滨栾福明吕楠吴军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