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平台及其回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74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平台及其回转机构,其中,回转机构包括机架、无动力输送结构、动力输送结构及动力源,回转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回转机构,且各回转机构沿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并排设置。机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第三支撑件上,第一支撑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无动力输送结构包括多根第一转轴,多根第一转轴沿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单根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件相连。动力输送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且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与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相反。动力源用于给动力输送结构提供动力。该回转平台及其回转机构能实现周转筐回转。

Slewing platform and its slew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tary platform and a rotary mechanism thereof, wherein the rotary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ame, an unpowered conveying structure, a power conveying structure and a power source, and the rotary platform comprises at least two rotary mechanisms, and each rotary mechanism is arranged side by side along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of the unpowered conveying structure. The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a second support and a third support. The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third support. The first support comprises two spaced first connectors. The unpowered convey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rotating shafts arranged side by s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ingle first rotating shaf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wo first connecting pieces. The power convey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upport piece, and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power conveying structure is opposite to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of the unpowered conveying structure. The power source is used to provide power f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The rotary platform and its slewing mechanism can realize turnaround of the turnaround bas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平台及其回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
,特别是涉及一种回转平台及其回转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流水线作业中,由于相关零件杂乱、繁多且不方便携带,所以一般会选择将零件置于周转筐内,通过周转筐来辅助完成零件的输送。同时,周转筐也因其经济、环保、安全、易搬运等特点,被大量的用户所喜爱。作业人员通常会选择借助无动力辊筒输送机来输送周转筐,然后人工推动周转筐以完成零件的输送。但是无动力辊筒输送机只能实现单一方向的周转筐的运输,不能实现周转筐的回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周转筐回转的回转平台及其回转机构。一种回转机构,包括:机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且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无动力输送结构,用于输送周转筐,所述无动力输送结构包括多根第一转轴,多根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单根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动力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用于回转所述周转筐,且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与所述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相反;及动力源,用于给所述动力输送结构提供动力。上述回转机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工作时,人工推动处于无动力输送结构上的周转筐使其往一个方向行进,在此过程中,可往周转筐内添加零件。当周转筐到达终点时,作业员把零件取出,并将周转筐放置到动力输送结构上,动力源提供动力使动力输送结构动作,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与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相反,以使周转筐被回转至动力输送结构的最前端。该回转机构能实现物料的双向输送,可将周转筐回转至该生产线的上游工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周转筐的使用数量。另外,该回转机构适合应用于半自动作业中,既可节约人工又可提高工作效率。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带、主动轴及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输送带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所述输送带及所述从动轴随着所述主动轴的转动而转动;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动力输送结构包括多根第二转轴与传动件,多根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单根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多根所述第二转轴随着所述传动件的转动而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所述控制电箱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的通电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且位于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的最前端,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控制电箱电连接,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动力输送结构上的所述周转筐。一种回转平台,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回转机构,各所述回转机构沿所述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周转筐能够沿输送方向从其中一无动力输送结构输送至相邻的另一无动力输送结构上,单个所述动力输送结构能使位于其上的所述周转筐沿着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回转到相邻的另一所述动力输送结构上。上述回转平台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回转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回转机构,各回转机构沿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工作时,人工推动处于无动力输送结构上的周转筐,使其依次经过并排设置的回转机构往一个方向行进,在此过程中,可往周转筐内添加零件。当周转筐到达终点时,作业员把零件取出,并将周转筐放置到动力输送结构上,动力源提供动力使动力输送结构动作,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与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相反,以使周转筐依次经过并排设置的回转机构被回转至回转方向最前端的动力输送结构上。该回转机构能实现物料的双向输送,可将周转筐回转至最前端的动力输送结构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周转筐的使用数量。另外,该回转平台可通过调整回转机构的数量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生产线长度。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与所述动力源电连接,所述控制电箱用于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所述动力源的通电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所述感应器位于回转方向最前端的动力输送结构上的最前端,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周转筐,所述感应器与对应该动力输送结构的所述控制电箱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且与所述感应器相对应,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被所述感应器感应到的所述周转筐。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回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回转机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平台10包括至少两个回转机构20,该回转平台10可通过调整回转机构20的数量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生产线长度。其中,回转机构20包括机架100、无动力输送结构200、动力输送结构300及动力源400,该回转平台10能实现周转筐30回转。各回转机构20沿无动力输送结构200的输送方向(图1中箭头a所指方向)并排设置,周转筐30能够沿输送方向从其中一无动力输送结构200输送至相邻的另一无动力输送结构200上,单个动力输送结构300能使位于其上的周转筐30沿着动力输送结构300的回转方向(图1中箭头b所指方向)回转到相邻的另一动力输送结构300上。请参阅图2与图3,机架100主要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无动力输送结构200与动力输送结构300。机架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及第三支撑件130,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撑件120分别设置于第三支撑件130上,且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差。第一支撑件110既可置于第二支撑件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且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无动力输送结构,用于输送周转筐,所述无动力输送结构包括多根第一转轴,多根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单根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动力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用于回转所述周转筐,且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与所述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相反;及动力源,用于给所述动力输送结构提供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且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无动力输送结构,用于输送周转筐,所述无动力输送结构包括多根第一转轴,多根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单根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动力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用于回转所述周转筐,且所述动力输送结构的回转方向与所述无动力输送结构的输送方向相反;及动力源,用于给所述动力输送结构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带、主动轴及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输送带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所述输送带及所述从动轴随着所述主动轴的转动而转动;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动力输送结构包括多根第二转轴与传动件,多根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单根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多根所述第二转轴随着所述传动件的转动而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华刘清明付文斌张建强肖越超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