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振动的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88167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00
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持工具的组件。该组件可选择性地减小和/或消除使用者接收和感觉到的振动。减少振动可减少或消除工具的工作端处的颤振。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vibration

A component for maintaining tools is disclosed. The component can selectively reduce and / or eliminate vibration received and sensed by the user. Reducing vibration can reduce or eliminate chatter at the working end of the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减少振动的方法和设备
本公开涉及减小振动量,尤其涉及减轻和最小化因工具头的移动而引起的手柄的振动。
技术介绍
本节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其未必是现有技术。可以对被试执行手术以有助于去除选定的材料。在诸如手术程序之类的各种程序中,组织能够从被试移除,例如切掉或切除组织。各种组织可包括软组织或硬组织。在硬组织的移除或延伸期间,机动化器械可用于组织的切除和切割。在诸如对脊椎的手术的各种手术期间,器械可用于从附近的敏感区域去除骨组织。例如,在脊柱手术期间,可选择从自患者的脊柱延伸的附近神经去除骨组织。骨组织的切除可有助于减轻神经上的压力以缓解疼痛。因此,切除可以在诸如神经束的敏感组织附近进行,在那里选择精确和受控的切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节提供本公开的总体概述,而不是对本公开的完整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公开。公开了一种组件,该组件可联接到工具并保持工具。工具可以是切除工具,例如骨切除工具。在各种实施例中,工具可包括细长轴,该细长轴在轴的端部处具有工作端。该轴可联接到马达,以便向工具提供用于在操作期间旋转工具的扭矩。操作可包括从被试切除骨组织或其它组织。该组件包括相对于马达保持工具的附接组件。该附接组件可包括附接基部和可联接到夹头的附接管。夹头可包括将扭矩从马达传递到工具的各种齿轮和连接部分。附接可以提供各种特征,例如孔直径、长度、角度等,以允许选择将由马达操作的工具。此外,附接组件可包括刚度改造和/或阻尼特征,例如阻尼构件、厚度等,以最小化和/或减小在工具尖端处由工具引起并由用户感知和接收的振动。另外的适用范围将从本文提供的描述变得显而易见。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意图用于举例说明,而并非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本文描述的图仅仅是出于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并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器械组件的透视图;图1A是成角度附接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附接组件的平面图;图3A是沿线3A-3A截取的图2所示附接组件的剖视图;图3B是沿线3A-3A截取的图2所示备选附接组件的剖视图;图3C是沿线3A-3A截取的图2所示备选附接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附接组件的分解图;图5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沿着附接管的纵向轴线的附接管的剖视图;和图6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附接组件的剖视图。贯穿附图的各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和2,示出了器械组件10。该器械组件10可类似于用于切除组织的器械组件,例如由Medtronic公司出售的M4Microdebrider动力手持件或MidasLegendEHS高速手术钻,其可选择性地用于耳鼻喉(ENT)或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组件10可包括沿着长轴线延伸的马达壳体16,并可具有各种成角度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的部分。壳体16可容纳马达17并具有夹头组件18。夹头18可容纳各种部分,例如齿轮和到马达壳体16内的马达的连接部且具有工具头20。工具头20可包括工作端22和轴24。工作端22可包括骨钻、钻头、切除骨钻或其它合适的工作端。然而,马达17可将扭矩经由夹头18内的互连部通过轴24传递到工作端22。器械组件10还可包括附接基部30(也称为附接壳体)和附接管34。该附接管34可与附连基部30互连,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附接管34可形成孔42,并且附接管34和孔42都可从第一末端35延伸到第二末端37。附接基部30和附接管34可在选定手术期间从夹头18可操作地移除。例如,附接基部30和附接管34可形成附接组件40,该附接组件40可包括各种特征,例如可以延伸穿过附接管34的至少一部分的孔42的选定尺寸和附接管34的几何形状。例如,附接管34可设置为附接管34’,如图1A所示,其中附接管34包括沿第一轴线A延伸的第一管部分34a和沿第二轴线B延伸的第二管部分34b,其中轴线A和B相对于彼此成角度。轴线A和轴线B之间的角度可基于选定的手术来选择,并且还可包括可移动的互连部,以通过成角度的区域从马达16向工具20提供动力。也可以通过将附接管34连接到具有角度的附接基部来形成角度。例如,齿轮和连接部可设置在近端和连接端50之间的附接基部内。因此,可在工具20的工作端22和夹头18之间提供角度,而不具有成角度的管34’。然而,附接组件40可从夹头组件18移除以选择性地选择可包括不同特征的附接,所述特征为例如附接管34的长度、附接管的角度(包括附接管34’的角度)、附接基部30的角度和其它特征。附接组件40可包括附接管34与附接壳体30的互连部。如图3A所示,附接管34可形成为与附接壳体30分离的构件。然后,附接管34可利用各种连接机构来选择性地联接到附接壳体30。继续参照图3A并另外参照图3B、3C和4,将更详细地讨论附接组件40。附接组件40包括接合在附接基部30内的附接管34。该附接管34可通常包括圆柱形外部。此外,内孔42可由内部环形壁形成。如本文所讨论的,各种特征可以形成在环形壁中以改变孔42在选定区域处的直径。附接管34可包括接纳在附接基部接纳部段52内的连接区域50。该连接区域50可形成在第一末端37处或附近。在各种实施例中,连接区域50可形成在第一末端35处并朝向第二末端37延伸。管连接区域50可延伸长度54并包括外径56。附接部分50可接纳在接纳部段52内,用于将附接管34联接到附接基部30。如本文所讨论的,管连接区域50可具有外螺纹以接合接纳部段52中的内螺纹。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设置其它联接机构,例如,可以使用压配合、硬钎焊、焊接、螺纹连接、粘合剂、铆固或其它适当的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将附接管34连接到附接基部30。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附接管34可直接地且间接地联接到附接基部30(图3A中示出),可仅间接地联接到附接基部30(图3B中示出),或者可仅直接地联接到附接基部30(图3C中示出),如本文所讨论的。附接基部30的附接部段52可包括第一内径58,该第一内径58可大于外径56以接纳中间或阻尼构件70(也在图4中示出)。接纳部段52还可包括第二内径60,其可基本上等于或略大于管连接部段50的外径56。阻尼构件70的内径58和外径56的关系可以允许或形成阻尼构件70和附接基部30之间的压配合连接。因此,当组装时,附接管34的连接区域50可以大体上与附接基部30的附接区域52同心。工具20可以围绕轴线20a旋转。旋转可由从马达组件16内的马达17传递到工具20的扭矩引起。颤振可由工具20和/或器械组件10垂直于轴线20a(例如,在双头箭头55的方向上)的移动引起。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工具20的旋转可引起相对于轴线20a在任何横向方向上的振动。以选定的旋转速度操作工具20还可减小振动,例如工具20和/或附件组件40远离轴线20a的横向移动。如图3A所示,附接管34的连接区域50可延伸到直接结合区域62,以允许附接管34直接连接到附接基部30。例如,在直接结合区域62中,管连接部段50上的外螺纹可接合在直接结合区域62处的连接区域52的内径60上形成的内螺纹。然后,附接管34可螺纹连接到附接基部30以允许附接管34直接连接到附接基部30。然而,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持工具的组件,包括:附接基部,所述附接基部被构造成可操作地联接到马达壳体组件;附接管,所述附接管从第一末端延伸到第二末端;和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定位在所述附接基部和所述附接管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其中,所述工具被构造成延伸通过所述附接基部和所述附接管,并且扭矩从所述马达壳体组件内的马达传递到所述工具;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第一末端处联接到所述附接基部;其中,所述附接管的所述第二末端从所述附接基部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9 US 14/926,7871.一种用于保持工具的组件,包括:附接基部,所述附接基部被构造成可操作地联接到马达壳体组件;附接管,所述附接管从第一末端延伸到第二末端;和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定位在所述附接基部和所述附接管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其中,所述工具被构造成延伸通过所述附接基部和所述附接管,并且扭矩从所述马达壳体组件内的马达传递到所述工具;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第一末端处联接到所述附接基部;其中,所述附接管的所述第二末端从所述附接基部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附接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末端处的管附接部段,其中,所述管附接部段包括壁厚,所述壁厚被选择成与所述阻尼构件协作,以相对于由所述工具的移动引起的振动减小在所述马达壳体组件处感觉到的振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附接管形成从所述第一末端延伸到所述第二末端的孔;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第一末端附近具有第一内径;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第二末端附近具有第二内径;其中,所述第一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径,使得所述壁厚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内径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附接管仅直接结合到所述阻尼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阻尼构件直接结合到所述附接管和所述附接基部两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管附接部段的第一部分处直接结合到所述附接基部,并且在所述管附接部段的位于所述附接管和所述附接基部之间的第二部分处直接接触所述阻尼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中间形成阻尼特征;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阻尼特征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末端和阻尼特征之间形成第一内径;其中,所述附接管在所述阻尼特征处形成第二内径;其中,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工具,所述工具延伸穿过所述附接基部和所述附接管,其中,所述工具的振动至少通过所述阻尼构件减小;和所述马达壳体组件,其容纳所述马达,其中,所述工具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马达。9.一种用于保持工具的组件,包括:附接基部,所述附接基部具有构造成在所述附接连接部和管连接孔处可操作地联接到马达壳体的马达壳体连接部;和附接管,所述附接管从第一末端延伸到第二末端,所述附接管具有由定位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豪泽T·S·米尔博恩
申请(专利权)人:美敦力施美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