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339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所述检测夹具包括外壳、导线、夹子和内置金属片;所述外壳在结构上分为检测仓Ⅰ、检测仓Ⅱ和连接装置;所述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内均设置有导线和内置金属片,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外部均设置有夹子,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外壳外部设可以上下活动的夹子,方便夹紧和松开电容器引线,外壳内部设置金属片与外部金属导线相连,内置金属片下方设孔方便连接被检测电容器导线,该装置可避免被检测电容器导线与夹具直接接触,避免测试时出现打火现象导致产品报废,提高了产品良品率。

A new type of capacitor testing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capacitor detection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wire, a clamp and a built-in metal sheet; the shell is structurally divided into a detection bin I, a detection bin II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both the detection bin I and the detection bin II are provided with wires and built-in metal sheets, and the detection bin I (1) (1) is divided into a detection bin II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A clamp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test bin II and the test bin I, and the connecting device is used to connect the test bin I and the test bin II. The out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clamps which can move up and down to facilitate clamping and loosening of capacitor leads. The inn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metal sheet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metal wires. The hole under the inner metal sheets is conveniently connected with the detected capacitor wires. The device can avoid the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detected capacitor wires and the clamp, and avoid beating when testing. The phenomenon of fire leads to the scrapping of produc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ate of goo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
本技术涉及到电容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
技术介绍
在电容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超级电容器的生产质量,技术人员需要对生产完毕的超级电容器进行性能检测和性能数据的采集,目前,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单个触点分别与超级电容器的正极、负极接触,以实现对超级电容器的检测。但是通过单个触点直接与超级电容器的正极、负极接触,不过由于触点连接的接触面积较小,在用于检测圆柱形大电流超级电容器时就会出现发热高温的现象,直接影响性能检测和性能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超级电容器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能;而且这种触点接触的方式在将触点与超级电容器正极、负极连接时一般采用螺母进行连接,无法合适的控制与正极、负极的紧密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连接紧密度不够的缺点,导致接触检测时超级电容器会发热,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所以,研制出一种能够提高检测效果,保证超级电容器测试准确性的装置,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所述检测夹具外壳外部设可以上下活动的夹子,方便夹紧和松开电容器引线,外壳内部设置金属片与外部金属导线相连,内置金属片下方设孔方便连接被检测电容器导线,该装置可避免被检测电容器导线与夹具直接接触,避免测试时出现打火现象导致产品报废,提高了产品良品率。优选的,所述检测夹具包括外壳、导线、夹子和内置金属片;所述外壳在结构上分为检测仓Ⅰ、检测仓Ⅱ(和连接装置;所述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内均设置有导线和内置金属片,所述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外部均设置有夹子,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优选的,所述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呈现包裹成型的箱体结构,所述检测夹具内部形成空腔。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和内置金属均设置在所述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空腔内。具体的,所述夹子在结构上分为固定部和夹紧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分别固定设置与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夹紧部与固定部相连,所述夹紧部能够相对固定部运动。具体的,所述固定部和夹紧部用于夹紧/松开电容器引线。具体的,所述导线与内置金属片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突出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空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空腔开口位于同一方向。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外壳外部设可以上下活动的夹子,方便夹紧和松开电容器引线,外壳内部设置金属片与外部金属导线相连,内置金属片下方设孔方便连接被检测电容器导线,该装置可避免被检测电容器导线与夹具直接接触,避免测试时出现打火现象导致产品报废,提高了产品良品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所述检测夹具正视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检测仓Ⅰ,2-检测仓Ⅱ,3-连接装置,4-导线,5-内置金属片,6-固定部,7-夹紧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所述检测夹具包括外壳、导线4、夹子和内置金属片5;所述外壳在结构上分为检测仓Ⅰ1、检测仓Ⅱ2和连接装置3;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内均设置有导线4和内置金属片5,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外部均设置有夹子,所述连接装置3用于连接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呈现包裹成型的箱体结构,所述检测夹具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导线4和内置金属均设置在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空腔内。所述夹子在结构上分为固定部6和夹紧部7。所述固定部6分别固定设置与检测仓Ⅰ和检测仓Ⅱ2外表面。所述夹紧部7与固定部6相连,所述夹紧部7能够相对固定部6运动。所述固定部6和夹紧部7用于夹紧/松开电容器引线。所述导线4与内置金属片5相连。所属导线4突出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空腔设置。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空腔开口位于同一方向。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其中的两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且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油箱长度、结构等型式,确定防浪板存在位置,进行CAE等动态模拟分析及试验数据,确定防浪板位置。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包括油箱长度等基本结构数据的变化,以及基于这些基本结构变化后防浪板的位置变化等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所述检测夹具包括外壳、导线(4)、夹子和内置金属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结构上分为检测仓Ⅰ(1)、检测仓Ⅱ(2)和连接装置(3);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内均设置有导线(4)和内置金属片(5),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外部均设置有夹子,所述连接装置(3)用于连接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容器检测夹具,所述检测夹具包括外壳、导线(4)、夹子和内置金属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结构上分为检测仓Ⅰ(1)、检测仓Ⅱ(2)和连接装置(3);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内均设置有导线(4)和内置金属片(5),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外部均设置有夹子,所述连接装置(3)用于连接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呈现包裹成型的箱体结构,所述检测夹具内部形成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和内置金属均设置在所述检测仓Ⅰ(1)和检测仓Ⅱ(2)空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在结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托王汉明钱诚丁云飞柏林林郭熠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