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737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包括箱体组件、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四驱轴组件、高低挡拨叉组件和驱动挡拨叉组件,输入轴组件的输入轴双联齿轮包括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组成,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可分别与中间轴高速齿轮中间轴低速齿轮啮合,四驱轴组件的后轴结合套和前轴结合套分别与后轴和前轴套接啮合,驱动挡前拨叉和驱动挡后拨叉分别可带动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沿前轴和后轴的轴向移动,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可与四驱从动齿轮套接啮合,四驱从动齿轮与中间轴传动齿轮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装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运输车辆在良好路面行驶时后轮驱动,在非硬质路面行驶时采用前轮驱动,在低速上坡或爬行时采用四驱。

A multifunctional four-wheel drive transfer box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functional four-drive transmission box,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ssembly, an input shaft assembly, an intermediate shaft assembly, a four-drive shaft assembly, a high and low gear shifting fork assembly and a drive gear shifting fork assembly. The input shaft dual gear of the input shaft assembly comprises a high speed gear of the input shaft and a low speed gear of the input shaft, a high speed gear of the input shaft and a transmission. The low speed gear can engage with the middle shaft low speed gear of the high speed gear of the middle shaft, the rear shaft joint sleeve of the four-drive shaft assembly and the front shaft joint sleeve of the front axle sleeve engage with the rear axle and the front axle sleeve respectively, the front shift fork of the driving gear and the rear shift fork of the driving gear can drive the front axle joint sleeve and the rear shaft joint sleeve to mov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front axle and the rear axle respectively. The shaft coupling sleeve and the rear shaft coupling sleeve can engage with the four-drive driven gear sleeve, and the four-drive driven gear meshes with the intermediate shaft transmission gear.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rear wheel drive of the transportation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invention when running on good road surface, the front wheel drive when running on non-hard road surface, and the four-wheel drive when climbing or climbing at low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四驱分动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动箱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四驱分动箱。
技术介绍
在汽车驱动方式上主要由前驱、后驱和四驱等3种。目前应用在乘用车上的四驱系统,主要有分时四驱、适时四驱和全时四驱等。其中,分时四驱系统由于不带轴间差速器,需要驾驶员根据路况,合理选择四驱或两驱方案,选择不当,很容易导致驱动系统内部功率流消耗。适时四驱能克服分时四驱的缺点,其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判断路况,自动选择两驱或四驱,这种系统由于需要电控系统辅助,通常应用在高档乘用车上。全时四驱系统由于轴间安装了托森差速器,能在全程实现四驱,不需要手动或电控系统干预,但是托森差速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只在少数高级乘用车上使用。重型货车上的贯穿式驱动桥各桥间采用差速四驱,由于贯穿式驱动桥的重点是增大后驱驱动力,而并非组成全轮驱动结构,因此对差速锁止的要求低,在贯穿式驱动桥间常采用开放式差速器。在拖拉机领域,由于拖拉机的工况变化大,装载能力强。因此,为了获得良好驱动性能和低速爬坡性能,通常需要设置低速爬行档位。而对于铰接式拖拉机,由于车头与车箱在铰接点相对偏转而转向,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驱动能力和降低传动损失,在良好路面行驶时后轮驱动,在非硬质路面行驶时采用前轮驱动(拖拉机前后轴安装了不同花纹的轮胎),在低速上坡或爬行时采用四驱。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可获得良好驱动性能和低速爬坡性能的多功能四驱分动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可获得良好驱动性能和低速爬坡性能的多功能四驱分动箱。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包括箱体组件、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四驱轴组件、高低挡拨叉组件和驱动挡拨叉组件,所述箱体组件至少包括箱体,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四驱轴组件、高低挡拨叉组件和驱动挡拨叉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输入轴组件至少包括输入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轴双联齿轮,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由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组成,所述中间轴组件至少包括中间轴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高速齿轮和中间轴双联齿轮,所述中间轴双联齿轮由中间轴低速齿轮和中间轴传动齿轮构成,所述高低挡拨叉组件至少包括高低挡拨叉,所述高低挡拨叉与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相连并可带动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沿输入轴的轴向滑动,所述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可分别与所述中间轴高速齿轮中间轴低速齿轮啮合;所述四驱轴组件至少包括后轴组件和前轴组件,所述后轴组件至少包括四驱从动齿轮、后轴结合套、后轴和四驱从动齿轮轴套,所述四驱从动齿轮通过所述四驱从动齿轮轴套设置在所述后轴上并可沿所述后轴转动,所述前轴组件至少包括前轴结合套和前轴,所述后轴结合套和前轴结合套分别与所述后轴和前轴套接啮合,所述驱动挡拨叉组件至少包括驱动挡拨叉,所述驱动挡拨叉包括驱动挡前拨叉和驱动挡后拨叉,所述驱动挡前拨叉和驱动挡后拨叉分别与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相连,并可带动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沿所述前轴和后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可与所述四驱从动齿轮套接啮合,所述四驱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传动齿轮啮合。本专利技术后轴与前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一条轴线上,结构紧促,利用内啮合齿轮传动力矩大、功能可靠的特点,通过移动结合套实现前驱、后驱、四驱切换,可采用单拨叉操作,结构简单。在换挡拨叉上设置有挡位强制锁定装置,可防止重载状况下换挡装置自动脱档。具体应用过程中,外部动力传递至输入轴,通过输入轴传递至输入轴双联齿轮,拨叉带动输入轴双联齿轮沿输入轴移动,输入轴双联齿轮在高低挡拨叉的作用下,被置于最前端,输入轴双联齿轮的输入轴高速齿轮与中间轴高速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至中间轴,输出高速挡,输入轴双联齿轮在高低挡拨叉的作用下,被置于最后端时,输入轴双联齿轮上的输入轴低速齿轮与中间轴低速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至中间轴,输出低速挡;中间轴通过中间轴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四驱从动齿轮;驱动挡拨叉被置于最前端位置时,前轴结合套仅与前轴结合,前轴处于自由状态,无动力输出,后轴结合套同时与后轴和四驱从动齿轮结合,动力仅从后轴输出,实现单独后驱;驱动挡拨叉被置于中间位置时,前轴结合套同时与前轴和四驱从动齿轮结合,后轴结合套同时与后轴和四驱从动齿轮结合,动力同时从前轴和后轴输出,实现四驱;驱动挡拨叉被置于最后侧位置时,后轴结合套仅与后轴结合,后轴处于自由状态,无动力输出,前轴结合套与同时前轴和四驱从动齿轮结合,动力仅从前轴输出,实现单独前驱。本专利技术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可实现装设本专利技术的运输车辆具有高速和低速两种模式切换,同时在良好路面行驶时后轮驱动,在非硬质路面行驶时采用前轮驱动,在低速上坡或爬行时采用四驱,可获得良好的驱动能力提高拖拉机的适应性。在换挡拨叉上设置有挡位强制锁定装置,可防止重载状况下换挡装置自动脱档。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后轴和前轴固定连接有花键毂,所述后轴结合套和前轴结合套分别套接在花键毂上并可相对花键毂沿后轴和前轴的轴向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输入轴组件还包括输入轴端盖、输入轴密封圈、输入轴端盖螺栓、输入轴轴承和输入轴挡圈,所述输入轴双联齿通过花键设置在输入轴上,所述输入轴的两端设有输入轴轴承,所述输入轴轴承固定连接在输入轴端盖上,所述输入轴端盖通过输入轴端盖螺栓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至少所述输送轴的输入端上的输入轴端盖内设有输入轴密封圈,所述输入轴挡圈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中间轴组件还包括中间轴端盖螺栓、中间轴轴承、中间轴端盖、中间轴挡圈和中间轴卡环,所述中间轴高速齿和中间轴双联齿轮通过花键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并通过中间轴卡环定位,所述中间轴的两端设有中间轴轴承,所述中间轴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轴端盖上,所述中间轴端盖通过中间轴端盖螺栓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轴轴端盖内设有中间轴轴密封圈,所述中间轴挡圈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后轴组件还包括后轴端盖螺栓、后轴轴承、后轴端盖、后轴卡环和后轴密封圈,所述后轴通过后轴轴承与所述后轴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后轴端盖通过后轴端盖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述后轴端盖内设有后轴密封圈,所述四驱从动齿轮通过所述后轴卡环定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轴组件还包括后轴挡圈、前轴端盖螺栓、前轴密封圈、前轴端盖和前轴轴承,所述前轴通过前轴轴承与所述前轴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前轴端盖通过前轴端盖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高低挡拨叉组件还包括高低挡拨叉轴螺栓、高低挡拨叉轴前套、挡位锁止组件、高低挡拨叉头臂、高低挡拨叉轴后套和高低挡拨叉轴,所述高低挡拨叉轴后套和高低挡拨叉轴前套通过所述驱动挡拨叉轴螺栓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高低挡拨叉轴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高低挡拨叉轴后套和高低挡拨叉轴前套内,所述高低挡拨叉固定连接在所述高低挡拨叉轴上,所述高低挡拨叉头臂与所高低挡拨叉相连,所述高低挡拨叉头臂可带动所述高低挡拨叉轴沿所述高低挡拨叉轴后套和高低挡拨叉轴前套的轴向移动,所述高低挡拨叉轴设置高低挡自锁槽,所述挡位锁止组件设置在所述高低挡拨叉轴前套上并与所述高低挡自锁槽配合使用。如此,当高低挡拨动拨叉头臂带动高低挡拨叉轴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组件、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四驱轴组件、高低挡拨叉组件和驱动挡拨叉组件,所述箱体组件至少包括箱体,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四驱轴组件、高低挡拨叉组件和驱动挡拨叉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输入轴组件至少包括输入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轴双联齿轮,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由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组成,所述中间轴组件至少包括中间轴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高速齿轮和中间轴双联齿轮,所述中间轴双联齿轮由中间轴低速齿轮和中间轴传动齿轮构成,所述高低挡拨叉组件至少包括高低挡拨叉,所述高低挡拨叉与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相连并可带动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沿输入轴的轴向滑动,所述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可分别与所述中间轴高速齿轮中间轴低速齿轮啮合;所述四驱轴组件至少包括后轴组件和前轴组件,所述后轴组件至少包括四驱从动齿轮、后轴结合套、后轴和四驱从动齿轮轴套,所述四驱从动齿轮通过所述四驱从动齿轮轴套设置在所述后轴上并可沿所述后轴转动,所述前轴组件至少包括前轴结合套和前轴,所述后轴结合套和前轴结合套分别与所述后轴和前轴套接啮合,所述驱动挡拨叉组件至少包括驱动挡拨叉,所述驱动挡拨叉包括驱动挡前拨叉和驱动挡后拨叉,所述驱动挡前拨叉和驱动挡后拨叉分别与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相连,并可带动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沿所述前轴和后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可与所述四驱从动齿轮套接啮合,所述四驱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传动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组件、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四驱轴组件、高低挡拨叉组件和驱动挡拨叉组件,所述箱体组件至少包括箱体,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四驱轴组件、高低挡拨叉组件和驱动挡拨叉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输入轴组件至少包括输入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轴双联齿轮,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由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组成,所述中间轴组件至少包括中间轴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高速齿轮和中间轴双联齿轮,所述中间轴双联齿轮由中间轴低速齿轮和中间轴传动齿轮构成,所述高低挡拨叉组件至少包括高低挡拨叉,所述高低挡拨叉与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相连并可带动所述输入轴双联齿轮沿输入轴的轴向滑动,所述输入轴高速齿轮和输入轴低速齿轮可分别与所述中间轴高速齿轮中间轴低速齿轮啮合;所述四驱轴组件至少包括后轴组件和前轴组件,所述后轴组件至少包括四驱从动齿轮、后轴结合套、后轴和四驱从动齿轮轴套,所述四驱从动齿轮通过所述四驱从动齿轮轴套设置在所述后轴上并可沿所述后轴转动,所述前轴组件至少包括前轴结合套和前轴,所述后轴结合套和前轴结合套分别与所述后轴和前轴套接啮合,所述驱动挡拨叉组件至少包括驱动挡拨叉,所述驱动挡拨叉包括驱动挡前拨叉和驱动挡后拨叉,所述驱动挡前拨叉和驱动挡后拨叉分别与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相连,并可带动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沿所述前轴和后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前轴结合套和后轴结合套可与所述四驱从动齿轮套接啮合,所述四驱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传动齿轮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和前轴固定连接有花键毂,所述后轴结合套和前轴结合套分别套接在花键毂上并可相对花键毂沿后轴和前轴的轴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组件还包括输入轴端盖、输入轴密封圈、输入轴端盖螺栓、输入轴轴承和输入轴挡圈,所述输入轴双联齿通过花键设置在输入轴上,所述输入轴的两端设有输入轴轴承,所述输入轴轴承固定连接在输入轴端盖上,所述输入轴端盖通过输入轴端盖螺栓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至少所述输送轴的输入端上的输入轴端盖内设有输入轴密封圈,所述输入轴挡圈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组件还包括中间轴端盖螺栓、中间轴轴承、中间轴端盖、中间轴挡圈和中间轴卡环,所述中间轴高速齿和中间轴双联齿轮通过花键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并通过中间轴卡环定位,所述中间轴的两端设有中间轴轴承,所述中间轴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轴端盖上,所述中间轴端盖通过中间轴端盖螺栓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轴轴端盖内设有中间轴轴密封圈,所述中间轴挡圈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四驱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组件还包括后轴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松林肖名涛陈斌肖仕雄严串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