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737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驱动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平台,它包括承载板、第一转轴、支撑板、行走轮、驱动电机,其中第一驱动轴转动时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一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转动带动第一驱动齿轮转动;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第四驱动齿轮分别与行走轮壳上的三处齿牙啮合;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轮和第三驱动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与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第四驱动齿轮可以相互驱动;第二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可以相互驱动,通过齿轮的啮合实现行走轮的自动变速功能。

A walking platfor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iving wheels, in particular to a walking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plate,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 supporting plate, a walking wheel and a driving motor. When the first driving shaft rotates, the first driving wheel mounted on the driving wheel rotates; the first driving wheel rotates to drive the first driving gear; and the first driving tooth rotates. The third drive gear and the fourth drive gear mesh with the three teeth on the housing of the walking wheel respectively; the third drive gear and the fourth drive gear mesh with the second drive wheel and the third drive wheel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drive gear and the fourth drive gear mesh with the third drive gear and the first drive gear respectively; the first drive wheel and the fourth drive gear mesh with the third drive gear and the first drive gear. The second drive wheel, the third drive wheel and the first drive gear, the third drive gear, the fourth drive gear can drive each other; the second drive gear, the fourth drive gear and the fifth drive gear, the first drive gear can drive each other, through the meshing of the gears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unction of the runn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平台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驱动轮
,尤其涉及一种行走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驱动轮在行走平台使用时经常会遇到负重较大,或路面起伏变化,而使得驱动轮因为外来阻力较大而无法驱动行走平台行驶;如果设计一种驱动力较大的驱动轮就需要使用更大的驱动轮,增加了平台的重量,且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内部结构设计的过于复杂进而影响实际使用,因为复杂损坏率大大提高,所以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却能够克服较大阻力的驱动轮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行走平台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行走平台,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载板、第一转轴、支撑板、行走轮、电机支撑、驱动电机,其中两个第一转轴通过两个支撑板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的两端;四个行走轮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的两端;四个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撑分别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且四个驱动电机分别与四个行走轮配合。上述行走轮包括驱动圆环、第一驱动轴、变挡支撑、变挡块、变挡杆、第一驱动齿、支撑轴、第一传动轴、第一支撑杆、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一驱动轮、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二传动齿轮、第四支撑杆、行走轮壳、传动孔、第三传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第三驱动齿轮、第四驱动齿轮、第七支撑杆,其中变挡块通过变挡支撑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变挡杆安装在变挡块的侧面;变挡块的一端与在电机转轴连接;变挡块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轴,且第一驱动轴通过第五支撑杆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第一传动轴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且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变挡块的侧面;支撑轴通过锥齿配合安装在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且支撑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七支撑杆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第三传动齿轮安装在支撑轴上;第一驱动轴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轮;第二支撑板安装在承载板的下端;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且第四支撑杆位于第三支撑杆的上端;第四支撑杆的下侧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一支撑杆;四个第一支撑杆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一个第二驱动轴;且安装在第四支撑杆的下侧的第二驱动轴上均开有一圈传动孔;第三支撑杆的下侧均匀安装有三个第一支撑杆;三个第一支撑杆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一个第二驱动轴;安装在第三支撑杆下侧的三个第一支撑杆中靠近驱动电机的第一支撑杆一侧与第一驱动轴相连;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位于第四支撑杆下侧的三个第二驱动轴上;且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驱动轮啮合;位于第三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驱动轮和第三驱动轮,且第二驱动轮与第三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轮与第四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四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三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一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一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三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靠近驱动电机且位于第四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第四传动齿轮位于第一驱动齿轮和四个第一支撑杆中与第一驱动齿轮相邻的第一支撑杆之间;第二传动齿轮位于第三驱动齿轮和四个第一支撑杆中与第四驱动齿轮相邻的第一支撑杆之间;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五传动齿轮安装在位于第三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且第一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第五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为第四传动齿轮直径的1.2倍;第五传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传动齿轮直径的1.2倍;行走轮壳的内圆面上均匀地开有三圈齿;驱动圆环一端安装在行走轮壳上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驱动圆环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齿轮,且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行走轮壳上的三圈齿牙分别与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直径为第二驱动齿轮的一半。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的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第一驱动齿轮,其包括弹簧、凸起齿牙、方形孔、拉杆、圆形通孔、驱动壳、导块、导槽,其中驱动壳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开有许多方形孔;驱动壳上位于方形孔的下侧开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与传动孔配合;圆形通孔的内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拉杆的外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拉杆通过两个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圆形通孔内侧;且拉杆与传动孔配合;凸起齿牙的下端安装在拉杆的上端;且凸起齿牙穿出方形孔位于驱动壳的外侧;凸起齿牙与方形孔之间安装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方形孔上,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凸起齿牙的下端;安装在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上的弹簧的弹力依次变大。上述驱动电机上坡时输出功率唯一确定,如输出功率为P0;第一驱动齿轮的输出扭矩M1为(9550*P0/N*1.2);第三驱动齿轮的输出扭矩M2为(9550*P0/N*1.2^3);第四驱动齿轮的输出扭矩M3为(9550*P0/N*1.2^5);安装在第一驱动齿轮上的凸起齿牙所能承受的临界扭矩M11为(9550*P0/N*1.2*0.90);安装在第三驱动齿轮上的凸起齿牙所能承受的临界扭矩M12为(9550*P0/N*1.2^3*0.90);安装在第四驱动齿轮上的凸起齿牙所能承受的临界扭矩M13为(9550*P0/N*1.2^5*0.90);N为第一驱动轮的转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弹簧为压缩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驱动轴之间通过轴承安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凸起齿牙的下端不能穿出驱动壳外侧。相对于传统的驱动轮技术;本专利技术中变挡块的内侧安装有离合器,通过调节变挡块中的变挡杆可以调节变挡块中的离合器,通过调节离合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的转轴与第一传动轴、第一驱动轴的连接关系;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变挡块上;另一端通过锥齿配合与支撑轴连接;支撑轴上安装有第三传动齿轮;驱动圆环安装在行走轮壳上;第二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圆环上;当第一传动轴转动时,第一传动轴会带动支撑轴转动,支撑轴转动带动第三传动齿轮转动,第三传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第二驱动齿轮带动驱动圆环转动;驱动圆环带动行走轮壳转动;第一驱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变挡块上;第一驱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轮;第一驱动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当第一驱动轴转动时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一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转动带动第一驱动齿轮转动;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分别与行走轮壳上的三处齿牙啮合;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第三驱动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五传动齿轮分别与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与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第四驱动齿轮可以相互驱动;第二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可以相互驱动,七个第一支撑杆分别对五个第二驱动轮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二支撑杆对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对第一支撑杆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第五支撑杆对第一驱动轴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第六支撑杆对第一传动轴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第七支撑杆对支撑轴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电机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载板、第一转轴、支撑板、行走轮、电机支撑、驱动电机,其中两个第一转轴通过两个支撑板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的两端;四个行走轮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的两端;四个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撑分别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且四个驱动电机分别与四个行走轮配合;上述行走轮包括驱动圆环、第一驱动轴、变挡支撑、变挡块、变挡杆、第一驱动齿、支撑轴、第一传动轴、第一支撑杆、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一驱动轮、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二传动齿轮、第四支撑杆、行走轮壳、传动孔、第三传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第三驱动齿轮、第四驱动齿轮、第七支撑杆,其中变挡块通过变挡支撑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变挡杆安装在变挡块的侧面;变挡块的一端与在电机转轴连接;变挡块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轴,且第一驱动轴通过第五支撑杆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第一传动轴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且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变挡块的侧面;支撑轴通过锥齿配合安装在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且支撑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七支撑杆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第三传动齿轮安装在支撑轴上;第一驱动轴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轮;第二支撑板安装在承载板的下端;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且第四支撑杆位于第三支撑杆的上端;第四支撑杆的下侧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一支撑杆;四个第一支撑杆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一个第二驱动轴;且安装在第四支撑杆的下侧的第二驱动轴上均开有一圈传动孔;第三支撑杆的下侧均匀安装有三个第一支撑杆;三个第一支撑杆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一个第二驱动轴;安装在第三支撑杆下侧的三个第一支撑杆中靠近驱动电机的第一支撑杆一侧与第一驱动轴相连;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位于第四支撑杆下侧的三个第二驱动轴上;且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驱动轮啮合;位于第三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驱动轮和第三驱动轮,且第二驱动轮与第三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轮与第四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四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三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一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一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三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靠近驱动电机且位于第四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第四传动齿轮位于第一驱动齿轮和四个第一支撑杆中与第一驱动齿轮相邻的第一支撑杆之间;第二传动齿轮位于第三驱动齿轮和四个第一支撑杆中与第四驱动齿轮相邻的第一支撑杆之间;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五传动齿轮安装在位于第三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且第一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第五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为第四传动齿轮直径的1.2倍;第五传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传动齿轮直径的1.2倍;行走轮壳的内圆面上均匀地开有三圈齿;驱动圆环一端安装在行走轮壳上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驱动圆环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齿轮,且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行走轮壳上的三圈齿牙分别与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直径为第二驱动齿轮的一半;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的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第一驱动齿轮,其包括弹簧、凸起齿牙、方形孔、拉杆、圆形通孔、驱动壳、导块、导槽,其中驱动壳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开有许多方形孔;驱动壳上位于方形孔的下侧开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与传动孔配合;圆形通孔的内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拉杆的外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拉杆通过两个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圆形通孔内侧;且拉杆与传动孔配合;凸起齿牙的下端安装在拉杆的上端;且凸起齿牙穿出方形孔位于驱动壳的外侧;凸起齿牙与方形孔之间安装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方形孔上,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凸起齿牙的下端;安装在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上的弹簧的弹力依次变大;上述驱动电机上坡时输出功率唯一确定,如输出功率为P0;第一驱动齿轮的输出扭矩M1为(9550*P0/N*1.2);第三驱动齿轮的输出扭矩M2为(9550*P0/N*1.2^3);第四驱动齿轮的输出扭矩M3为(9550*P0/N*1.2^5);安装在第一驱动齿轮上的凸起齿牙所能承受的临界扭矩M11为(9550*P0/N*1.2 *0.90);安装在第三驱动齿轮上的凸起齿牙所能承受的临界扭矩M12为(9550*P0/N*1.2^3*0.90);安装在第四驱动齿轮上的凸起齿牙所能承受的临界扭矩M13为(9550*P0/N*1.2^5*0.90);N为第一驱动轮的转速;上述凸起齿牙的下端不能穿出驱动壳外侧;当需要上坡时,驱动电机的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载板、第一转轴、支撑板、行走轮、电机支撑、驱动电机,其中两个第一转轴通过两个支撑板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的两端;四个行走轮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的两端;四个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撑分别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且四个驱动电机分别与四个行走轮配合;上述行走轮包括驱动圆环、第一驱动轴、变挡支撑、变挡块、变挡杆、第一驱动齿、支撑轴、第一传动轴、第一支撑杆、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一驱动轮、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二传动齿轮、第四支撑杆、行走轮壳、传动孔、第三传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第三驱动齿轮、第四驱动齿轮、第七支撑杆,其中变挡块通过变挡支撑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变挡杆安装在变挡块的侧面;变挡块的一端与在电机转轴连接;变挡块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轴,且第一驱动轴通过第五支撑杆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第一传动轴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且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变挡块的侧面;支撑轴通过锥齿配合安装在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且支撑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七支撑杆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第三传动齿轮安装在支撑轴上;第一驱动轴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轮;第二支撑板安装在承载板的下端;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且第四支撑杆位于第三支撑杆的上端;第四支撑杆的下侧均匀安装有四个第一支撑杆;四个第一支撑杆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一个第二驱动轴;且安装在第四支撑杆的下侧的第二驱动轴上均开有一圈传动孔;第三支撑杆的下侧均匀安装有三个第一支撑杆;三个第一支撑杆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一个第二驱动轴;安装在第三支撑杆下侧的三个第一支撑杆中靠近驱动电机的第一支撑杆一侧与第一驱动轴相连;第一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第四驱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位于第四支撑杆下侧的三个第二驱动轴上;且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驱动轮啮合;位于第三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驱动轮和第三驱动轮,且第二驱动轮与第三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轮与第四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四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三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一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一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三驱动齿轮的直径为第二驱动轮直径的1.2倍;第四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靠近驱动电机且位于第四支撑板下侧的两个第二驱动轴上;第四传动齿轮位于第一驱动齿轮和四个第一支撑杆中与第一驱动齿轮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