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38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包括反应釜内桶,反应釜内桶的桶体外部还套设有一层储水外护套,储水外护套与反应釜内桶之间形成清水流通腔,储水外护套的套体顶侧壁左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相互连通设置有清水通入弯管,清水流通腔的左侧顶端位置处、对应储水外护套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透明玻璃观察窗,反应釜内桶的顶侧壁右侧位置处还连通设置有一个泄压通道筒,弹簧支撑板与转动密封门之间设置有一个弹性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混液反应釜容易出现能源热量浪费的问题,实用性更高,给工人生活带来了方便,并且气压出现异常时能够保障了反应釜的正常生产安全。

A mixing reactor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smetic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terial-liquid mixing reactor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barrel of a reaction kettle, and a layer of water storage outer sheath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barrel of the inner barrel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a clear water passage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sheath of the water storage and the inner barrel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top side wall of the water storage outer sheat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lear water. A transparent glass observation window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rresponding water storage outer sheath, and a pressure relief channel cylinder is connected at the right position of the top side wall of the inner barrel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a pressure relief channel cylind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pring support plate and the rotary sealing door. An elastic reset spring.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mixed-liquid reaction kettle is prone to waste energy and heat, has higher practicability, brings convenience to workers'life, and ensures the normal production safety of the reaction kettle when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abnorm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
本技术涉及化妆品生产设备相关
,具体是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
技术介绍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反应釜是常用的设备,但是传统的混液反应釜容易出现能源热量浪费的问题,内腔热量资源没能得到合理利用,实用性较差,一旦内腔气压突然出现异常增高时,反应釜的正常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研发一种使用效果更好的反应釜,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包括反应釜内桶,所述反应釜内桶的桶体外部还套设有一层储水外护套,所述储水外护套与反应釜内桶之间形成清水流通腔,所述储水外护套的套体顶侧壁左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相互连通设置有清水通入弯管,所述清水通入弯管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储水外护套的套体底侧壁右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相互连通设置有热水排放弯管,所述热水排放弯管的管体上设置有排水电磁阀,所述热水排放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热水保温罐的顶部罐腔中,所述热水保温罐的底端壁上连通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管体上设置有启闭开关,所述出水管道的出口处连接有热水引导软管,所述清水流通腔的内腔中、对应反应釜内桶的左右外侧壁和储水外护套的左右内侧壁上还呈交叉形式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挡水短板,所述清水流通腔的左侧顶端位置处、对应储水外护套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透明玻璃观察窗,所述透明玻璃观察窗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透明玻璃观察窗的窗面上还设置有液位刻度标线,所述反应釜内桶的顶侧壁右侧位置处还连通设置有一个泄压通道筒,所述泄压通道筒的筒体顶端开口且在开口处通过转轴铰接有一个转动密封门,所述泄压通道筒的筒体内腔左侧内壁上部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弹簧支撑板,所述弹簧支撑板的板体呈左高右低的倾斜式设置,所述弹簧支撑板与转动密封门之间设置有一个弹性复位弹簧,所述弹性复位弹簧的弹簧顶端固定设置在转动密封门的门体底壁面上,所述弹性复位弹簧的弹簧底端固定设置在弹簧支撑板的板体上表面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内桶的桶体顶端外侧壁上设置有防震驱动电机,所述防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料液搅拌轴,所述料液搅拌轴的轴体呈竖直状态插入反应釜内桶的桶腔中且在料液搅拌轴的轴体圆周侧壁上设置有三角搅拌叶片和矩形搅拌叶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内桶的右侧壁顶端位置处还设置有原料投入斗,所述原料投入斗的斗体中自带有封堵挡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内桶的桶体底端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排料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水短板的板体长度小于清水流通腔的内腔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传统反应釜内桶的外部增设有储水外护套且储水外护套与反应釜内桶之间形成清水流通腔的结构形式,不仅能够使得内腔热量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又能够避免因桶腔温度过高而导致料液化学性质失效的现象,搅拌反应完成后,料液从排料斗中排出,打开排水电磁阀,将加热后的热水顺着热水排放弯管导入热水保温罐中即可,待需要给周围员工提供生活用水时,打开启闭开关在热水引导软管的导向下提供给人们使用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混液反应釜容易出现能源热量浪费的问题,实用性更高,给工人生活带来了方便;并且在正常状态下,转动密封门将泄压通道筒的开口封堵死,正常进行生产加工即可,一旦内腔气压突然出现异常增高时,气体压力会迅速的向上顶起转动密封门,在转轴的铰接下缓慢的打开,弹性复位弹簧的产生物理变形被拉长,打开后的开口迅速进行泄压,保持反应釜的气压平衡,一段时间后,气压小于弹性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转动密封门重新恢复封堵状态,一次泄压操作完成,保障了反应釜的正常生产安全,提高了传统反应釜的实用性;此外,通过增设的透明玻璃观察窗和液位刻度标线能够更好的观察清水流通腔中冷水的添加状态,工人师傅能够对冷水的添加量有一个较好的把握。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中Ⅰ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中Ⅱ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包括反应釜内桶1,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桶体顶端外侧壁上设置有防震驱动电机5,所述防震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上设置有料液搅拌轴6,所述料液搅拌轴6的轴体呈竖直状态插入反应釜内桶1的桶腔中且在料液搅拌轴6的轴体圆周侧壁上设置有三角搅拌叶片7和矩形搅拌叶片8,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右侧壁顶端位置处还设置有原料投入斗9,所述原料投入斗9的斗体中自带有封堵挡板,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桶体外部还套设有一层储水外护套2,所述储水外护套2与反应釜内桶1之间形成清水流通腔3,所述储水外护套2的套体顶侧壁左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3相互连通设置有清水通入弯管11,所述清水通入弯管11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12,所述储水外护套2的套体底侧壁右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3相互连通设置有热水排放弯管13,所述热水排放弯管13的管体上设置有排水电磁阀14,所述热水排放弯管13的另一端伸入热水保温罐17的顶部罐腔中,所述热水保温罐17的底端壁上连通设置有出水管道18,所述出水管道18的管体上设置有启闭开关,所述出水管道18的出口处连接有热水引导软管19,所述清水流通腔3的内腔中、对应反应釜内桶1的左右外侧壁和储水外护套2的左右内侧壁上还呈交叉形式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挡水短板4,所述挡水短板4的板体长度小于清水流通腔3的内腔厚度,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桶体底端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排料斗10。通过在传统反应釜内桶1的外部增设有储水外护套2且储水外护套2与反应釜内桶1之间形成清水流通腔3的结构形式,实际工作时,将料液原料从原料投入斗9中投入反应釜内桶1后,启动防震驱动电机5带动料液搅拌轴6进行快速旋转,进而驱使着三角搅拌叶片7和矩形搅拌叶片8对内腔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反应处理,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桶腔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工人师傅此时打开进水电磁阀12、关闭排水电磁阀14,顺着清水通入弯管11向清水流通腔3中加入大量的冷水,桶腔中积攒的大量热量即可以热传递的形式对冷水进行快速的升温处理,内壁面上增设的若干个挡水短板4有效延长了冷水的流通时间和路径,提高了冷水的加热效果,不仅能够使得内腔热量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又能够避免因桶腔温度过高而导致料液化学性质失效的现象,搅拌反应完成后,料液从排料斗10中排出,打开排水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包括反应釜内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桶体外部还套设有一层储水外护套(2),所述储水外护套(2)与反应釜内桶(1)之间形成清水流通腔(3),所述储水外护套(2)的套体顶侧壁左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3)相互连通设置有清水通入弯管(11),所述清水通入弯管(11)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12),所述储水外护套(2)的套体底侧壁右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3)相互连通设置有热水排放弯管(13),所述热水排放弯管(13)的管体上设置有排水电磁阀(14),所述热水排放弯管(13)的另一端伸入热水保温罐(17)的顶部罐腔中,所述热水保温罐(17)的底端壁上连通设置有出水管道(18),所述出水管道(18)的管体上设置有启闭开关,所述出水管道(18)的出口处连接有热水引导软管(19),所述清水流通腔(3)的内腔中、对应反应釜内桶(1)的左右外侧壁和储水外护套(2)的左右内侧壁上还呈交叉形式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挡水短板(4),所述清水流通腔(3)的左侧顶端位置处、对应储水外护套(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透明玻璃观察窗(15),所述透明玻璃观察窗(15)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透明玻璃观察窗(15)的窗面上还设置有液位刻度标线(16),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顶侧壁右侧位置处还连通设置有一个泄压通道筒(20),所述泄压通道筒(20)的筒体顶端开口且在开口处通过转轴铰接有一个转动密封门(21),所述泄压通道筒(20)的筒体内腔左侧内壁上部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弹簧支撑板(22),所述弹簧支撑板(22)的板体呈左高右低的倾斜式设置,所述弹簧支撑板(22)与转动密封门(21)之间设置有一个弹性复位弹簧(23),所述弹性复位弹簧(23)的弹簧顶端固定设置在转动密封门(21)的门体底壁面上,所述弹性复位弹簧(23)的弹簧底端固定设置在弹簧支撑板(22)的板体上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妆品生产用料液混合反应釜设备,包括反应釜内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桶体外部还套设有一层储水外护套(2),所述储水外护套(2)与反应釜内桶(1)之间形成清水流通腔(3),所述储水外护套(2)的套体顶侧壁左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3)相互连通设置有清水通入弯管(11),所述清水通入弯管(11)的管体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12),所述储水外护套(2)的套体底侧壁右端位置处、与清水流通腔(3)相互连通设置有热水排放弯管(13),所述热水排放弯管(13)的管体上设置有排水电磁阀(14),所述热水排放弯管(13)的另一端伸入热水保温罐(17)的顶部罐腔中,所述热水保温罐(17)的底端壁上连通设置有出水管道(18),所述出水管道(18)的管体上设置有启闭开关,所述出水管道(18)的出口处连接有热水引导软管(19),所述清水流通腔(3)的内腔中、对应反应釜内桶(1)的左右外侧壁和储水外护套(2)的左右内侧壁上还呈交叉形式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挡水短板(4),所述清水流通腔(3)的左侧顶端位置处、对应储水外护套(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透明玻璃观察窗(15),所述透明玻璃观察窗(15)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透明玻璃观察窗(15)的窗面上还设置有液位刻度标线(16),所述反应釜内桶(1)的顶侧壁右侧位置处还连通设置有一个泄压通道筒(20),所述泄压通道筒(20)的筒体顶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鑫亮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