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明辉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766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包括出气管、排风扇、手柄、万向轮、门板、气泵一、进气管、保温外壳、通气孔、连接管、气泵二、导温块、导温板以及导热油,所述保温外壳下端固定有万向轮,所述保温外壳前端固定有门板,所述保温外壳右端固定有进气管,所述保温外壳左端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端固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左端固定有排风扇,所述保温外壳内部固定有导温板,所述导温板下方设置有导热油,所述进气管位于导温板下方,所述连接管位于导温板上方,所述导温板上端固定有导温块,所述门板前端固定有手柄,所述保温外壳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济环保,余热利用效率高,热量储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产品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窑炉:工业窑炉按热工制度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间断式窑炉又称周期式窑炉,其特点是窑炉子间断生产,在每一加热周期内窑炉温是变化的,如室式窑炉、台车式窑炉、井式窑炉等;第二类是连续式窑炉,其特点是窑炉子连续生产,窑炉膛内划分温度区段。在加热过程中每一区段的温度是不变的,工件由低温的预热区逐步进入高温的加热区,如连续式加热窑炉和热处理窑炉、环形窑炉、步进式窑炉、振底式窑炉等。工业窑炉的创造和发展对人类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商代出现了较为完善的炼铜窑炉,窑炉温达到1200℃,窑炉子内径达0.8米。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熔铜窑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提高窑炉温的技术,从而生产出了铸铁,1794年,世界上出现了熔炼铸铁的直筒形冲天窑炉。后到1864年,法国人马丁运用英国人西门子的蓄热式窑炉原理,建造了用气体燃料加热的第一台炼钢平窑炉。他利用蓄热室对空气和煤气进行高温预热,从而保证了炼钢所需的1600℃以上的温度。1900年前后,电能供应逐渐充足,开始使用各种电阻窑炉、电弧窑炉和有芯感应窑炉,二十世纪50年代,无芯感应窑炉得到迅速发展。后来又出现了电子束窑炉,利用电子束来冲击固态燃料,能强化表面加热和熔化高熔点的材料。在工业炉窑发展中,能耗问题为第一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包括出气管、排风扇、门板、进气管、保温外壳、连接管、导温块、导温板以及导热油,所述保温外壳下端固定有万向轮,所述保温外壳前端固定有门板,所述保温外壳右端固定有进气管,所述保温外壳左端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端固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左端固定有排风扇,所述保温外壳内部固定有导温板,所述导温板下方设置有导热油,所述进气管位于导温板下方,所述连接管位于导温板上方,所述导温板上端固定有导温块。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对称固定在保温外壳下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门板前端固定有手柄。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气泵一。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气泵二。进一步地,所述导温块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温块等距固定在导温板上端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本技术添加了导热油,该设计便于对热量进行储存,因本技术添加了导温板以及导温块,该设计便于对保温外壳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因本技术添加了出气管以及排风扇,该设计便于生成助燃空气,实现对余热的最大限度利用,本技术经济环保,余热利用效率高,热量储存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保温外壳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出气管;2.排风扇;3.手柄;4.万向轮;5.门板;6.气泵一;7.进气管;8.保温外壳;9.通气孔;10.连接管;11.气泵二;12.导温块;13.导温板;14.导热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包括出气管1、排风扇2、门板5、进气管7、保温外壳8、连接管10、导温块12、导温板13以及导热油14,保温外壳8下端固定有万向轮4,保温外壳8前端固定有门板5,保温外壳8右端固定有进气管7,保温外壳8左端固定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左端固定有出气管1,出气管1左端固定有排风扇2,保温外壳8内部固定有导温板13,导温板13下方设置有导热油14,进气管7位于导温板13下方,连接管10位于导温板13上方,导温板13上端固定有导温块12。万向轮4设有四个,四个万向轮4对称固定在保温外壳8下端面上,门板5前端固定有手柄3,保温外壳8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9,进气管7上设置有气泵一6,连接管10上设置有气泵二11,导温块12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导温块12等距固定在导温板13上端面上。本技术在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将进气管7插入炉窑内,并启动气泵一6,气泵一6工作将炉窑内的热气吸入进气管7内,并顺着进气管7送入导热油14内,实现对导热油14进行加热,导热油14将对热量进行储存,并将储存的热量传入导温板13内,导温板13将热量传入导温块12内,导温块12对保温外壳8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然后工作人员启动气泵二11,气泵二11工作将加热完成后的气体吸入连接管10内,并顺着连接管10送入出气管1内,然后工作人员启动排风扇2,排风扇2工作将空气吸入出气管1内,热气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炉窑内做助燃空气使用,最终达到最大限度的余热利用,因本技术添加了导热油14,该设计便于对热量进行储存,因本技术添加了导温板13以及导温块12,该设计便于对保温外壳8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因本技术添加了出气管1以及排风扇2,该设计便于生成助燃空气,实现对余热的最大限度利用,本技术经济环保,余热利用效率高,热量储存效果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包括出气管(1)、排风扇(2)、门板(5)、进气管(7)、保温外壳(8)、连接管(10)、导温块(12)、导温板(13)以及导热油(14),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8)下端固定有万向轮(4),所述保温外壳(8)前端固定有门板(5),所述保温外壳(8)右端固定有进气管(7),所述保温外壳(8)左端固定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左端固定有出气管(1),所述出气管(1)左端固定有排风扇(2),所述保温外壳(8)内部固定有导温板(13),所述导温板(13)下方设置有导热油(14),所述进气管(7)位于导温板(13)下方,所述连接管(10)位于导温板(13)上方,所述导温板(13)上端固定有导温块(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炉窑专用蓄热装置,包括出气管(1)、排风扇(2)、门板(5)、进气管(7)、保温外壳(8)、连接管(10)、导温块(12)、导温板(13)以及导热油(14),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8)下端固定有万向轮(4),所述保温外壳(8)前端固定有门板(5),所述保温外壳(8)右端固定有进气管(7),所述保温外壳(8)左端固定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左端固定有出气管(1),所述出气管(1)左端固定有排风扇(2),所述保温外壳(8)内部固定有导温板(13),所述导温板(13)下方设置有导热油(14),所述进气管(7)位于导温板(13)下方,所述连接管(10)位于导温板(13)上方,所述导温板(13)上端固定有导温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嘉越黄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黄明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