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38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引导部。所述端子本体具有轴向延伸方向。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周向延伸的外周面。所述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端子轴向安装至支撑壳体内。所述连接端子结构精简、便利于对配。

Connection terminals,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mponent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ng terminal, an electric connection component and an electric connector component. The connection terminal comprises a terminal body and a guiding part. The terminal body has axial extension direction. The terminal body has circumferential extended peripheral surfaces. The guid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terminal body. The guiding part is used for guiding the connecting terminals to be installed in the supporting housing axially. The connection terminal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and convenient for ma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端子、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端子、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深入应用,用于实现不同电子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特别地,随着新能源的利用,电动汽车的使用也不断增多。相应地,诸如电动汽车等车辆内部的电连接往往需要相应的连接端子实现。如何使得连接端子更适宜应用则成为需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精简、便利于对配连接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引导部。所述端子本体具有轴向延伸方向。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周向延伸的外周面。所述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端子轴向安装至支撑壳体内。优选地,所述引导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连续突出设置。当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撑壳体内时,所述引导部延伸至该支撑壳体的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引导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凹陷设置。当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撑壳体内时,该支撑壳体的限位凸肋延伸至所述引导部内,以使所述连接端子沿限位凸肋可移动设置。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具有管腔壁。所述管腔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腔用于与对配端子插接配合。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包括所述管腔壁的外周面。优选地,所述引导部为自所述管腔壁的内周面向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突起的冲压构造。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在轴向形成有前端及后端。所述引导部轴向延伸至与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齐平。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在轴向形成有前端及后端。所述引导部轴向延伸至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具有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可用于与支撑壳体周向阻挡配合。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端子还包括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部具有与所述引导部相同的形状。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部具有一对侧壁。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一对侧壁可用于与支撑壳体周向阻挡配合。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在轴向形成有前端及后端。所述第二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后端。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引导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对齐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板材冲压件。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一体件。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为圆柱面。所述连接端子为母端子。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用于电动汽车内部大电流电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支撑壳体及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支撑壳体具有容腔壁。所述容腔壁围成一容置腔。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对配引导部。所述端子本体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对配引导部配合以引导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所述容置腔内。优选地,所述对配引导部为自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凹陷形成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对配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引导部突出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并沿所述对配本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优选地,所述引导部为自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凹陷形成的引导槽。所述对配引导部为自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限位凸肋。所述限位凸肋突出延伸至所述引导槽内,并沿所述对配本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对配引导部轴向引导配合。优选地,所述引导部的侧壁可与所述对配引导部周向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连接端子发生周向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侧壁可与所述对配引导部周向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连接端子发生周向转动。优选地,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尺寸相当。优选地,所述容腔壁在轴向形成有前端及后端。所述容腔壁的前端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径向向内突出设置。所述端子本体在轴向形成有前端及后端。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可与所述阻挡部轴向阻挡配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及对配连接器。所述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端子。所述对配端子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连接端子接触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连接端子通过设置引导部,从而能够更便利于准确地安装至支撑壳体的对应位置。所述连接端子能够便利于组装、提升了安装效率,能够节省制造成本。优选地,所述引导部能够与支撑壳体周向转动阻挡,从而能够避免连接端子相对于支撑壳体发生转动,能够实现与对配端子的稳定电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端子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连接端子自前端向后端的轴向投影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连接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电连接组件设置有对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连接端子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连接端子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包括有图6的连接端子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电连接组件轴向立体剖视图。图10为图8的电连接组件轴向剖视图。图11为图8的电连接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的连接端子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连接端子的自前端向后端的投影示意图。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包括有图12的连接端子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电连接组件自前端向后端的投影示意图。图16为图14的电连接组件自后端向前端的投影示意图。图17图14的电连接组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8为本技术提供的包括有图17的电连接组件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的连接端子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包括有图19的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101。所述连接端子101用于实现对配电连接。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端子101为可与公端子插接对配以实现电连接的母端子。所述连接端子101包括端子本体10。所述端子本体1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支撑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其他结构即可。所述端子本体10具有轴向方向。相应地,所述连接端子10沿轴向与对应的公端子对配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0在轴向形成有前端10a及后端10b。相应地,所述连接端子10的前端10a与对应的公端子最先接触对配组装。所述端子本体10还具有与轴向垂直的径向。所述连接端子10具有外周面12a。所述外周面12a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外周面12a可以包括下述管腔壁12的外周面。也即是,管腔壁12的外周面构造为所述端子本体10的外周面12a。作为优选,所述端子本体10具有管腔壁12。所述管腔壁12围成一管腔14。相应地,所述管腔14用于容纳公端子,并通过所述管腔壁12与该公端子接触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管腔14轴向延伸呈一通腔。所述管腔14的具体形状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与对应的公端子的对配即可。为了便利于实现与对配公端子的插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腔14大致为圆形管腔。为了充分利用材料、便利于制造及保持相应的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轴向延伸方向;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周向延伸的外周面;及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端子轴向安装至支撑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具有轴向延伸方向;所述端子本体具有周向延伸的外周面;及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端子轴向安装至支撑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连续突出设置;当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撑壳体内时,所述引导部延伸至该支撑壳体的限位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径向凹陷设置;当所述连接端子安装至支撑壳体内时,该支撑壳体的限位凸肋延伸至所述引导部内,以使所述连接端子沿限位凸肋可移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具有管腔壁;所述管腔壁围成一管腔;所述管腔用于与对配端子插接配合;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包括所述管腔壁的外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自所述管腔壁的内周面向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突起的冲压构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在轴向形成有前端及后端;所述引导部轴向延伸至与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齐平;或所述引导部轴向延伸至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具有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可用于与支撑壳体周向阻挡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具有与所述引导部相同的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具有一对侧壁;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一对侧壁可用于与支撑壳体周向阻挡配合。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在轴向形成有前端及后端;所述第二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后端。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引导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对齐设置。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板材冲压件。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