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或者驱动带以及适用于其制造的织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13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和驱动带(1),其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经纱(2)和在侧边缘(3、4)之间延伸的纬纱(5)。纬纱(5)布置在输送带(1)的主延伸平面中,并且沿波状走向延伸,从而至少部段地从经纱(2)的垂线偏离地部段地形成与运动方向(6)一致的正倾斜(α)和与运动方向(6)相反的负倾斜(β)。由此当输送带(1)运动时,各个纬纱(5)不在其整个宽度(b)上同时碰触支承部(7),而是就作为输送带(1)的宽度部段的不同区域(8、9)而言在时间上滞后。通过纬纱(5)的波纹状走向,围包围在楔形部中的空气体积相对于支承部(7)侧向地的被挤压,并且由此持续地逸出,从而可以通过该方式有效减小周期性的振动激励和有效减小噪声生成。

Conveyor belt or driving belt and weaving knitted fabric suitable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veyor and drive belt (1) having a warp (2)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and a weft (5) extending between the side edges (3, 4). The weft yarn (5) is arranged in the main extension plane of the conveyor belt (1) and extends along the wavy direction, so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weft yarn (2) deviates from the vertical line of the warp yarn (2) and forms a positive inclination (a)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6) and a negative inclination (beta)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6). Thus, when the conveyor belt (1) moves, each weft (5) does not touch the supporting part (7) at the same time on its entire width (b), but lags behind in time in different areas (8, 9) as the width section of the conveyor belt (1). Through the ripple direction of the weft (5), the air volume surrounding the wedge is extruded laterally relative to the support (7) and thus escapes continuously, thereby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periodic vibration excitation and noise ge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输送带或者驱动带以及适用于其制造的织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带或者驱动带,其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经纱和在相互对置的侧边缘之间延伸的纬纱。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还被称为筘的用于应用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织梳。这种类型的输送带或驱动带通过织物面状结构、尤其通过由多层组成的织物面状结构构成,其中,层结构可以根据使用目的和在此所涉及的要求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输送或驱动带的通常构造包括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用于传递运行中作用力的牵引载体、作为用于输送物的支承面的承载层和作为相对于支承部的接触面的运行面。每个单独的经纱都必须导引穿过综片(Litze)并且穿过织筘(筘),随后经纱可以被连接在织机的所谓卷布辊(Warenbaum)上。在织造时通过纬纱相对于经纱成直角的织入而构成织物。经纱通过其延伸穿过的综片而被配属于不同的综框。通过综框的上升和下沉使单个经纱抬升或下降,以便构成梭道(Webfach)。同时抬升或下降的经纱的组合以及多个不同经纱组合先后依次抬升或下降所依照的顺序确定了织物的编织式样。借助也被称为织梳的筘,每个纬纱固定地打在至今所完成的面状结构上。这种修布梳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固持件组成,所述固持件相互之间构成狭缝,经纱贯穿通过所述狭缝。修布梳必须适应于各种要求,并且因此以多种不同方式已知。那么例如在文献DE1535153A中已知一种具有可变间距的织梳。三种基本编织式样包括作为最简单的编织式样的平纹组织、缎纹组织以及斜纹组织,其中,在所述平纹组织中纬线交替地在各个经纱的上方和下方穿过,在所述斜纹组织中纬线在至少一个经纱下方穿过并且随后在至少两个经纱上方导引穿过。下一个经纱从侧向以该节奏移动,从而形成通常的对角图案,所述对角图案被称为斜纹纹路或对角纹路。原则上在该类型的输送或驱动带中对所有编织式样都适用的是,纬纱应以尽可能最高的准确性相对于经纱垂直延伸。在此,垂直延伸尤其构成该输送或驱动带的品质特征,因为纬纱的偏离延伸会导致输送或驱动带向侧向偏移,并且明显难以实现在支承部、尤其在偏转辊或托辊上的对中。当这种输送或驱动带应用于可被人员触及的区域中时,例如建筑物内部的人员输送带或在健身领域中的跑步带,在此出现的噪声生成产生不利影响。尤其高频声学振动在此被人认为是不适的。已经为此考虑的是,输送或驱动带的层构造通过附加的阻尼层改变,从而实现更好的声学阻尼效果或至少振动的频率向其他区域移动。然而这会不被期望地导致更高的制造成本。由文献EP0775648A2已知一种具有运行侧织物的输送带,所述运行侧织物包含短纤维纱并且具有相对于输送带的运行方向10°至70°的倾角的斜纹组织。经纱被短纤维纱包围,并且对角斜向地延伸穿过运行带的整个宽度,由此甚至在边缘退卷(Kantenablauf)时也能实现短纤维纱的连续支承。由此实现了输送带的均匀、无振动且低噪声的运行。运行侧织物为此尤其可以具有人字形布置方式的尖斜纹组织或斜纹组织。此外在文献DE102009034299A1中已经已知一种可用作丝网印刷织物的金属织物,其带有多个经线和纬线,其中,经线和纬线的线交叉角相对于直角偏离大于3°。根据一种变型方案,金属织物可以具有两个织物段,所述网段关于中央经线镜像对称地实施。为此使用的织筘相应地也对称地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能性,以便能够在输送或驱动带的运行中降低不期望的噪声生成,而为此不需要输送或驱动带的额外的阻尼层或声波减小层。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规定用于制造这种输送或驱动带的织梳。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的输送或驱动带解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设计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了一种输送或驱动带,其中,纬纱在输送或驱动带的主延伸平面内至少部段地从与经纱垂直的直线偏离地、以相对于侧边缘之间最短连接线的部段式正的和负的倾斜或者斜度延伸,其中,纬纱依照波纹状走向。本专利技术基于意想不到简单的认识,即,如果在输送或驱动带在支承部、例如导引部、衬垫或辊子上运动时,各个经纱不是在整个宽度上同时碰触在支承部上,而是基于沿输送或驱动带的整个宽度方向上的不同部段以时间上的延迟碰触,那么由此就会在没有额外的材料投入、尤其没有阻尼层的情况下显著且有效地实现不期望的噪声生成。该效应通过纬纱相对于朝经纱的横向延伸在至少在单个部段中优选朝相反方向的倾斜的走向实现,其方式为,纬纱具有相对于侧边缘的最短连接线段的倾斜。由此避免各个经纱在辊子或板状支承部的整个宽度上同时碰触。尽管作为声波生成的基础的物理效应尚未完全被理解,但目前可以得出,这产生在输送或驱动带与支承部之间的也被称为楔形部的缝隙区域中。在此在现有技术中,在输送或驱动带即将碰触在支承部上之前,相对于输送或驱动带的朝向支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纬纱与输送或驱动带围合成空气体积,所述空气体积在闭合的缝隙中被骤然挤压。因此产生周期性的空气振动,所述空气振动导致不期望的噪声生成。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纬纱的倾斜走向,围合成的空气体积从侧向平行于支承部的轴向挤出并且由此持续地逸出。周期性的振动激励通过该方式被有效避免,其中,纬纱沿着波纹状或曲线状的走向、尤其在相对于经纱的垂线的两侧以确定的幅度延伸。由波纹状所导致的是倾角的连续改变,由此能够避免不期望的骤然的方向改变。尤其通过倾斜的多次颠倒使得楔形部中的围合成的空气体积周期性地变大和变小,这有效地反作用于振动激励。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式由此实现,即,纬纱在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具备沿运行方向的方向分量的正倾斜的第一区域和带有具备与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分量的负倾斜的第二区域,从而使输送或驱动带的基于纬纱的倾斜走向可能造成的侧向偏转通过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相反的倾斜被补偿。在此,基于作为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连接线的输送或驱动带的横轴的倾角被优选协调地确定。同样被认为有利的是,带有正倾角的区域和带有负倾角的区域大小相同,以便由此相互消除不然就会使输送或驱动带侧向偏转的力。此外根据应用目的还有利的可以在于,带有正倾角的区域和带有负倾角的区域大小不同地实施。可以考虑到多种应用,其中,例如受到持续的侧向溜边、侧向倾斜的输送面或倾斜的偏转辊或托辊的影响,会导致输送带的永久跑偏。迄今为止,针对这种应用情况例如通过具有缝接的隆起部的加固的带边缘实现必要的强制导引。这可以通过有目的地不均匀分布地实施的触发永久跑偏的织物结构代替。在此已经显示出,纬纱的有规律的波状走向、也即纬纱的具有恒定波长以及幅度的走向特别有利于避免在一方面输送或驱动带与另一方面支承部之间的不均匀的力传递。此外,输送或驱动带可以在必要时沿纵向切割并且逐步降低总宽度,而不改变纬纱的波纹状走向的有利性质。纬纱可以以锯齿走向在侧边缘之间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同时也特别有前景的设计方式中,纬纱连续在侧边缘之间延伸,从而尤其避免了突跃点,在所述突跃点上出现纬纱的方向逆转和与此有关地出现在支承部上可通过声学感知的碰撞。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必要时特别实用的变型方案还由此实现,即,相邻的纬纱具有相互间恒定的间距、尤其在输送或驱动带的整个宽度上相互间恒定的间距,以至于在输送或驱动带的平面中形成纬纱的重复的像。由此在输送或驱动带的主轴线的方向上,每个纬纱相对于之前的纬纱和之后的纬纱的间距相同。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或驱动带(1),其带有沿中央纵轴线(14)的方向延伸的经纱(2)和在相互对置的侧边缘(3、4)之间延伸的纬纱(5、5‘),其特征在于,纬纱(5、5‘)和经纱(2)相互间至少局部地以不同于直角的正斜度(α)或负斜度(β)交叉,并且纬纱(5、5‘)沿波纹状走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11 DE 102016100354.91.一种输送或驱动带(1),其带有沿中央纵轴线(14)的方向延伸的经纱(2)和在相互对置的侧边缘(3、4)之间延伸的纬纱(5、5‘),其特征在于,纬纱(5、5‘)和经纱(2)相互间至少局部地以不同于直角的正斜度(α)或负斜度(β)交叉,并且纬纱(5、5‘)沿波纹状走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或驱动带(1),其特征在于,纬纱(5、5‘)在侧边缘(3、4)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具备与输送或驱动带(1)的运行方向(6)相反的方向分量的正斜度(α)的第一区域(8)和带有具备与输送或驱动带(1)的运行方向(6)相反的方向分量的负斜度(β)的第二区域(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或驱动带(1),其特征在于,纬纱(5、5‘)沿规则的波纹状走向延伸。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或驱动带(1),其特征在于,纬纱(5、5‘)关于中央纵轴线(14)对称地延伸。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或驱动带(1),其特征在于,纬纱(5、5‘)连续在侧边缘(3、4)之间延伸。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或驱动带(1),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纬纱(5、5‘)相互间具有恒定的间距(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布赫N尼伦L舒尔茨
申请(专利权)人:福波西格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