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铲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09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防尘铲灰装置,包括铲刀、防尘罩和两组活动防尘机构,铲刀包括手柄和铲刀头,防尘罩包括底板和倒U型护板,底板的下端中部套置在手柄上,倒U型护板设置在底板的内侧壁上,且倒U型护板位于铲刀头的正上方,在倒U型护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支耳,每一组活动防尘机构均包括两个导向杆和一个第一防尘布,每一个导向杆均套置在一个支撑支耳上,在每一个导向杆上均套置一弹簧,且弹簧位于支撑支耳与导向杆底端设置的下限位板之间,每一个第一防尘布设置在上下相对的支撑支耳和下限位板之间。本装置内的防尘罩和活动防尘机构能够有效防止铲灰时产生的粉尘乱飞,从而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

A dustproof shovel ash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ust-proof shove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ovel knife, a dust-proof cover and two groups of movable dust-proof mechanisms. The shovel knife comprises a handle and a shovel knife head, the dust-proof cover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n inverted U-shaped guard plat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ottom plate is sleeved on the handle, the inverted U-shaped guard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inverted U-shaped guard plate is located on the Above the inverted U-shaped guard plate, two supporting ear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verted U-shaped guard plate. Each movable dust-proof mechanism consists of two guiding rods and a first dust-proof cloth. Each guiding rod is sleeved on a supporting ear, and a spring is sleeved on each guiding rod, and the spring is located at the supporting ea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guiding rod. Between the lower limit plates, each of the first dust-proof clot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pporting ears and the lower limit plate. The dust cover and the movable dust-proof mechanism in the devic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ust from flying freely when the dust is shovel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oper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铲灰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尘铲灰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新房进行装修时,一般需要将墙面上原有的白灰层或者腻子层清理掉,如果不清理掉直接进行乳胶漆粉刷,容易造成乳胶漆层的气泡和脱落。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墙面清理时,一般都是采用铲刀将墙面上的灰层手工铲掉,在铲灰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粉尘,导致铲灰作业环境较为恶劣,给装修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铲掉的灰层或者灰块全部直接掉落到地面上,给后续地面清理带来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铲灰装置,本装置内的防尘罩和活动防尘机构能够有效防止铲灰时产生的粉尘乱飞,从而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收集槽能够收集到大部分铲掉的灰层或者灰块,给后续的地面清理工作减轻了负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尘铲灰装置,包括铲刀、防尘罩和两组活动防尘机构,所述铲刀包括手柄和铲刀头,所述铲刀头设置在所述手柄前端,所述防尘罩包括底板和倒U型护板,所述底板的下端中部套置在所述手柄上,所述倒U型护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侧壁上,且倒U型护板位于所述铲刀头的正上方,在所述倒U型护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支耳,每一组所述活动防尘机构均包括两个导向杆和一个第一防尘布,每一个所述导向杆均套置在一个所述支撑支耳上,在每一个所述导向杆上均套置一弹簧,且弹簧位于支撑支耳与导向杆底端设置的下限位板之间,每一个所述第一防尘布的上沿均设置在位于所述倒U型护板一侧的两个支撑支耳的底面上,每一个所述第一防尘布的下沿均设置在与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向杆的下限位板上。优选地,在每一个所述下限位板上均设置一可自由转动滚轮。优选地,在所述底板的下边缘上设置一第二防尘布。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防尘布的下端设置一收集槽。优选地,在所述手柄上设置一与所述底板相邻的限位环。优选地,所述防尘罩为透明塑料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利用本装置进行墙面铲灰作业时,第一防尘布在弹簧的推动作用下可与墙面紧邻,这样防尘罩和两个第一防尘布对铲刀头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在铲刀头进行铲刀作业时,从墙面上铲掉的粉尘不会乱飞,且较大的灰块,经过防尘罩和第一防尘布的阻挡后,从防尘罩底板下端流出,从而大大提高了铲墙作业环境;同时,在第二防尘布的阻挡作用下,较大的灰块可直接掉落在收集槽内,当收集槽内装满灰块时,可将灰块集中倒在直径收集容器内,从而减轻了后续地面清理负担;导向杆底端设置的滚轮,可实现导向杆底端在墙面上的自由滑动,从而便于顺利实现本装置铲墙作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1手柄、11限位环、12铲刀头、2防尘罩、21底板、22倒U型护板、23支撑支耳、231螺纹孔、31导向杆、311上限位板、312下限位板、32第一防尘布、33弹簧、4第二防尘布、5收集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3,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尘铲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铲刀、防尘罩2和两组活动防尘机构,所述铲刀包括手柄11和铲刀头12,所述铲刀头12设置在所述手柄11前端,所述防尘罩2包括底板21和倒U型护板2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防尘罩2为一整体件,所述底板21的下端中部套置在所述手柄11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底板21与手柄11固定连接,所述倒U型护板22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内侧壁上,且倒U型护板22位于所述铲刀头12的正上方,在铲灰作业时,为便于时刻观察铲刀头12的铲灰作业状态,在此,在将防尘罩2设置为一透明塑料构件,作业人员透过防尘罩2可直接观察到铲刀头12的铲灰情况,以便提高铲灰质量,在所述倒U型护板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支耳23,每一组所述活动防尘机构均包括两个导向杆31和一个第一防尘布32,每一个所述导向杆31均套置在一个所述支撑支耳23上,在每一个所述导向杆31上均套置一弹簧33,且弹簧33位于支撑支耳23与导向杆底端设置的下限位板311之间,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导向杆31的上端设置一上限位板312,以防止导向杆31在弹簧33的推动下脱离支撑支耳23,每一个所述第一防尘布32的上沿均设置在位于所述倒U型护板22一侧的两个支撑支耳23的底面上,每一个所述第一防尘布32的下沿均设置在与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向杆31的下限位板311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防尘布32与支撑支耳23和下限位板311的连接均采用螺纹方式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支撑支耳23上设置有一螺纹孔231,在第一防尘布32的上沿边上开设有与螺纹孔231相对的通孔,一螺栓穿过第一防尘布32的上沿边上开设的通孔,然后,在螺纹孔231内拧紧边实现第一防尘布32上沿边的固定;第一防尘布23的下沿边在下限位板311上的固定方式与第一防尘布32的上沿边在支撑支耳23上的固定方式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两个第一防尘布32在弹簧的作用下可自由伸缩,在铲灰作业时,两个第一防尘布32可在弹簧的作用下,可实时保持与墙面紧邻的状态,从而并不受铲刀头12的倾斜角度的变化,为便于导向杆31的底部在墙面上顺利滑动,在此,在每一个所述下限位板311上均设置一可自由转动的滚轮313。在铲灰作业时,为防止工作人员用力过猛,使得手指碰触到底板21,在此,在手柄11上设置一与所述底板21相邻的限位环111。为使本装置进一步实现对灰块的收集作用,在此,在所述底板21的下边缘上设置一第二防尘布4,第二防尘布4的上边缘可采用螺栓直接压紧在底部21的下边缘上,进一步的,在第二防尘布4的下端设置一收集槽5,第二防尘布4的下端同样可采用螺栓直接压紧在收集槽5的侧壁上,在铲灰作业时,由于重力的原理,收集槽5会紧贴的墙面,铲刀头12铲下的灰块从铲刀头12上滑落之后,在第二防尘布4导向作用下,会直接落入到收集槽5内,从而实现了灰块的收集。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尘铲灰装置,包括铲刀,所述铲刀包括手柄和铲刀头,所述铲刀头设置在所述手柄前端,其特征是,该防尘铲灰装置还包括防尘罩和两组活动防尘机构,所述防尘罩包括底板和倒U型护板,所述底板的下端中部套置在所述手柄上,所述倒U型护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侧壁上,且倒U型护板位于所述铲刀头的正上方,在所述倒U型护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支耳,每一组所述活动防尘机构均包括两个导向杆和一个第一防尘布,每一个所述导向杆均套置在一个所述支撑支耳上,在每一个所述导向杆上均套置一弹簧,且弹簧位于支撑支耳与导向杆底端设置的下限位板之间,每一个所述第一防尘布的上沿均设置在位于所述倒U型护板一侧的两个支撑支耳的底面上,每一个所述第一防尘布的下沿均设置在与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导向杆的下限位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铲灰装置,包括铲刀,所述铲刀包括手柄和铲刀头,所述铲刀头设置在所述手柄前端,其特征是,该防尘铲灰装置还包括防尘罩和两组活动防尘机构,所述防尘罩包括底板和倒U型护板,所述底板的下端中部套置在所述手柄上,所述倒U型护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侧壁上,且倒U型护板位于所述铲刀头的正上方,在所述倒U型护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支耳,每一组所述活动防尘机构均包括两个导向杆和一个第一防尘布,每一个所述导向杆均套置在一个所述支撑支耳上,在每一个所述导向杆上均套置一弹簧,且弹簧位于支撑支耳与导向杆底端设置的下限位板之间,每一个所述第一防尘布的上沿均设置在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万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龙能城市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