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采光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059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活动采光屋顶,包括固定架、钢化玻璃、卷绕装置、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支架、竖支架,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钢化玻璃,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上端设有卷绕装置,此处卷绕装置为上卷绕装置,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下端设有卷绕装置,此处卷绕装置为下卷绕装置,所述帘膜的一端固定上卷绕装置,所述帘膜的另一端链接下卷绕装置,所述帘膜的宽度与卷绕装置长度一致,所述帘膜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架长度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架设置成45度夹角,利用锡箔薄膜的反射作用与透光薄膜的透光性,使得采光适应性强,且安装操作便捷;结构简单,节约了屋顶空间,总而言之,是一种活动采光屋顶。

An activity lighting ro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reen building, which relates to a movable daylighting roof, including a fixing frame, tempered glass, a winding device and a curtain film. The fixing fram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xing frame comprises a horizontal support and a vertical suppor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xing frame is fixed with tempered glass,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ix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device. The winding device is an upper winding device, the inner surface and lower end of the fixing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device, and the winding device is a lower winding device. One end of the curtain film is fixed with an upper winding devic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urtain film is linked with a lower winding device. The width of the curtain film is the same as the length of the winding device, and the length of the curtain film is the same.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ength of the fixed frame. The fixing rack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at an angle of 45 degrees, which makes use of the reflection of the tin foil film and the light transmission of the light transmission film to make the lighting adaptable and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xing rack is simple and the roof space is saved; in short, it is a movable daylighting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采光屋顶
本技术属于绿色建筑
,涉及一种活动采光屋顶。
技术介绍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方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目前现有自动采光装置体积大、结构复杂、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便捷、采光可调的活动采光屋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活动采光屋顶,包括固定架、钢化玻璃、卷绕装置、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支架、竖支架,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钢化玻璃,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上端设有卷绕装置,此处卷绕装置为上卷绕装置,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下端设有卷绕装置,此处卷绕装置为下卷绕装置,所述帘膜的一端固定上卷绕装置,所述帘膜的另一端链接下卷绕装置,所述帘膜的宽度与卷绕装置长度一致,所述帘膜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架长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设置为人字型,且所述固定架夹角为45度。进一步的,所述钢化玻璃安装在所述横支架与所述竖支架之间,所述钢化玻璃之间连接处设有密封胶条。进一步的,所述钢化玻璃为6mm夹胶玻璃。进一步的,所述帘膜沿长度方向一半面设置为透光薄膜,所述帘膜沿长度方向的另一半面设置锡箔薄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相比与现有技术,固定架通过设置成45度夹角,利用锡箔薄膜的反射作用与透光薄膜的透光性,在需要采光时,使得固定架一面设置成锡箔薄膜,另一面设置成透光薄膜,可以增加屋内的采光度,在不需要采光时,固定架两门都设置为锡箔薄膜;使得采光适应性强,且安装操作便捷;结构简单,节约了屋顶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卷绕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采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采光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固定架,2为钢化玻璃,3为卷绕装置,4为帘膜;1-1为横支架,1-2为竖支架;3-1为上卷绕装置,3-2为下卷绕装置;4-1为透光薄膜,4-2为锡箔薄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一步的具体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活动采光屋顶,包括固定架1、钢化玻璃2、卷绕装置3、帘膜4,所述固定架1包括横支架1-1、竖支架1-2,所述固定架1设置为人字型,且所述固定架夹角为45度,所述固定架1的上表面固定钢化玻璃2,所述钢化玻璃2安装在所述横支架1-1与所述竖支架1-1之间,所述钢化玻璃2为6mm夹胶玻璃,所述钢化玻璃2之间连接处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固定架1的内表面上端设有卷绕装置3,此处卷绕装置3为上卷绕装置3-1,所述固定架1的内表面下端设有卷绕装置3,此处卷绕装置3为下卷绕装置3-2,所述帘膜4的一端固定上卷绕装置3-1,所述帘膜4的另一端链接下卷绕装置3-2,所述帘膜4的宽度与卷绕装置3长度一致,所述帘膜4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架1长度一致,所述帘膜4沿长度方向一半面设置为透光薄膜4-1,所述帘膜4沿长度方向的另一半面设置锡箔薄膜4-2。如图3~4所示,为了使得采光变得便捷、有效,其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固定架1设置为45度夹角,利用锡箔薄膜4-2的反射作用于透光薄膜4-1的透光作用,且使锡箔薄膜4-2与透光薄膜4-1搭配使用,使得自然光根据屋内人的需要便捷调节。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通过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采光屋顶,包括固定架(1)、钢化玻璃(2)、卷绕装置(3)、帘膜(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包括横支架(1‑1)、竖支架(1‑2),所述固定架(1)的上表面固定钢化玻璃(2),所述固定架(1)的内表面上端设有卷绕装置(3),此处卷绕装置(3)为上卷绕装置(3‑1),所述固定架(1)的内表面下端设有卷绕装置(3),此处卷绕装置为下卷绕装置(3‑2),所述帘膜(4)的一端固定上卷绕装置(3‑1),所述帘膜(4)的另一端链接下卷绕装置(3‑2),所述帘膜(4)的宽度与卷绕装置(3)长度一致,所述帘膜(4)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架(1)长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采光屋顶,包括固定架(1)、钢化玻璃(2)、卷绕装置(3)、帘膜(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包括横支架(1-1)、竖支架(1-2),所述固定架(1)的上表面固定钢化玻璃(2),所述固定架(1)的内表面上端设有卷绕装置(3),此处卷绕装置(3)为上卷绕装置(3-1),所述固定架(1)的内表面下端设有卷绕装置(3),此处卷绕装置为下卷绕装置(3-2),所述帘膜(4)的一端固定上卷绕装置(3-1),所述帘膜(4)的另一端链接下卷绕装置(3-2),所述帘膜(4)的宽度与卷绕装置(3)长度一致,所述帘膜(4)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架(1)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