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洞室围岩时效破裂原位观测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是深埋地下工程。背景介绍岩石破裂损伤主要是研究岩石应力-应变状态及其裂纹的演化规律,是岩石力学领域中一项重要内容,脆性岩石的基本力学特性与其内部裂纹状态紧密相连,并且在应力的持续作用下,表现出随时间不断扩展的特点。以片帮破坏为例,完整性较好的围岩开挖后一般数小时至数天内可以出现浅层片帮,在随后的数周甚至数月内片帮深度不断发展,最终趋于稳定。以加拿大URL的花岗岩试验洞为例,刚开挖仅可以观察到薄纸一样的片帮,1个月后片帮不断发展形成深度为0.3m的“V”字形凹坑,5个月后片帮深度最终稳定至0.5m,此现象即为时效破裂,当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而表现出的破裂随时间不断扩展,导致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弱化的行为。与破裂随时间扩展一致地,更深一些的围岩损伤程度和发育深度也可以随时间不断扩展,同一钻孔不同时间进行的声波测试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钻孔低波速带深度增大,锚杆受力也表现出随时间增长的趋势。而这种力学行为最终将导致锚杆可能承受过高的荷载,出现大面积锚杆应力超限、破坏深度的不断扩展影响浅部围压的完整性进而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洞室围岩时效破裂原位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设置有针对开挖断面轮廓线应力集中区的观测孔,观测孔微倾布置;所述观测孔为从前期布置的辅助洞室至开挖断面轮廓线的应力集中区的预先钻孔,所述观测孔的孔底部距离开挖断面轮廓线有一定的距离;或者,所述观测孔为利用已开挖的洞室部分向未开挖的洞室部分钻至开挖断面轮廓线并穿过应力集中区的钻孔;当所述观测孔为预先钻孔时,孔底部距离开挖轮廓线的距离为0.5~1m;所述观测孔的倾斜角度为15~30°;观测孔的大小与满足钻孔摄像装置和声波检测装置同时通过的条件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洞室围岩时效破裂原位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设置有针对开挖断面轮廓线应力集中区的观测孔,观测孔微倾布置;所述观测孔为从前期布置的辅助洞室至开挖断面轮廓线的应力集中区的预先钻孔,所述观测孔的孔底部距离开挖断面轮廓线有一定的距离;或者,所述观测孔为利用已开挖的洞室部分向未开挖的洞室部分钻至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张春生,褚卫江,侯靖,陈平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