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77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在该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中,第一粘着剂层设置在剥离膜的表面上。树脂膜设置在上述第一粘着剂层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粗面化层设置在树脂膜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该粗面化层的与上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c)为0.5μm以上。在保护胶带中,第二粘着剂层设置在上述粗面化层的表面上,且具有15mJ/m2以上30mJ/m2以下的表面自由能;保护用树脂膜设置在上述第二粘着剂层的与上述粗面化层相反侧的表面上;上述保护用树脂膜以可与上述第二粘着剂层一同从上述粗面化层上剥离的方式而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粘着膜的制造成品率。

Adhesive film with protective tap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dhesive film with protective adhesive tape. In the adhesive film with protective adhesive tape, the first adhesiv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eeling film. The resin film is dispos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above-mentioned adhesive layer an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tripping film. The roughen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sin film opposite to the peeling film,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Rc) of the roughening layer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esin film is above 0.5 micron. In the protective adhesive tape, the second adhesiv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ughening layer, and has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below 30 mJ/m2 above 15 mJ/m2; the protective resin film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pposite to the roughening layer above the second adhesive layer; and the protective resin film can be together with the second adhesive layer above. It is formed by the way of stripping from the rough surfa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improve the finished product rate of the adhes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
技术介绍
为了促进设置在内部的电子部件的散热,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的电子产品中使用有散热用的石墨片。关于石墨片,以提高石墨片的美观性、石墨片表面的保护等为目的,例如有时会从由剥离膜/粘着剂层/树脂膜/着色层/粗面化层构成的着色粘着膜上剥离剥离膜,将由粘着剂层/树脂膜/着色层/粗面化层构成的着色粘着胶带贴附于石墨片上。此外,有时会在着色粘着膜的粗面化层上贴附保护胶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石墨片被着色粘着胶带覆盖,石墨片的美观性得到提高。对于该着色粘着胶带,为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或提高由石墨片带来的电子部件的散热性,希望进一步减小其厚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5-2242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若保护胶带与粗面化层之间的密着力弱,则存在保护胶带与粗面化层之间因混入气泡而产生褶皱或松弛、贴附有粘着胶带的石墨片的制造成品率降低的情况。鉴于以上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制造成品率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为保护石墨片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其具有以下的构成。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具备剥离膜、包含第一粘着剂层和树脂膜和粗面化层的粘着胶带、及保护胶带。上述第一粘着剂层设置在上述剥离膜的表面上。上述树脂膜设置在上述第一粘着剂层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上述粗面化层设置在上述树脂膜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该粗面化层的与上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c)为0.5μm以上。保护胶带具有上述第二粘着剂层、上述保护用树脂膜。上述第二粘着剂层设置在上述粗面化层的与上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上,且具有15mJ/m2以上30mJ/m2以下的表面自由能(γd)。上述保护用树脂膜设置在上述第二粘着剂层的与上述粗面化层相反侧的表面上。上述保护用树脂膜以可与上述第二粘着剂层一同从上述粗面化层上剥离的方式形成。由此,即使上述粗面化层的表面粗糙度(Rc)为0.5μm以上,由于上述第二粘着剂层的表面自由能(γd)为15mJ/m2以上30mJ/m2以下,因此能够在保护胶带与粗面化层之间不混入气泡的情况下进行贴附,密着力得到提高。其结果,在上述保护胶带与上述粗面化层之间不易产生褶皱或松弛,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的制造成品率得到提高。在上述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中,上述第二粘着剂层可具有34mN/m以下的润湿张力。由此,上述第二粘着剂层对上述粗面化层的润湿性得到提高,保护胶带与粗面化层之间的密着力得到提高。在上述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中,上述第二粘着剂层可含有硅酮树脂及氨基甲酸酯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由此,上述第二粘着剂层对上述粗面化层的润湿性得到提高,保护胶带与粗面化层之间的密着力得到提高。在上述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中,上述粗面化层可含有颗粒。由此,上述第二粘着剂层与上述粗面化层的接触面积增加,在保护胶带与粗面化层之间的气泡混入得到抑制的同时,密着力得到提高。在上述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中,上述粘着胶带可在上述树脂膜上进一步具有着色层,上述粗面化层设置在上述着色层的表面上,在上述粗面化层的表面上贴附所述保护胶带。由此,石墨片的美观性得到提高。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由于在保护胶带与粗面化层之间的气泡混入得到抑制的同时,密着力得到提高,因此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的制造成品率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中,图(a)为本实施方式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在被卷绕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b)为本实施方式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的剖面示意图。图(c)为本实施方式的粗面化层的剖面示意图。图2中,图(a)为本实施方式的散热用片材的立体示意图。图(b)为本实施方式的散热用片材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附有本实施方式的粘着胶带的石墨片在被贴附在壳体上的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中,图(a)及图(b)为示出了将本实施方式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胶带贴合在石墨片上的制造过程的一部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粘着胶带;2:粘着膜;3: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11:树脂膜;12:着色层;15:粗面化层;20:第一粘着剂层;30:剥离膜;30d:下表面;31:剥离膜;32:保护用树脂膜;32d:识别部;32t:标签部;32p:针孔线;33:第二粘着剂层;35:保护胶带;60:散热用片材;100:石墨片;101:双面胶带;101a:粘着剂层;101b:树脂膜;101c:粘着剂层;102:壳体;110:层叠体;410:卷取辊;600:层压机;601:支撑台;602:按压辊;603、604:导辊;611:卷出辊;620:辊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说明书附图一边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有时会在各说明书附图中导入XYZ轴坐标。图1(a)为本实施方式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在被卷绕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本实施方式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的剖面示意图。图1(c)为本实施方式的粗面化层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被形成为长片状。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为能够沿一个轴方向进行卷绕的柔软的树脂胶带。在图1(a)的例子中,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沿长边方向DL被卷在卷取芯410上。如图1(b)所示,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具备剥离膜30、第一粘着剂层20、树脂膜11、粗面化层15及保护胶带35。保护胶带35具有保护用树脂膜32、第二粘着剂层33。在图1(b)的例子中,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由剥离膜30/第一粘着剂层20/树脂膜11/粗面化层15/第二粘着剂层33/保护用树脂膜32依次层叠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剥离膜30的一侧作为下侧、将保护用树脂膜32的一侧作为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上剥掉保护胶带35而成的构成作为粘着膜2。此外,将从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上剥掉保护胶带35及剥离膜30而成的构成作为粘着胶带1。粘着胶带1具备第一粘着剂层20、树脂膜11、粗面化层1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可具备着色层12。即,粘着膜2具备剥离膜30、第一粘着剂层20、树脂膜11、粗面化层15,可进一步具有着色层12。粘着胶带1具备第一粘着剂层20、树脂膜11、粗面化层15,可进一步具有着色层12。在图1(b)与后述的图2(b)及图3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设置有着色层12的状态。保护胶带35与粗面化层15接触。在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中,能够剥离剥离膜30,能够将剥掉剥离膜30后的粘着胶带1贴附在石墨片上。剥离膜30设置在第一粘着剂层20的与树脂膜11相反侧的表面上。第一粘着剂层20设置在剥离膜30的表面上。例如,第一粘着剂层20设置在剥离膜30与树脂膜11之间。在剥离膜30的第一粘着剂层20侧表面上,可设置使剥离膜30的剥离变得容易的剥离剂层(未图示出)。树脂膜11设置在第一粘着剂层20的与剥离膜30相反侧的表面上。例如,在设置有着色层12时,树脂膜11设置在着色层12与第一粘着剂层20之间。树脂膜11为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3的基材。在设置有着色层12时,着色层12设置在树脂膜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其为保护石墨片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其具备:剥离膜;粘着胶带,该粘着胶带包含设置在所述剥离膜的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与所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的树脂膜及设置在所述树脂膜的与所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的粗面化层,所述粗面化层的与所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c为0.5μm以上;以及保护胶带,该保护胶带具有第二粘着剂层和保护用树脂膜,所述第二粘着剂层设置在所述粗面化层的与所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上,且具有15mJ/m2以上30mJ/m2以下的表面自由能,所述保护用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二粘着剂层的与所述粗面化层相反侧的表面上,所述保护胶带以所述保护用树脂膜可与所述第二粘着剂层一同从所述粗面化层上剥离的方式而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5 JP 2017-0496461.一种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其为保护石墨片的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其具备:剥离膜;粘着胶带,该粘着胶带包含设置在所述剥离膜的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粘着剂层的与所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的树脂膜及设置在所述树脂膜的与所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的粗面化层,所述粗面化层的与所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c为0.5μm以上;以及保护胶带,该保护胶带具有第二粘着剂层和保护用树脂膜,所述第二粘着剂层设置在所述粗面化层的与所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上,且具有15mJ/m2以上30mJ/m2以下的表面自由能,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添铁也安斋刚史仓田雄一高田耕辅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