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隐形镶嵌结构的宝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32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款珠宝(1)由分布在支托(4)上的中心宝石(2)和多个外围宝石(3)组成。所述支托(4)包括第一环(5)和第二环(6),第一环(5)与第二环(6)同心并与第二环(6)相连,第二环(6)的直径比第一环(5)小而高度比第一环(5)大。第二环(6)在其顶部边缘处形成一个T形台肩(8),该T形台肩(8)的一侧用于卡在沿着中心宝石(2)的亭部(10)周围一圈的纵向槽(9)中,而其另一侧卡在位于每个外围宝石(3)上的槽(11)中。每个外围宝石还通过在第一环(5)圆周内侧上形成的槽(12)而稳固地固定在其位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珠宝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款具有隐形镶嵌结构的珠宝,这种隐形镶嵌结构可将多个宝石镶嵌到一起。采用这种隐形镶嵌结构,通过多个宝石的特殊排列,可以产生一款富有美感的外观,当从台面侧观察时,这种外观可以产生单个大宝石的感觉。
技术介绍
隐形镶嵌已为人们所熟知且在珠宝领域很常用。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用于宝石的隐形镶嵌的结构。为了便于理解本说明书,图7表示一个宝石,其中说明了在本说明书的其它部分中使用的常用术语。美国专利文献US6,112,552提出了一种隐形镶嵌结构,包括互相平行并用于使矩形宝石并排放置的多个槽。槽宽以这样的方式确定,即当全部宝石镶嵌完毕时使镶嵌方式不可见。槽的侧壁具有一个台肩并具有一定弹性,这不仅意味着所述宝石可以仅通过将其推到位而镶嵌,而且还意味着宝石通过台肩在切入宝石亭部的纵向槽中施加的压力固定在其位置上。这种结构通常被称为槽镶。另一种在法国专利文献FR2,627,359中说明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隐形镶嵌,其优点为仅使亭部中间隔的宝石开槽,从而由于宝石台面的原因这些槽更加不易察觉。开槽的宝石将未开槽的宝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这种方法无需在宝石的台面侧开槽,而仅仅使它们变薄。美国专利文献US5,649,434提出了一种用于单个明亮式切割钻石(brilliant-cut diamond)的隐形镶嵌。该钻石具有直接在腰部下以180°相隔的在亭部上的两个平坦表面。这两个平面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纵向槽,所述槽中卡着一个台肩,该台肩位于一个起支托作用的柱体边缘的内径上。该柱体的外径与钻石腰部的直径相等,从而在观察钻石时该柱体得到部分隐藏。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所有结构都仅使一些宝石互相平行排列,因此最终的几何形状仅限于长方形或正方形。此外,当宝石镶嵌在一起时,在隐藏支托的同时,这些方法无法避免从宝石的台面侧看到那些槽。隐形镶嵌用于圆形几何形状时,例如美国专利文献US5,649,434,只能包含一个宝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形或隐秘的镶嵌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的特征,即其以完全消除宝石台面侧上的槽的方式,将多个具有预定形状的宝石组合在一个中心宝石周围。其结果是具有诱人的外观,当从台面侧观察宝石时,会形成一个大宝石的感觉。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款珠宝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款珠宝包括位于特制支托上的中心宝石和多个围绕所述中心宝石分布的外围宝石。该支托包括第一环和第二环,第一环与第二环同心并与第二环相连,第二环的直径比第一环小而高度比第一环大。例如,所述环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环底部之间延伸且间隔均匀的多个向心臂相连。第二环在其顶部边缘处形成一个T形台肩,该T形台肩的一侧用于卡在沿着中心宝石亭部周围一圈的纵向槽中,而其另一侧卡在位于外围宝石刻面之一上的槽中。外围宝石还通过一个在第一环的周界的内侧上形成的槽而稳定地固定在其位置上。由于不存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结构通常造成的槽,因此每款珠宝都具有在中心宝石(2)和外围宝石(3)之间呈现连续光辉的优点。因此这款珠宝具有与不同尺寸的普通宝石,例如五、十,或十五克拉宝石相同的视觉效果,但由于它使用少得多的原材料,因此具有更低的成本价格。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在权利要求中提出并体现在下面的说明中。附图说明作为一个例子,下面将结合附图,非限制性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是一款珠宝的透视图;图2是这款珠宝的仰视图;图3是这款珠宝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所示箭头A-B所作的这款珠宝的剖面图; 图5a是中心宝石的俯视图;图5b是中心宝石的侧视图;图6a是外围宝石之一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侧视图;图6c是图6a的侧视图;而图7表示一个普通宝石,标有珠宝领域使用的常用术语。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中,一款珠宝(1)由一个八边形钻石(2)和八个梯形小钻石(3)组成。这些钻石通过一个特制支托(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托(4)由第一环(5)和第二环(6)组成,第一环(5)与第二环(6)同心,第二环(6)的直径比第一环(5)小而高度比第一环(5)大。两个环(5,6)在其底部通过多个以均匀间隔分布的向心臂(7)相连。第二环(6)在其顶部边缘处形成一个T形台肩(8),T形台肩(8)的一例用于卡在沿着八边形钻石(2)亭部(10)周围一圈的纵向槽(9)中。T形台肩(8)的另一侧卡在位于每个小钻石(3)边缘附近的刻面之一上的槽(11)中。小钻石(3)通过一个在第一环(5)圆周内侧上形成的槽(12)稳固地固定在其位置上。每个小钻石(3)围绕由支托(4)固定的中心钻石(2)的周界相互邻接地放置,再现出明亮式切割钻石的连续冠部。所述八个小钻石(3)切割成这样的方式,即使得它们中每个钻石侧面边缘的长度等于八边形钻石(2)冠部上的刻面(14)之一的边缘长度。第一环(5)的高度和直径预定为使得八个小钻石(3)中每一个的台面(13)的倾角与八边形钻石(2)冠部上的刻面(14)之一的倾角相等。八边形钻石(2)冠部的所述刻面以这样的方式与小钻石(3)台面(13)边缘之一相邻,即再现成明亮式切割钻石的上侧斜面(15)。所述两个刻面的布置在同一平面再现所述上侧斜面(15),使得产生连续光辉。该镶嵌结构将16/16切割的小真钻石,从上方观察时,转变为明亮式切割钻石,而只使用了制成这种类型真钻石所需的原材料的大约十分之一。在该实施例中,柱体(5)的周界为连续且不透明的,从而遮盖了镶嵌方法,但柱体(6)可以是不连续的。该实施例决不是限制性的。从而,代替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可以用任何其它形式的宝石或次等宝石代替钻石而形成多款具有不同外观的珠宝。这款珠宝(1)可以镶嵌在戒指或垂饰上。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戒指。相反,其可以用于各种珠宝,例如耳环、项链和手镯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款珠宝的装饰物。权利要求1.一款珠宝(1),其包括一中心宝石(2)和多个外围宝石(3),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分布在一支托(4)上,该支托(4)包括一第一环(5)和一第二环(6),所述第一环(5)与所述第二环(6)同心并与所述第二环(6)相连,所述第二环(6)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环(5)小而其高度比所述第一环(5)大,所述第二环(6)在其顶部边缘处形成一T形台肩(8),该T形台肩(8)的一侧用于卡在沿着所述中心宝石(2)的亭部(10)周围一圈的一纵向槽(9)中,而其另一侧卡在位于每个外围宝石(3)上的槽(11)中,每个外围宝石还通过在所述第一环(5)的周界内侧上形成的一槽(12)而稳固地固定在其位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宝(1),其特征在于每个外围宝石(3)的台面(13)和八边形中心宝石(2)的冠部(4)的刻面(13)之一具有相同的倾角。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珠宝(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围宝石(3)的侧面之一的边缘长度与所述中心宝石(2)冠部上的刻面(4)之一的边缘长度相等。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珠宝(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宝石(2)是在其周围分布有八个梯形宝石的一八边形宝石。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珠宝,采用戒指、垂饰、耳环,或项链的形式。6.一款装饰物,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款珠宝。全文摘要一款珠宝(1)由分布在支托(4)上的中心宝石(2)和多个外围宝石(3)组成。所述支托(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款珠宝(1),其包括一中心宝石(2)和多个外围宝石(3),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分布在一支托(4)上,该支托(4)包括一第一环(5)和一第二环(6),所述第一环(5)与所述第二环(6)同心并与所述第二环(6)相连,所述第二环(6)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环(5)小而其高度比所述第一环(5)大,所述第二环(6)在其顶部边缘处形成一T形台肩(8),该T形台肩(8)的一侧用于卡在沿着所述中心宝石(2)的亭部(10)周围一圈的一纵向槽(9)中,而其另一侧卡在位于每个外围宝石(3)上的槽(11)中,每个外围宝石还通过在所述第一环(5)的周界内侧上形成的一槽(12)而稳固地固定在其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斐尔科恩
申请(专利权)人:拉夫尼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