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8250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辊温控制装置,属于塑料挤出片板材生产辅助设备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维持三辊机辊筒工艺所需温度、对其辊筒温控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外部水循环系统和辊筒水循环系统,二者的循环水路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实现对辊筒的温度调节;通过设置控制主板、测温元件和第一阀并且控制主板能够根据测温元件反馈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阀的通/断,进而实现对辊筒温度的自动控制,使得辊筒的温度始终能够维持其工艺所需,温控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温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挤出片板材生产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三辊压光机的辊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生产辊筒温控制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辊筒表面的温度精度不高,通常用人工调节辊筒进出水管路球阀来控制辊面的温度,影响生产效率。辊筒表面的温度温差很大,对制品成型影响很大.温度低制品包不注辊筒,温度高制品容易粘辊,辊筒表面的温度精度直接影响制品的成型。公开号为CN20427849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三辊压光机的高效水辊温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外部水循环系统和辊降温水循环系统,通过外部的水循环系统流出的水与辊降温水循环系统流出的水进行热交换,以达到给辊筒降温的目的,但是这样的结构只是起到给各个辊筒降温的作用,无法实现自动精确维持辊筒工艺所需的温度,温控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控制辊面工艺所需温度、温控精度更高的辊温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辊温控制装置,包括:外部水循环系统,包括一带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且用于提供冷却水的外部水源、连接在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第一循环水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水循环系统(1),包括一带有进水端(111)和出水端(112)且用于提供冷却水的外部水源(11)、连接在所述进水端(111)和出水端(112)之间的第一循环水路(12)、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12)上的第一阀(13);辊筒水循环系统(2),所述辊筒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辊筒水循环系统(2)包括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第二循环水路(21)、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水路(21)上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的循环水泵(22)、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水路(21)上且与所述进水口相连的电加热器(23),所述第一循环水路(12)和第二循环水路(21)之间共同设置有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水循环系统(1),包括一带有进水端(111)和出水端(112)且用于提供冷却水的外部水源(11)、连接在所述进水端(111)和出水端(112)之间的第一循环水路(12)、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12)上的第一阀(13);辊筒水循环系统(2),所述辊筒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辊筒水循环系统(2)包括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第二循环水路(21)、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水路(21)上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的循环水泵(22)、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水路(21)上且与所述进水口相连的电加热器(23),所述第一循环水路(12)和第二循环水路(21)之间共同设置有热交换器(24),所述热交换器(24)位于所述电加热器(23)与所述进水口之间;温控系统,包括一控制主板、设置在所述辊筒内部且与所述控制主板信号连接的测温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12)上且与所述控制主板信号连接的阀控制元件(31),所述阀控制元件(31)与所述第一阀(13)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筒补水系统(4),所述辊筒补水系统(4)包括一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潮刘红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