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镐用冲击头及电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16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镐用冲击头及电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镐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电镐用冲击头,电镐用冲击头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电镐连接的连接部,基体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施压的承压面,所述承压面上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限位的限位结构。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镐冲击头打入固定件时,电镐用冲击头上的承压面可与待打入件接触并对其施压,从而将待打入件打入地下,省时省力;电镐用冲击头上的限位结构可以对待打入件限位,避免打入过程中电镐用冲击头与待打入件偏移,从而避免了误伤手扶待打入件的工人,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镐用冲击头及电镐
本技术属于电动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镐用冲击头及电镐。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的输电线路分布广泛,而且大多数地处旷野,很容易遭到雷击。当雷电击中电力线路时,雷电流通过线路侵入变电站或袭击电气设备,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输电线路上往往设有避雷线,避雷线位于输电线的上方和电线杆的最高处,并且避雷线在每根电线杆处设有接地线,接地线通过接地极将避雷线与大地连接,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的防雷电保护。在配电线路避雷器和配电变压器避处也设有接地极,将避雷器的接地端和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零线通过接地线和接地极与大地连接,实现对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现有技术中,接地极一般是宽为50mm、厚为5mm的镀锌角铁,镀锌角铁的一端呈尖峰状,一端呈平面状,平面端为打击端。打击端上有一个可供接线的孔,有时也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将避雷线的接地鼻与接地极的打击端焊接连接。将接地极打入到地下时,通常将接地极放在要打入的地面上,尖峰端朝下,一个工人扶着接地极,另一个工人用铁锤打击接地极的打击端。由于接地极长度在1.8米以上,工人需站在人字梯上挥动铁锤将接地极打入地下,一般打入一个接地极需要花费2至4小时,完成这些操作费工费时费力。并且工人站在人字梯上挥动铁锤容易发生坠落,而且手扶接地极的工人易被铁锤误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对轻质板房和大型帐篷进行防风固定时,也是靠工人使用铁锤将固定桩打入地下,同样存在费工费时费力且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镐用冲击头,解决了工人使用铁锤将固定物打入地下费时费力且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镐用冲击头的技术方案是:技术方案1:电镐用冲击头,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电镐连接的连接部,基体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施压的承压面,所述承压面上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限位的限位结构。使用本技术的电镐冲击头打入固定件时,电镐用冲击头上的承压面可与待打件接触并对其施压,从而将待打入件打入地下,省时省力;电镐用冲击头上的限位结构可以对待打入件限位,避免打入过程中电镐用冲击头与待打入件偏移,从而避免了误伤手扶待打入件的工人,保证施工安全。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限位槽可起到对打入件限位的作用,并且便于设置、成本低。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或导向筒。导向筒或导向杆可对待打入件进行限位,并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增强了打入精准度。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导向杆。对于筒状待打入件,导向杆有利于对其进行限位和导向。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呈尖状。对于筒状的待打入件,尖状顶部便于快速深入,从而增加了施工速度。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和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或导向筒。限位槽对打入件进行限位,导向杆或导向筒对打入件进行限位和导向,双重限定增加了对打入件定位。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和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对于筒状待打入件,导向杆有利于对其进行限位和导向。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呈尖状。对于筒状的待打入件,尖状顶部便于快速深入,从而增加了施工速度。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1~8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体的下端设有打击盘体,打击盘体背离基体的面为承压面。打击盘体具有大的打击面,有利于对待打入件施压。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所述打击盘体为圆盘,圆盘背离基体的圆面为承压面。在打入过程中,圆盘有利于防止本技术的电镐用冲击头因受力不均而发生晃动,并且圆盘有利于节省物料,从而降低了本技术的成本。本技术的电镐的技术方案是:技术方案1:电镐,包括电镐基体以及与电镐基体可拆连接的电镐用冲击头,所述电镐用冲击头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电镐连接的连接部,基体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施压的承压面,所述承压面上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限位的限位结构。使用本技术的电镐打入固定件时,电镐用冲击头上的承压面可与待打件接触并对其施压,从而将待打入件打入地下,省时省力;电镐用冲击头上的限位结构可以对待打入件限位,避免打入过程中电镐用冲击头与待打入件偏移,从而避免了误伤手扶待打入件的工人,保证施工安全。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限位槽可起到对打入件限位的作用,并且便于设置、成本低。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或导向筒。导向筒或导向杆可对待打入件进行限位,并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增强了打入精准度。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导向杆。对于筒状待打入件,导向杆有利于对其进行限位和导向。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呈尖状。对于筒状的待打入件,尖状顶部便于快速深入,从而增加了施工速度。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和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或导向筒。限位槽对打入件进行限位,导向杆或导向筒对打入件进行限位和导向,双重限定增加了对打入件定位。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和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对于筒状待打入件,导向杆有利于对其进行限位和导向。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呈尖状。对于筒状的待打入件,尖状顶部便于快速深入,从而增加了施工速度。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1~8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体的下端设有打击盘体,打击盘体背离基体的面为承压面。打击盘体具有大的打击面,有利于对待打入件施压。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所述打击盘体为圆盘,圆盘背离基体的圆面为承压面。在打入过程中,圆盘有利于防止本技术的电镐用冲击头因受力不均而发生晃动,并且圆盘有利于节省物料,从而降低了本技术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镐用冲击头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镐用冲击头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镐用冲击头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1、基体;12、打击圆盘;13、限位槽;21、基体;22、打击圆盘;23、导向杆;31、基体;32、打击圆盘;33、导向杆;34、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电镐用冲击头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镐用冲击头包括基体11,基体11的上端为用于与电镐连接的连接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为杆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也可为其他形状,基体11下端连接有打击圆盘12,在其他实施例中打击圆盘12也可被其他形状的打击盘所代替。打击圆盘12底部的圆面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接触并对待打入件施压的承压面。圆形承压面上具有对打入件限位的限位槽13,本实施例中的电镐用冲击头用于打入接地极,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镐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电镐连接的连接部,基体下端连接有打击圆盘,打击圆盘底部的圆形面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接触并对待打入件施压的承压面,所述承压面上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和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呈尖状;所述导向杆位于承压面中心的下部,用于通入至待打入件中;所述限位槽为“┏”型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电镐用冲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电镐连接的连接部,基体下端连接有打击圆盘,打击圆盘底部的圆形面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接触并对待打入件施压的承压面,所述承压面上设有用于对待打入件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限位槽和用于与待打入件打击端适配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呈尖状;所述导向杆位于承压面中心的下部,用于通入至待打入件中;所述限位槽为“┏”型凹槽。2.电镐,包括壳体以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仁彦姜俊莉罗全黄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水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