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低压纺丝装置及低压纺丝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781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纺丝装置及低压纺丝方法,包括:收容装置、设置在所述收容装置内的储液池、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收容装置及储液池连接并提供气体的气泵、与所述储液池连接的高压直流电源、设置在所述储液池周围的电极及设置在所述储液池一侧的接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压纺丝装置结构简单,低压纺丝方法操作方便,并结合气流、通过增加电极的方式减小电压、使得在低压条件下便可以进行气泡纺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压纺丝装置及低压纺丝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纺丝装置及低压纺丝方法,属于气泡静电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气泡静电纺丝是通过外力作用将溶体或溶液产生的气泡或液膜纺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新工艺,生产的纳米材料主要包括光滑的纳米材料、珠纤维、纳米多孔材料、纳米颗粒、纳米卷取材料和纳米纱。气流气泡纺丝技术以气流为动力,破裂的气泡产生大量的微细液柱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被拉伸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微纳米纤维的大量生产。在气流气泡纺丝过程中,喷射流自身所具有非稳定摆动特性,导致喷射流之间会产生影响,每股喷射流之间互相交错,导致了纤维在接收装置上的落点具有随机性,收集到的纤维分布具有任意性,同时也给纤维收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气泡静电纺过程中通常需要施加高压才能进行纺丝,容易造成静电危险,而气流气泡纺的纤维收集又比较难。专利技术个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气流、并通过增加电极的方式减小电压、使得在低压条件下便可以进行气泡纺丝的低压纺丝装置及低压纺丝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纺丝装置,包括:收容装置、设置在所述收容装置内的储液池、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收容装置及储液池连接并提供气体的气泵、与所述储液池连接的高压直流电源、设置在所述储液池周围的电极及设置在所述储液池一侧的接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储液池的上方并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为导电圈或对称设置的电极板。进一步地,所述收容装置为圆桶,所述圆桶的下端为封闭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接收装置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池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低压纺丝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低压纺丝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打开气泵和储液池,由于所述储液池接正极,所述接收装置接地,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电场;S2:所述气泵所发出的气体经由导气管流向至储液池及圆桶,流向至所述储液池的气流为主气流,流向至所述圆桶的气流为辅助气流,所述储液池在主气流的作用下表面产生气泡,所述储液池与接地电极之间形成第二电场;S3:所述气泡在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拉伸纺丝,纺丝所得纤维在所述辅助气流的作用下收集在所述接收装置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储液池的周围增加电极,电极与储液池形成第二电场,在第二电场的作用下达到减小电压即能进行气泡纺丝的效果;通过将储液池设置在收容装置内,并通过气泵向收容装置内通气体形成辅助气流,使得纺丝所得纤维在辅助气流的作用下更好的收集在接收装置上;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个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个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个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低压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低压纺丝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低压纺丝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个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个,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个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低压纺丝装置包括收容装置3、设置在所述收容装置3内的储液池4、通过导气管(未图示)与所述收容装置3及储液池4连接并提供气体的气泵1、与所述储液池4连接的高压直流电源2、设置在所述储液池4周围的电极5及设置在所述储液池4一侧的接收装置6。其中,所述电极5设置在所述储液池4的上方并接地,与此同时,接收装置6也接地,所述储液池4则与高压直流电源2的正极连接,以给所述储液池4中的溶液提供正电荷。所述电极5为导电圈5或对称设置的电极板5,若所述电极5为导电圈5,则个数为1个即可,诚然,实际数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所述电极5为电极板5,则个数为偶数。所述电极5靠近所述储液池4设置,以便更好的形成电场。所述收容装置3为圆桶3,所述圆桶3的下端为封闭状态,以便更好的形成辅助气流使得纺丝所得纤维更好的收集在所述接收装置6上。实施例1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电极5为导电圈5,所述导电圈5设置在所述储液池4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储液池4。打开所述储液池4和气泵1,所述气泵1通过导气管向所述储液池4和圆桶3内输送气体,流向至所述储液池4的气流为主气流,流向至所述圆桶3的气流为辅助气流,所述储液池4在主气流的作用下表面产生气泡。由于储液池4接正极,所述接收装置6接地,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电场;在所述储液池4与导电圈5之间形成第二电场。在所述第一电场及第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所述气泡在低压下可以直接纺丝。纺丝所得纤维在辅助气流的作用下,集中收集在所述接收装置6上。实施例2请参见图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5为电极板5,所述电极板5对称设置在所述储液池4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储液池4。请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低压纺丝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低压纺丝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打开气泵1和储液池4,由于所述储液池4接正极,所述接收装置6接地,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电场;S2:所述气泵1所发出的气体经由导气管流向至储液池4及圆桶3,流向至所述储液池4的气流为主气流,流向至所述圆桶3的气流为辅助气流,所述储液池4在主气流的作用下表面产生气泡,所述储液池4与接地电极5之间形成第二电场;S3:所述气泡在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拉伸纺丝,纺丝所得纤维在所述辅助气流的作用下收集在所述接收装置6上。综上所述:通过在储液池4的周围增加电极5,电极5与储液池4形成第二电场,在第二电场的作用下达到减小电压即能进行气泡纺丝的效果;通过将储液池4设置在收容装置3内,并通过气泵1向收容装置3内通气体形成辅助气流,使得纺丝所得纤维在辅助气流的作用下更好的收集在接收装置6上;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个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个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个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个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个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装置、设置在所述收容装置内的储液池、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收容装置及储液池连接并提供气体的气泵、与所述储液池连接的高压直流电源、设置在所述储液池周围的电极及设置在所述储液池一侧的接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装置、设置在所述收容装置内的储液池、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收容装置及储液池连接并提供气体的气泵、与所述储液池连接的高压直流电源、设置在所述储液池周围的电极及设置在所述储液池一侧的接收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储液池的上方并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导电圈或对称设置的电极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装置为圆桶,所述圆桶的下端为封闭状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接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吉欢田丹李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