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力扫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231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省力扫把,它包括扫柄、把头和毛刷,其特征在于,扫柄始端设有手柄,扫柄尾端与把头连接,把头包括加强筋和横梁,加强筋尾端通过横梁连接,横梁上设有毛刷,毛刷包括由前至侧分层设置的第一毛刷、第二毛刷和第三毛刷,第一毛刷由前至后长度递增,第二毛刷等长,第三毛刷由前至后长度递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扫毛尖横截面积小,与地面摩擦力小,清扫者扫地省力;扫毛侧面修剪后与地面直接接触,清扫时阻挡垃圾遗漏,清洁力度增加;扫毛自然与地面形成倾斜角,无需人工按压扫毛,避免扬灰,防止尘污回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省力扫把
本技术涉及保洁用品
,具体的说是一种省力扫把。
技术介绍
扫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清扫用品,目前普通扫把均采取一字型,扫把毛上下等宽的形式(类似矩形)。在扫地的时候,需要将扫把与地面形成一个倾斜的调度,用力按压矩形扫毛才能达成清扫效果,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清扫者手部产生疲劳。另外,普通扫把在清扫时,往往会扬起灰尘,导致清扫无法彻底。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扫把扫毛通常呈矩形,在扫地时会有如下缺陷:(1)扫把毛呈矩形,在清扫时需要人为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用力按压扫毛才能达到垃圾不遗留的效果,清扫者在扫地时会产生手部疲劳;(2)普通扫把在扫地时,通过按压扫毛达到清扫效果,在实施下一次清扫时,扫毛因其材质会有回弹力,在回弹过程中,扫毛中的灰尘会随着这个力的作用扬起,导致尘污回弹;(3)扫把毛呈矩形,通过按压扫毛,使其变成扇形不等的形状,以增加扫毛侧面与地面接触的面积(面积大小视按压力的大小),扫毛侧面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将决定扫把的清洁力度,面积小势必会重复多次实施清扫动作,传统扫把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扫地重复动作较多,更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省力扫把,旨在改变扫把毛刷的形态,减少扫地时的人工用力,增加毛刷与地面接触的面积,降低扫地难度。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省力扫把,它包括扫柄1、把头3和毛刷6,所述扫柄1呈圆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柄1的始端设有手柄2,所述扫柄1尾端与把头3连接,所述把头3包括两加强筋4和横梁5,所述加强筋4始端与扫柄1尾端连接,所述横梁5连接两加强筋4的尾端,所述横梁5上设有毛刷6,所述毛刷6包括由横梁5前侧至后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毛刷601、第二毛刷602和第三毛刷603,所述第一毛刷601由前至后长度递增,所述第二毛刷602由前至后等长,所述第三毛刷603由前至后长度递减,所述第一毛刷601与第三毛刷603的长度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第二毛刷602的长度和第一毛刷601的后侧长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毛刷601由前至后长度递增一倍,所述第三毛刷603由前至后长度递减一半,所述第一毛刷601与第三毛刷603下端面的坡度与垂直方向成5°-45°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毛刷6的左右两侧向外倾斜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4包括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由扫柄1尾端向下延伸并分别向左右两侧弯折,所述第一加强筋4与第二加强筋5的尾端通过横梁5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手柄2包括套接于扫柄1始端的防滑套201以及设置在防滑套201顶部的抓手202。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扫毛下部经过修剪,在手持扫把时能与地面形成合适的倾斜角度,无需人为形成倾斜,扫毛尖横截面积较小,与地面摩擦力较小,清扫者实施扫地动作相应减少;扫毛侧面被修剪了二分之一,整幅扫毛的侧面有一半的面积与地面直接接触,清扫时更多扫毛阻挡垃圾遗漏,清洁力度增加;扫毛通过修剪自然与地面形成倾斜角,使用时无需人工按压扫毛,避免扫毛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扬灰,防止在清扫过程中尘污的回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又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毛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扫柄2手柄201防滑套202抓手3把头4加强筋401第一加强筋402第二加强筋5横梁6毛刷601第一毛刷602第二毛刷603第三毛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省力扫把,旨在改变扫把毛刷的形态,减少扫地时的人工用力,增加毛刷与地面接触的面积,降低扫地难度。如图1所示,它包括扫柄1、把头3和毛刷6,所述扫柄1呈圆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柄1的始端设有手柄2,所述扫柄1的尾端与把头3连接,所述把头3包括第一加强筋401、第二加强筋402和横梁5,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的始端贴合扫柄1的尾部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由扫柄1的尾部向下延伸并分别向左右两侧弯折,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的尾端通过横梁5连接,所述横梁5上设有毛刷6;如图4所示,所述毛刷6包括分层设置的第一毛刷601、第二毛刷602和第三毛刷603,所述第一毛刷601、第二毛刷602、第三毛刷603由横梁5的前侧至后侧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毛刷601、第二毛刷602、第三毛刷603的起始端存在一定间隙,并于尾端散开最终收拢,所述第一毛刷601由前侧至后侧长度递增一倍,所述第一毛刷601的长度优选为由前侧至后侧从40毫米递增至80毫米,所述第二毛刷602由前侧至后侧等长均为80毫米,所述第三毛刷603由前侧至后侧长度递减一半,所述第一毛刷601的长度优选为由前侧至后侧从80毫米递减至40毫米,所述第一毛刷601与第三毛刷603的长度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第一毛刷601与第三毛刷603下端的坡度与垂直方向夹角为20°,所述第二毛刷602的长度和第一毛刷601的后侧长度一致,所述毛刷6的左右两侧向外倾斜延伸,所述毛刷6由左右两侧至中央向外的倾斜角逐渐缩小,扩大了毛刷6的清扫面积。使用时将扫柄1倾斜,将第一毛刷601或第三毛刷603下部的斜坡贴近地面,相比传统的扫把,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阻挡垃圾遗漏;第二毛刷602作为扫毛尖,横截面积只占毛刷6的三分之一,因此毛刷6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小。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加强筋与横梁5配合的结构稳固且更加轻盈,所述第一加强筋401的长度小于第二加强筋402的长度,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的表面呈弧面状,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的上表面凸起,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的下表面凹陷与扫柄的外缘形状吻合,所述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始端构成的圆柱体开口方向偏向于第一加强筋401设置,使用时可在第一加强筋401与第二加强筋402始端构成的圆柱开口内钻有螺纹,在扫柄1尾部同样钻设螺纹,将扫柄1旋入圆柱开口内通过螺纹匹配即可实现固定,不使用扫把或清洗毛刷6时方便拆卸。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手柄2包括套接于扫柄1始端的防滑套201以及设置在防滑套201顶部的抓手202,所述抓手202中央镂空,使用扫把时单手握住手柄2即可实现轻松扫地,操作便捷。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省力扫把,它包括扫柄(1)、把头(3)和毛刷(6),所述扫柄(1)呈圆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柄(1)的始端设有手柄(2),所述扫柄(1)尾端与把头(3)连接,所述把头(3)包括两加强筋(4)和横梁(5),所述加强筋(4)始端与扫柄(1)尾端连接,所述横梁(5)连接两加强筋(4)的尾端,所述横梁(5)上设有毛刷(6),所述毛刷(6)包括由横梁(5)前侧至后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毛刷(601)、第二毛刷(602)和第三毛刷(603),所述第一毛刷(601)由前至后长度递增,所述第二毛刷(602)由前至后等长,所述第三毛刷(603)由前至后长度递减,所述第一毛刷(601)与第三毛刷(603)的长度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第二毛刷(602)的长度和第一毛刷(601)的后侧长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省力扫把,它包括扫柄(1)、把头(3)和毛刷(6),所述扫柄(1)呈圆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柄(1)的始端设有手柄(2),所述扫柄(1)尾端与把头(3)连接,所述把头(3)包括两加强筋(4)和横梁(5),所述加强筋(4)始端与扫柄(1)尾端连接,所述横梁(5)连接两加强筋(4)的尾端,所述横梁(5)上设有毛刷(6),所述毛刷(6)包括由横梁(5)前侧至后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毛刷(601)、第二毛刷(602)和第三毛刷(603),所述第一毛刷(601)由前至后长度递增,所述第二毛刷(602)由前至后等长,所述第三毛刷(603)由前至后长度递减,所述第一毛刷(601)与第三毛刷(603)的长度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第二毛刷(602)的长度和第一毛刷(601)的后侧长度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省力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振辉
申请(专利权)人:脱普日用化学品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