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气的脱硫装置和脱硫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7124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烟气的脱硫装置和脱硫方法。该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脱硫塔包括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连的曲线收缩段、喉管段和曲线扩张段,脱硫塔的浓缩段设置在下腔体中,脱硫塔的吸收段设置在喉管段中。本申请的脱硫塔的塔身采用双曲线结构形式,而常规的脱硫塔设计塔内属于负压,烟气流动动力不足。本申请的双曲线结构形式的脱硫塔,在不增加引风机的扬程的情况下,利用最基本的流体力学原理,高温烟气流体由脱硫塔底部宽阔地带经曲线收缩段逐渐流入狭窄的喉管段时,流速会加快,因此在吸收段烟气和氨吸收剂能够逆向充分的接触,使得吸收反应更加充分、全面和彻底,进而增加了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烟气的脱硫装置和脱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脱硫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炉烟气的脱硫装置和脱硫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在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指标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作为主要大气污染源头的电站锅炉烟气排放指标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全国各省市也分别响应国家号召,多地制定并执行超低排放指标,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燃气锅炉排放要求,:SO2排放浓度≤35mg/Nm3、烟尘排放浓度≤5mg/Nm3、氨逃逸≤5mg/Nm3。目前,电站锅炉烟气已经工业化的脱硫工艺方法有石灰石/石灰-石膏法、钠-钙双减法、氧化镁法、氨-硫酸铵法;其中半干法有:氨法、石灰法;干法有炉内喷钙法等。目前脱硫处理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脱硫效率达不到设计指标,设备和管道腐蚀严重,硫酸铵不结晶或结晶不合格,产生气溶胶以及开车工况废水外排的问题。其中,脱硫效率低成为目前烟气脱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烟气的脱硫装置和脱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脱硫装置脱硫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炉烟气的脱硫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烟气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10),所述脱硫塔(10)包括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连的曲线收缩段(12)、喉管段(13)和曲线扩张段(14),所述脱硫塔(10)的浓缩段(11)设置在所述下腔体中,所述脱硫塔(10)的吸收段设置在所述喉管段(1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烟气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10),所述脱硫塔(10)包括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连的曲线收缩段(12)、喉管段(13)和曲线扩张段(14),所述脱硫塔(10)的浓缩段(11)设置在所述下腔体中,所述脱硫塔(10)的吸收段设置在所述喉管段(1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段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吸收段和第二吸收段,所述第二吸收段中自下而上相互独立设置的三层喷淋管网(131):第一喷淋管网、第二喷淋管网和第三喷淋管网,各层所述喷淋管网(131)均具有多个开口向下的喷嘴,优选三层所述喷淋管网(131)的喷嘴交错设置,优选各层所述喷淋管网(131)的最外周的喷嘴的开口向所述喉管段(13)的轴线偏移,进一步优选偏移5~10°;优选同一个所述喷淋管网(131)的喷嘴等间距设置且所述间距为10~15cm;优选所述第一喷淋管网和所述第二喷淋管网的层间距为5~10cm,所述第二喷淋管网和所述第三喷淋管网的层间距为10~20cm;优选所述第三喷淋管网的喷嘴的喷雾粒度大于其余两层所述喷淋管网(131)的喷雾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氧化循环槽(20),所述氧化循环槽(20)与所述曲线收缩段(12)通过溢流管线(01)相连,且所述氧化循环槽(20)通过三条循环吸收液管线(02)与三层所述喷淋管网(131)一一对应相连,且各所述循环吸收液管线(02)上分别设置有吸收液循环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循环槽(20)与所述浓缩段(11)通过硫酸铵浆液输送管线(0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管段(13)在对应所述第一吸收段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电子束照射灯(132),所述电子束照射灯(132)发出的电子束覆盖所述喉管段(13)的横截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扩张段(14)自下而上设置有除雾器(141)和除尘器(14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段(11)内设置有自下而上设置的第四喷淋管网(111)和第五喷淋管网(112),所述第四喷淋管网(111)和所述第五喷淋管网(112)的喷嘴开口向下且交错设置;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第一硫酸铵循环管线(04),始端与所述浓缩段(11)的下部相连,末端与所述第四喷淋管网(111)相连,所述第一硫酸铵循环管线(04)上设置有第一硫酸铵循环泵;第二硫酸铵循环管线(05),始端与所述浓缩段(11)的下部相连,末端与所述第四喷淋管网(111)相连,所述第二硫酸铵循环管线(05)上设置有第二硫酸铵循环泵,且所述第二硫酸铵循环管线(05)与所述第一硫酸铵循环管线(04)的始端不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段(11)内设置有搅拌桨(11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10)内在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衔接处设置有烟气帽(1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装置的锅炉烟气的处理量为300000~500000m3/h时,设定所述浓缩段(11)的塔体直径≥8m,容积≥200m3;所述脱硫装置的锅炉烟气的处理量为500000~700000m3/h时,设定所述浓缩段(11)的塔体直径≥10m,容积≥300m3。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10)的塔体包括由外向内设置的主体支撑层和防腐层,所述主体支撑层为碳钢层,所述防腐层为玻璃钢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装置还包括硫酸铵收集单元(30),所述硫酸铵收集单元(30)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固液分离器(31)、浓缩液缓冲罐(32)、二级固液分离器(33)、离心分离器(34)和干燥器(35),所述一级固液分离器(31)与所述浓缩段(11)连接,优选所述一级固液分离器(31)和二级固液分离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刘明鑫张蔚黄守林赵代胜李红毛国群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神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