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栽培用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029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用水池,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表面中间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蓄水槽内放置有泡沫板,所述墙体的上表面一端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侧设置有养料桶,所述第一水泵一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料桶的内侧底部,所述第一水泵的另一端设置有养料导管,在安装槽内增加了环形的输料管,当需要给蓄水槽内添加养料时,可将养料与合适剂量的水混合在养料桶内,启动第一水泵,将养料桶内的养料经过养料导管输送到输料管内,然后输料管进一步将养料通过若干个排料细管排出进入到蓄水槽内,使得蓄水槽内养料分布均匀,更加的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栽培用水池
本技术属于农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土栽培用水池。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膨胀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选用苗盘是分格室的,播种一格一粒,成苗一室一株,成苗的根系与基质互相缠绕在一起,根坨呈上大下小的塞子形,一般叫穴盘无土育苗,无土栽培(soillessculture)不用土壤,用其它东西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19世纪中,W.克诺普等专利技术了这种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在二十一世纪人们进一步改进技术,使得无土栽培发展起来;现在的无土水培的方式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的越来越多,为了大批量的种植农作物,水培的方式需要运用到较大的水池来进行大规模的种植生产,在水培时,同样也需要施加养料,可是水池过大,人工进行施肥非常费时费力,而且还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土栽培用水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水培时,同样也需要施加养料,可是水池过大,人工进行施肥非常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土栽培用水池,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表面中间设置有蓄水槽(2),所述蓄水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蓄水槽(2)内放置有泡沫板(11),所述墙体(1)的上表面一端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一水泵(7),所述第一水泵(7)的一侧设置有养料桶(6),所述第一水泵(7)一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料桶(6)的内侧底部,所述第一水泵(7)的另一端设置有养料导管(8),所述蓄水槽(2)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的内部设置有输料管(12),所述输料管(1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排料细管(10),所述排料细管(10)穿过安装槽(9)延伸至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栽培用水池,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表面中间设置有蓄水槽(2),所述蓄水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蓄水槽(2)内放置有泡沫板(11),所述墙体(1)的上表面一端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一水泵(7),所述第一水泵(7)的一侧设置有养料桶(6),所述第一水泵(7)一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养料桶(6)的内侧底部,所述第一水泵(7)的另一端设置有养料导管(8),所述蓄水槽(2)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的内部设置有输料管(12),所述输料管(1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排料细管(10),所述排料细管(10)穿过安装槽(9)延伸至蓄水槽(2)内,所述养料导管(8)的另一端与输料管(12)连接,所述墙体(1)的上表面另一端通过固定架设置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4),且第二水泵(13)与进水管(1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爱香
申请(专利权)人:瓜州县瓜州供销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