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39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01和U202;所述U201的第1引脚连接电感L201一端、第12引脚及电源,所述U201的第2引脚连接电感L201另一端和电容C207一端,所述U201的第3引脚连接电感L202一端、并连接电容C208后连接射无线收发通道控制芯片,所述U201的第4引脚连接电感L202另一端、并连接电容C209后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障了最大无线载波频率发射和射频信号接收时的最小衰减及最佳天线阻抗匹配,达到了远距离可靠通讯,从而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
本技术属于无线传输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
技术介绍
无线数据传输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机器人控制、无线RS232数据通信、无线RS485/RS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领域中。一般在开阔区最大发射距离约几十米至几百米,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距离会明显缩短,这是由于无线电信号属于电磁波,其在传输过程中基本特性和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物体时,电磁波的折射、反射必然会形成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同时电磁波信号相位叠加形成一些电场强度为零的死区及不稳定区域,所以不同的无线收发环境将会造成不同收发距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无线收发电路,用于提高无线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01和无线信号收发通道控制芯片U202。U201的第1引脚连接电感L201一端、第12引脚及电源,U201的第2引脚连接电感L201另一端和电容C207一端,U201的第3引脚连接电感L202一端、并连接电容C208后连接U202的第1引脚,U201的第4引脚连接电感L202另一端、并连接电容C209后接地,U201的第5引脚连接电容C203后接地,U201的第10引脚连接电容C202后接地,U201的第11引脚连接电容C204一端和电容C205一端、并接地,U201的第12引脚连接电容C204另一端、电容C205另一端及电感L201一端,U201的第18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3引脚,U201的第19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2引脚。U202的第1引脚为信号接收通道,U202的第3引脚为发射通道,通过电感L209连接于射频功率放大电路。U202的第4、6引脚分别为接收、发射控制引脚,连接至收发控制电路,并分别通过电容C218、电容C219滤波后接地。U202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231连接同轴连接器S201插座,U202的第2引脚连接于同轴屏蔽接地点。S201为同轴连接器,用于连无线收发天线。晶振XT201的第1引脚和第4引脚连接后接地。电容C207另一端依次连接电感L203、电感L208后与场效应管Q201栅极连接;电感L203和电感L208的中间节点连接电容C217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容C206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阻R100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阻R101一端,电阻R101一端连接电容C216后接地、并连接电感L204。场效应管Q20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201的漏极连接电感L205一端,所述电感L20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14和电容C215后接地、并连接电源;场效应管Q201的漏极通过电容C213连接电感L206一端,所述电感L206另一端连接电容C210后接地、并连接电感L207一端,所述电感L207另一端连接电容C211后接地、并通过电感L209连接U202的第3引脚。上述无线收发电路中,使用U202芯片实现了收、发电路的隔离,通过控制U201芯片的第4引脚控制无线信号接收,通过控制U201芯片的第2引脚控制无线信号的发射,显著提高了整机发射功率。无线载波发射时,载波信号通过L203、C217、L208等元件送入Q201(射频功率放大)进行载波功率放大,放大后的载波信号通过L206、L207、C210等元件组成的天线阻抗匹配网络送入U202芯片的第3引脚,再通过控制U201芯片的第4引脚进行无线载波频率的发射。无线信号的接收是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U202芯片的第6引脚,无线信号通过L202和C209组成的选频谐振网络,传输至U201的第4引脚进行无线信号解调,显著提高了其接收灵敏度。通过以上电路的设计,保障了最大无线载波频率发射和射频信号接收时的最小衰减及最佳天线阻抗匹配,达到了远距离可靠通讯,从而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所述的收发电路示意图。图2表示螺旋天线的骨架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螺旋天线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骨架,2-螺旋绕线槽,3-漆包线引出孔,4-漆包线,5-热缩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01(型号为:SI4432-BE-FM)和无线信号收发通道控制芯片U202(型号为:SKY13270)。具体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U201的第1引脚连接电感L201一端、第12引脚及电源(3.3V),U201的第2引脚连接电感L201另一端和电容C207一端,U201的第3引脚连接电感L202一端、并连接电容C208后连接U202的第1引脚,U201的第4引脚连接电感L202另一端、并连接电容C209后接地,U201的第5引脚连接电容C203后接地,U201的第10引脚连接电容C202后接地,U201的第11引脚连接电容C204一端和电容C205一端、并接地,U201的第12引脚连接电容C204另一端、电容C205另一端及电感L201一端,U201的第18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3引脚,U201的第19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2引脚。U202的第1引脚为信号接收通道,U202的第3引脚为发射通道,通过电感L209连接于射频功率放大电路。U202的第4、6引脚分别为接收、发射控制引脚,连接至收发控制电路,并分别通过电容C218、电容C219滤波后接地。U202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231连接同轴连接器S201插座,U202的第2引脚连接于同轴屏蔽接地点。S201为同轴连接器,用于连无线收发天线。晶振XT201的第1引脚和第4引脚连接后接地。电容C207另一端依次连接电感L203、电感L208后与场效应管Q201栅极连接;电感L203和电感L208的中间节点连接电容C217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容C206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阻R100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阻R101一端,电阻R101一端连接电容C216后接地、并连接电感L204。场效应管Q20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201的漏极连接电感L205一端,所述电感L20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14和电容C215后接地、并连接电源;场效应管Q201的漏极通过电容C213连接电感L206一端,所述电感L206另一端连接电容C210后接地、并连接电感L207一端,所述电感L207另一端连接电容C211后接地、并通过电感L209连接U202的第3引脚。具体实施时,U201芯片的第9引脚、第13-17引脚及第20引脚与MCU控制单元连接;U202芯片的第4引脚和第6引脚与MCU控制单元连接。在上述无线收发单元中,使用U201芯片实现了收、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无线信号的输入、输出通过控制U202的第5引脚控制,通过U202的收发控制,使发射、接收信号实现了高增益的隔离,降低了无线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01和无线信号收发通道控制芯片U202;U201的第1引脚连接电感L201一端、第12引脚及电源,U201的第2引脚连接电感L201另一端和电容C207一端,U201的第3引脚连接电感L202一端、并连接电容C208后连接U202的第1引脚,U201的第4引脚连接电感L202另一端、并连接电容C209后接地,U201的第5引脚连接电容C203后接地,U201的第10引脚连接电容C202后接地,U201的第11引脚连接电容C204一端和电容C205一端、并接地,U201的第12引脚连接电容C204另一端、电容C205另一端及电感L201一端,U201的第18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3引脚,U201的第19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2引脚;U202的第1引脚为信号接收通道,U202的第3引脚为发射通道,U202的第4、6引脚分别为接收、发射控制引脚,并分别通过电容C218、电容C219滤波后接地,U202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231连接同轴连接器S201,U202的第2引脚连接于同轴屏蔽接地点,S201为同轴连接器,用于连无线收发天线;晶振XT201的第1引脚和第4引脚连接后接地;电容C207另一端依次连接电感L203、电感L208后与场效应管Q201栅极连接;电感L203和电感L208的中间节点连接电容C217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容C206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阻R100后接地,电感L208和场效应管Q201栅极的中间节点连接电阻R101一端,电阻R101一端连接电容C216后接地、并连接电感L204;场效应管Q20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201的漏极连接电感L205一端,所述电感L20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14和电容C215后接地、并连接电源;场效应管Q201的漏极通过电容C213连接电感L206一端,所述电感L206另一端连接电容C210后接地、并连接电感L207一端,所述电感L207另一端连接电容C211后接地、并通过电感L209连接U202的第3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无线群控基站的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收发芯片U201和无线信号收发通道控制芯片U202;U201的第1引脚连接电感L201一端、第12引脚及电源,U201的第2引脚连接电感L201另一端和电容C207一端,U201的第3引脚连接电感L202一端、并连接电容C208后连接U202的第1引脚,U201的第4引脚连接电感L202另一端、并连接电容C209后接地,U201的第5引脚连接电容C203后接地,U201的第10引脚连接电容C202后接地,U201的第11引脚连接电容C204一端和电容C205一端、并接地,U201的第12引脚连接电容C204另一端、电容C205另一端及电感L201一端,U201的第18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3引脚,U201的第19引脚连接晶振XT201的第2引脚;U202的第1引脚为信号接收通道,U202的第3引脚为发射通道,U202的第4、6引脚分别为接收、发射控制引脚,并分别通过电容C218、电容C219滤波后接地,U202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231连接同轴连接器S201,U202的第2引脚连接于同轴屏蔽接地点,S201为同轴连接器,用于连无线收发天线;晶振XT201的第1引脚和第4引脚连接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河赵建云张磊袁亨王红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星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