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17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包括:底板,球形支架,盖板;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底板的上端设有以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一球形凹槽;球形支架设有用于放置红光指示器的第二通孔;盖板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盖板的下端设有以第三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二球形凹槽;球形支架设置于第一球形凹槽内,第二球形凹槽盖在球形支架上,球形支架的大小与第一球形凹槽和第二球形凹槽组合形成的形状大小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光定位球形结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红光方向可任意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
技术介绍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专利技术,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激光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活动中,例如,激光打标。激光打标的基本原理是,由激光器发射高能量的连续激光光束,聚焦后的激光作用于承印材料,使材料表面瞬间熔融,甚至气化,通过控制激光移动的路径,使其在材料表面形成需要的图文标记。激光在焦点处的能量最高,在使用激光进行作业时,通常需要调节作用点与激光的距离,使得激光作用时的能量最强,获得的效果最好。由于,激光束是不可见光,依靠人眼观察是无法寻找到激光束焦点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红光对激光进行跟踪或者指示定位。红光进行跟踪和定位时,需要红光的方向能够任意调节,才能跟踪到任意角度的位置。中国专利201520478262.9公开了一种利用万向球实现红光定位调节的机构,属于医疗器械
其结构由基座、万向球、红光灯、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压座组成,其特征在于:红光灯插入万向球内,将万向球放入基座,用压座将万向球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基座固定在一起,通过松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来调节红光灯的转向,再转动万向球至所需位置后锁紧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上述方式的缺陷在于:结构较复杂,红光可调节范围小,万向球再次固定时,红光容易偏移。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向可任意调节的红光定位结构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向可任意调节和固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包括:底板,球形支架,盖板;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底板的上端设有以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一球形凹槽;球形支架设有用于放置红光指示器的第二通孔;盖板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盖板的下端设有以第三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二球形凹槽;球形支架设置于第一球形凹槽内,第二球形凹槽盖在球形支架上,球形支架的大小与第一球形凹槽和第二球形凹槽组合形成的形状大小相适应。本技术通过将红光指示器安装在球形支架上,底板上的第一球形凹槽结合盖板上的第二球形凹槽形成一个可供球形支架任意转动的空间,对应地,底板上的第一通孔提供红光发射的通道,盖板上的第三通孔提供红光指示器的方向调节和线连接的通道。本技术提供的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可对红光的方向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便于应用在激光机中,进行激光对焦,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应用广泛。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大小相同,第一通孔大于第二通孔。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红光指示器的红光发射端在第二通孔内朝下设置,红光指示器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底板的下端设有以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三球形凹槽。使得红光通过第一通孔后朝任意方向发射时,不受阻碍。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盖板的上端设有以第三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四球形凹槽。调节红光指示器时,操作方便,调节的方向范围更广。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盖板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对应地,底板和盖板上均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相对位置相适应。螺栓没有旋至最紧时,球形支架可转动调节,螺栓旋紧后,球形支架固定,红光方向固定。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球形支架与红光指示器通过顶丝固定,球形支架侧边设有内螺纹孔,内螺纹孔与第二通孔连通。通过顶丝将红光指示器固定于球形支架内,避免球形支架外围产生不必要的凸起。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固定设置于激光机底板上,激光机地板上设有两个红光定位球形结构。通过两个红光相交于一点确定激光的焦点位置。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激光机底板上对应底板下的第三球形凹槽设有与第三球形凹槽大小相适应的第四通孔。使得外红光指示器以及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可设置于激光机机壳内,红光通过第四通孔射出。本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红光指示器插入球形支架的第二通孔内,红光发射端朝下,将顶丝放入内螺纹孔,旋紧顶丝,将红光指示器固定牢固。2、将球形支架放入底板上的第一球形凹槽内,盖上盖板,盖板上的第二球形凹槽盖在球形支架上,放入螺栓至盖板和底板上的螺纹孔,旋转螺栓至盖板与底板表面贴合,球形支架还能转动的状态。3、根据需求调整红光指示器的方向,调整完成后,旋紧螺栓,至球形支架难以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红光指示器安装在球形支架上,底板上的第一球形凹槽结合盖板上的第二球形凹槽形成一个可供球形支架任意转动的空间,底板上的第一通孔用于红光指示器发射红光,红光指示器穿过盖板上的第三通孔,并连接电源,转动红光指示器暴露于第三通孔上方的部位,即可实现红光方向的调节。整个结构为纯机械机构,调整操作为手动调节,调节方向直观,调节灵活。2、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使得安装于定位球形结构内的红光指示器方向可调节,红光的方向可调节、可固定,应用于激光对焦时,将两个红光调整到相交于激光的焦点位置后固定,再次进行对焦时,可通过参考两个红光的交点,实现对焦,给对焦操作带来很大方便。3、通过在底板下端设置第三球形凹槽,盖板上设置第四球形凹槽,使得红光通过第一通孔后朝任意方向发射时,不受阻碍,调节红光指示器时,操作方便,调节过程不受阻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红光定位球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红光定位球形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如图1-2所示,其包括底板1,球形支架2,盖板3。底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11,底板1的上端设有以第一通孔1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一球形凹槽111;球形支架2设有用于放置红光指示器4的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的形状大小与红光指示器4可用于安装的部位形状大小相适应;盖板3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31,盖板3的下端设有以第三通孔3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二球形凹槽311;球形支架2放置于第一球形凹槽111内,第二球形凹槽311盖在球形支架2上,球形支架2的大小与第一球形凹槽111和第二球形凹槽311组合形成的形状大小相适应。红光指示器4的红光发射端在第二通孔21内朝下设置,使红光指示器4发射的红光向下方发射,投射到承印材料表面。红光指示器4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31,通过转动红光指示器4,带动球形支架2转动,使得红光朝不同方向发出。进一步地,底板1的下端设有以第一通孔1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三球形凹槽112,使得红光通过第一通孔11后朝任意方向发射时,不受阻碍。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与第三通孔31大小相同,第一通孔11大于第二通孔21,使得红光发射出去后,有可倾斜发射的空间。并且,同时,第三通孔31大于第二通孔31,使得红光指示器4的可活动端,具有可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地,盖板3的上端设有以第三通孔3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四球形凹槽312,使得调节红光指示器4时,操作方便,调节的方向范围更广。红光指示器4放置于球形支架2内的第二通孔后,通过顶丝23将红光指示器4进行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包括:底板,球形支架,盖板;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以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一球形凹槽;所述球形支架设有用于放置红光指示器的第二通孔;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盖板的下端设有以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二球形凹槽;所述球形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内,所述第二球形凹槽盖在所述球形支架上,所述球形支架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球形凹槽组合形成的形状大小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包括:底板,球形支架,盖板;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以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一球形凹槽;所述球形支架设有用于放置红光指示器的第二通孔;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盖板的下端设有以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第二球形凹槽;所述球形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内,所述第二球形凹槽盖在所述球形支架上,所述球形支架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球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球形凹槽组合形成的形状大小相适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通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指示器的红光发射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朝下设置,所述红光指示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光定位球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铭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