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06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处理盒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位于驱动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处理盒,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作用部,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作用部用于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所述作用部包括与中间杆连接的至少一个提升部,提升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面、导引面和提升面,导引面位于支撑面和提升面之间,导引面相对于支撑面倾斜,倾斜角θ在30°‑60°的范围内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处理盒以及适用于该处理盒的作用杆。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等是现代办公领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以打印机为例,处理盒是打印机中常用的消耗品,其中容纳有用于显影的显影剂,并在其中可旋转地安装有多个旋转件。处理盒工作时,所述多个旋转件分别旋转,利用静电成像技术,使得处理盒中容纳的显影剂将其中一个旋转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并将显影后的静电潜像转印至成像介质,最后输出。为保证所述多个旋转件旋转,处理盒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动力接收件,当处理盒被安装至打印机后,该动力接收件用于从打印机中接收驱动力,并传递至旋转件,带动旋转件旋转。现有的一种被称为万向节的动力接收件,该动力接收件通过一个球状体被安装在其中一个旋转件的末端,在处理盒被安装至打印机之前,由于球状体的存在,所述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倾斜;当处理盒被安装至打印机之后,所述动力接收件与打印机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并在处理盒工作过程中,保持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平行或共线。然而,也正是由于所述球状体的存在,动力接收件与旋转件的末端不是紧配合,因此,采用此种动力接收件的处理盒在运输过程中,动力接收件存在从处理盒中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件与旋转件的末端采用紧配合的方式,从而有效防止处理盒在运输过程中,动力接收件从处理盒中脱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作用杆,适用于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位于驱动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处理盒,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作用部,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作用部用于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所述作用部包括与中间杆连接的至少一个提升部,提升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面、导引面和提升面,导引面位于支撑面和提升面之间,导引面相对于支撑面倾斜,倾斜角θ在30°-60°的范围内变化。优选的,所述倾斜角θ为55°。所述倾斜角θ的大小与提升部在作用杆长度方向上运动的距离成反比。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部为两个,二者之间形成空间S,动力传递装置穿过该空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位于驱动端的动力传递装置和驱动端盖、以及如上所述的作用杆。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动力接收件、提升件、第一弹性件、驱动齿轮和连接销,提升件和第一弹性件均套接在动力接收件上;连接销穿过动力接收件上的开孔;至少动力接收件、提升件、第一弹性件和连接销的一部分位于驱动齿轮内。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提升件的运动转换成动力接收件运动的转换部。所述转换部为设置在动力接收件上的台阶部,台阶部与提升件结合。或者,所述转换部是设置在动力接收件上的凹槽,凹槽上安装卡簧,卡簧与提升部结合。所述驱动齿轮包括齿轮侧壁、形成在齿轮侧壁上的齿以及由齿轮侧壁围合形成的齿轮腔体,动力接收件的一部分以及提升件、第一弹性件和连接销位于齿轮腔体中。所述动力接收件与作为旋转件的驱动齿轮之间采用紧配合的方式,通过作用杆,使得动力接收件可沿着其旋转轴线伸出和缩回,因而,采用该动力接收件的处理盒在运输过程中,动力接收件不会从处理盒中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驱动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作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反向观察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驱动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B是动力接收件处于缩回状态时,沿动力接收件的运动方向剖切驱动端的剖视图。图7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驱动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B是动力接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沿动力接收件的运动方向剖切驱动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为更清楚描述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结构,首先做如下定义:处理盒长度方向为纵向X,处理盒安装方向为横向Y,垂直于所述纵向X和横向Y的方向为竖向Z。[处理盒的结构]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驱动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盒C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12、位于驱动端的动力传递装置2和驱动端盖120、以及作用杆3。壳体1具有底面13和顶面14,定义由底面13指向顶面14的方向为竖向Z的正向,处理盒C的安装方向为横向Y的正向。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用于与成像设备(打印机)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输出的驱动力而旋转;所述作用杆3通过接收来自成像设备盖门的作用力控制动力传递装置2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和脱离。[动力传递装置]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具有旋转轴线L2,包括动力接收件21、提升件22、第一弹性件23、驱动齿轮24和连接销25,其中,提升件22和第一弹性件23均套接在动力接收件21上,连接销25穿过动力接收件21上的开孔,且至少动力接收件21、提升件22、第一弹性件23和连接销25的一部分位于驱动齿轮24内;其中,第一弹性件23为弹簧;所述动力接收件21具有旋转轴线L21,驱动齿轮24具有旋转轴线L24,本技术实施例中,旋转轴线L21、旋转轴线L24和动力传递装置2的旋转轴线L2始终保持共轴。动力接收件21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杆211和动力接收部212,提升件22和第一弹性件23套接在导杆211上,动力接收部212用于与打印机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输出的驱动力;所述提升件22包括基部220以及从基部上突出的定位突起221和导向突起222,所述导向突起222与作用杆3结合,在作用杆3的作用下,提升件22沿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1往复运动。为实现动力接收件21也沿其旋转轴线L21往复运动,即使得动力接收件21实现伸出和缩回,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还包括用于将提升件22的运动转换成动力接收件21运动的转换部,优选的,所述转换部为设置在导杆211上的台阶部213,台阶部213与提升件22结合;当然,所述转换部还可以是在导杆211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上安装卡簧,所述卡簧与提升件22结合。驱动齿轮24作为安装在壳体1中的旋转件,包括齿轮侧壁241、形成在齿轮侧壁241上的齿242以及由齿轮侧壁241围合形成的齿轮腔体243,当处理盒完成组装后,所述动力接收件21的一部分以及提升件22、第一弹性件23和连接销25均进入驱动齿轮24,并位于齿轮腔体243中。[作用杆]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处理盒的作用杆的结构示意图。作用杆3包括中间杆31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32和作用部33,其中,受力部32和作用部33可以看做是从中间杆延伸形成,所述受力部32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具体的是来自成像设备盖门的作用力,通过中间杆31,作用力被传递至作用部33,所述作用部33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技术保护点】
1.作用杆,适用于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位于驱动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处理盒,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作用部,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作用部用于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包括与中间杆连接的至少一个提升部,提升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面、导引面和提升面,导引面位于支撑面和提升面之间,导引面相对于支撑面倾斜,倾斜角θ在30°‑60°的范围内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作用杆,适用于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位于驱动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处理盒,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作用部,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作用部用于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包括与中间杆连接的至少一个提升部,提升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面、导引面和提升面,导引面位于支撑面和提升面之间,导引面相对于支撑面倾斜,倾斜角θ在30°-60°的范围内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θ为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θ的大小与提升部在作用杆长度方向上运动的距离成反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为两个,二者之间形成空间S,动力传递装置穿过该空间。5.处理盒,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端、位于驱动端的动力传递装置和驱动端盖、以及如权利要求1-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欣闻艺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