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061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致动器,包括:镜筒;壳体,所述壳体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一和第二弹片,其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以及第四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一、第二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筒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的摄像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光学致动器的径向尺寸,尤其是Y方向的尺寸,从而便于动焦模组作为前置摄像头安装到高屏占比的智能手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学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随着双摄模组的出现,智能手机后置摄像头的拍照质量不断上升,人们也期望手机前置摄像头的拍照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虽然行业内不断通过提高前置摄像头的定焦模组的像素来提高前置摄像头的拍照质量,但是定焦模组却缺少了动焦模组所具有的灵活性,对人们使用前置摄像头的拍照距离造成一定的限制,导致拍出的很多照片都会糊掉,影响用户的拍照体验。另一方面,动焦模组需要具有光学致动器(有时也称为马达)以驱动镜头相对于感光芯片移动。增加光学致动器使得摄像模组的体积增大。而手机的紧凑型发展和手机屏占比的增加,让手机内部能够用于前置摄像模组的空间越来越小,且手机前置摄像模组的容纳空间远小于手机后置摄像头的容纳空间。这就导致现有的动焦模组难以作为前置摄像头安装到高屏占比的手机中。因此,当前迫切需要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解决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致动器,镜筒,其内侧面适于安装镜片;壳体,其具有围绕在所述镜筒外侧的壳体侧面,并且所述壳体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三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一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一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筒弹性连接;以及第二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二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筒弹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磁体和线圈组件,或者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线圈组件和磁体。其中,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为磁体,所述磁体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布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磁体布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为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组件和第二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组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线圈组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为具有镂空间隙的片状弹片。其中,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包括:第一端部,其具有承靠面以便于安装;第二端部,其具有承靠面以便于安装,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布置于靠近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位置处;以及带状连接部,其从所述第一端部曲折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其中,所述带状连接部包括适于与所述镜筒外侧面连接的承靠段,所述承靠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带状连接部其他部分的宽度。其中,所述承靠段的形状与所述镜筒的外侧面适配。其中,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的数目均为二,两个所述第一弹片分别安装在所述镜筒的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处,两个所述第二弹片也分别安装在所述镜筒的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处,其中高度是所述镜筒的轴向上的尺度。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线圈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面。其中,所述镜筒的外侧面具有向所述第一侧面凸起的第一绕线部和向所述第二侧面凸起的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线圈组件直接缠绕于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二线圈组件直接缠绕于所述第二绕线部。其中,所述壳体还具有顶盖,所述顶盖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所述镜筒适配。其中,所述光学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具有通光孔。其中,所述镜筒还包括限位结构,其适于使镜筒的运动不偏离其轴线方向;所述限位结构位于两个第一弹片之间以及两个第二弹片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以及光学致动器,其安装在所述感光组件上,并且所述光学致动器是前文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中,所述感光组件包括:线路板;感光元件,其安装在所述线路板上;以及模塑部,其形成在所述线路板上并围绕在所述感光元件,并且所述模塑部向所述感光元件延伸并接触所述感光元件;其中所述模塑部外侧面的轮廓与所述壳体外侧面的轮廓匹配。其中,所述线路板具有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交叉的第三边、以及与所述第三边相对的第四边;其中所述第一边到所述感光元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边到所述感光元件的距离和所述第四边到所述感光元件的距离;所述第二边到所述感光元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边到所述感光元件的距离和所述第四边到所述感光元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感光组件还包括: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在所述线路板上的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第一边与所述感光元件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第二边与所述感光元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侧面处于同一侧,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侧面处于同一侧。其中,所述光学致动器包括引脚,所述引脚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线路板的第四边处具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将所述线路板与连接器电连接。其中,所述引脚设置在所述光学致动器的靠近所述第四侧面的位置处。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安装于所述镜筒的内侧面。其中,所述感光组件还包括:滤色片镜座,其安装在所述模塑部的顶表面上;以及滤色片,其安装于所述滤色片镜座;其中所述光学致动器安装在所述滤色片镜座的顶表面。其中,所述模塑部的顶表面包括光学致动器承靠面和滤色片安装面,所述光学致动器承靠面到所述线路板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滤色片安装面到所述线路板表面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光学致动器,包括:载体,其呈筒状且其内侧面适于安装光学镜头;壳体,其具有围绕在所述载体外侧的壳体侧面,并且所述壳体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三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载体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一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载体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一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载体弹性连接;以及第二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载体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二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载体弹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磁体和线圈组件,或者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线圈组件和磁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至少一个技术效果:1、本技术可以减小光学致动器的径向尺寸(指垂直于镜头光轴的方向的尺寸)。2、本技术可以显著减小光学致动器Y方向(指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直角XOY坐标系中的Y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便于动焦模组作为前置摄像头安装到高屏占比的智能手机(或高屏占比的其它智能设备)中。3、本技术可以减小整个动焦摄像模组的体积,以便动焦模组作为前置摄像头安装到高屏占比的智能手机(或高屏占比的其它智能设备)中。减小整个动焦摄像模组的体积包括减小径向尺寸和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其内侧面适于安装镜片;壳体,其具有围绕在所述镜筒外侧的壳体侧面,并且所述壳体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三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一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一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筒弹性连接;以及第二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二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筒弹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磁体和线圈组件,或者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线圈组件和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其内侧面适于安装镜片;壳体,其具有围绕在所述镜筒外侧的壳体侧面,并且所述壳体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的第三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一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一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筒弹性连接;以及第二弹片,其布置于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镜筒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二弹片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筒弹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磁体和线圈组件,或者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分别为线圈组件和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元件为磁体,所述磁体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布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磁体布置于所述第二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元件为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组件和第二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组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线圈组件布置于所述镜筒外侧面的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为具有镂空间隙的片状弹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包括:第一端部,其具有承靠面以便于安装;第二端部,其具有承靠面以便于安装,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布置于靠近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位置处;以及带状连接部,其从所述第一端部曲折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连接部包括适于与所述镜筒外侧面连接的承靠段,所述承靠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带状连接部其他部分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段的形状与所述镜筒的外侧面适配。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的数目均为二,两个所述第一弹片分别安装在所述镜筒的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处,两个所述第二弹片也分别安装在所述镜筒的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处,其中高度是所述镜筒的轴向上的尺度。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线圈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外侧面具有向所述第一侧面凸起的第一绕线部和向所述第二侧面凸起的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线圈组件直接缠绕于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二线圈组件直接缠绕于所述第二绕线部。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顶盖,所述顶盖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所述镜筒适配。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具有通光孔。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还包括限位结构,其适于使镜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宇方银丽涂洪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