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飞锋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60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前端安装有清理架,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处理箱,所述清理架的顶端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安装有清理电机,所述清理电机的底端安装有清理转轴,所述清理转轴上安装有螺旋蛟龙,所述处理箱的内腔设置有滤水腔、烘干腔、挤压腔、出料腔、蓄水腔和集料腔;本发明专利技术螺旋蛟龙带动底部淤泥旋转的同时也带动淤泥的上下翻动,从而立体化对河道淤泥的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是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近年来,我国河道、水库、河塘和湖泊因无水清淤,水底有大量的泥沙、污物淤积,使得蓄水和生态能力大大下降,许多河道和水渠已被泥沙填平,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并且这些水下污泥还会产生污染,它们具有长期性、积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能够通过食物链成千百倍地富集,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因而水下污泥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工作。人工担泥的方式清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给环卫工人带来诸多不便,提高了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前端安装有清理架,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处理箱,所述清理架的顶端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安装有清理电机,所述清理电机的底端安装有清理转轴,所述清理转轴上安装有螺旋蛟龙,所述处理箱的内腔设置有滤水腔、烘干腔、挤压腔、出料腔、蓄水腔和集料腔,所述滤水腔的顶端安装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输入端连接有抽泥管,所述抽泥管的末端安装有吸泥斗,所述抽泥泵的底端出料端安装有输泥管,所述输泥管的末端伸入滤水腔内,所述滤水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呈V型设计并且所述过滤网的底端安装有输料管,所述滤水腔的侧壁均安装有排水口,所述挤压腔位于滤水腔的下方,所述输料管的末端伸入至挤压腔内,所述挤压腔与滤水腔之间设有烘干腔,所述烘干腔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安装有风叶,所述烘干腔的内腔的顶板上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风叶的上方,所述烘干腔的底端设有通风网,所述挤压腔的前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挤压推板,所述出料腔位于挤压腔的下方,所述出料腔与挤压腔之间设有下料口相连通,所述出料腔的底端设有集料腔,所述出料腔与集料腔之间设有隔板相分隔,所述隔板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通过活动轴安装在隔板上,所述集料腔的前端呈竖向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安装有传动套,所述阀门的底平面上安装有衔接座,所述传动套与衔接座之间设有拉杆相连接,所述蓄水腔位于出料腔的前侧,所述排水口处设有输水管与蓄水腔相连接,所述蓄水腔的前端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喷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箱的顶端与液压杆的底端通过连接套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箱的壳体采用防水型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网位于烘干腔与挤压腔之间,所述通风网设有若干道通风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料腔的前侧壁上设有滑轨,所述传动套通过连接块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限位在滑轨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料腔的底端设有出料电机,所述螺纹杆通过联轴器与出料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头伸入船体外,并且位于螺纹绞龙的侧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液压杆带动清理机构上下运动,进而将清理机构伸入河道底部,便于对清洁位置的掌控,螺旋蛟龙带动底部淤泥旋转的同时也带动淤泥的上下翻动,从而立体化对河道淤泥的清洁。二、抽泥泵通过抽泥管将淤泥抽离至滤水腔内,淤泥分流为两道并且沿着过滤网滑落,分流出料能够减少出料堵塞的风险,过滤网对淤泥进行分离作业,水沿着过滤网下落并且由排水口排出,淤泥则输出至挤压腔内;对淤泥进行有效的脱水处理,减少后续的加工时间,并且减少输料堵塞的风险。三、通过加热风干处理淤泥中的水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之达到半固体化的状况,并且对淤泥进行挤压排料。所述通风网位于烘干腔与挤压腔之间,所述通风网设有若干道通风孔。四、通过螺纹传动机构,带动传动套运动,继而通过拉杆带动阀门以活动轴为轴心旋转,从而达到出料的效果,完全避免出料堵塞的风险,并且大幅度提高出料效率。五、将脱水后的水输入至蓄水腔内,进行进一步增压后,对河道淤泥进行冲击,便于对吸泥的作业进行协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烘干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集料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船体、2-处理箱、3-清理架、31-液压杆、32-连接套、33-电机箱、34-清理电机、35-清理转轴、36-螺旋蛟龙、4-抽泥泵、41-抽泥管、42-吸泥斗、43-输泥管、5-滤水腔、51-过滤网、52-排水口、6-烘干腔、61-驱动电机、62-驱动轴、63-风叶、64-加热器、65-通风网、7-挤压腔、71-电动伸缩杆、72-挤压推板、73-下料口、8-出料腔、81-隔板、82-阀门、83-衔接座、84-螺纹杆、85-传动套、86-拉杆、87-滑块、88-滑轨、9-蓄水腔、91-输水管、92-增压泵、93-喷头、10-集料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前端安装有清理架3,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处理箱2,所述清理架3的顶端安装有液压杆31,所述液压杆31的底端安装有电机箱33,所述电机箱33内安装有清理电机34,所述清理电机34的底端安装有清理转轴35,所述清理转轴35上安装有螺旋蛟龙36,液压杆31带动清理机构上下运动,进而将清理机构伸入河道底部,便于对清洁位置的掌控,螺旋蛟龙36带动底部淤泥旋转的同时也带动淤泥的上下翻动,从而立体化对河道淤泥的清洁。所述处理箱2的内腔设置有滤水腔5、烘干腔6、挤压腔7、出料腔8、蓄水腔9和集料腔10,所述滤水腔5的顶端安装有抽泥泵4,所述抽泥泵4输入端连接有抽泥管41,所述抽泥管41的末端安装有吸泥斗42,所述抽泥泵4的底端出料端安装有输泥管43,所述输泥管43的末端伸入滤水腔5内,所述滤水腔5内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网51呈V型设计并且所述过滤网51的底端安装有输料管52,所述滤水腔5的侧壁均安装有排水口53,抽泥泵4通过抽泥管41将淤泥抽离至滤水腔5内,淤泥分流为两道并且沿着过滤网51滑落,分流出料能够减少出料堵塞的风险,过滤网51对淤泥进行分离作业,水沿着过滤网51下落并且由排水口排出,淤泥则输出至挤压腔7内;对淤泥进行有效的脱水处理,减少后续的加工时间,并且减少输料堵塞的风险。所述电机箱33的顶端与液压杆31的底端通过连接套32相连接,所述电机箱33的壳体采用防水型材料制成。所述挤压腔7位于滤水腔5的下方,所述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前端安装有清理架(3),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处理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架(3)的顶端安装有液压杆(31),所述液压杆(31)的底端安装有电机箱(33),所述电机箱(33)内安装有清理电机(34),所述清理电机(34)的底端安装有清理转轴(35),所述清理转轴(35)上安装有螺旋蛟龙(36),所述处理箱(2)的内腔设置有滤水腔(5)、烘干腔(6)、挤压腔(7)、出料腔(8)、蓄水腔(9)和集料腔(10),所述滤水腔(5)的顶端安装有抽泥泵(4),所述抽泥泵(4)输入端连接有抽泥管(41),所述抽泥管(41)的末端安装有吸泥斗(42),所述抽泥泵(4)的底端出料端安装有输泥管(43),所述输泥管(43)的末端伸入滤水腔(5)内,所述滤水腔(5)内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网(51)呈V型设计并且所述过滤网(51)的底端安装有输料管(52),所述滤水腔(5)的侧壁均安装有排水口(53),所述挤压腔(7)位于滤水腔(5)的下方,所述输料管(52)的末端伸入至挤压腔(7)内,所述挤压腔(7)与滤水腔(5)之间设有烘干腔(6),所述烘干腔(6)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的底端安装有驱动轴(62),所述驱动轴(62)上安装有风叶(63),所述烘干腔(6)的内腔的顶板上安装有加热器(64),所述加热器(64)位于风叶(63)的上方,所述烘干腔(6)的底端设有通风网(65),所述挤压腔(7)的前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1),所述电动伸缩杆(71)的底端安装有挤压推板(72),所述出料腔(8)位于挤压腔(7)的下方,所述出料腔(8)与挤压腔(7)之间设有下料口(73)相连通,所述出料腔(8)的底端设有集料腔(10),所述出料腔(8)与集料腔(10)之间设有隔板(81)相分隔,所述隔板(81)上设有阀门(82),所述阀门(82)通过活动轴安装在隔板(81)上,所述集料腔(10)的前端呈竖向设置有螺纹杆(84),所述螺纹杆(84)上安装有传动套(85),所述阀门(82)的底平面上安装有衔接座(83),所述传动套(85)与衔接座(83)之间设有拉杆(86)相连接,所述蓄水腔(9)位于出料腔(8)的前侧,所述排水口(53)处设有输水管(91)与蓄水腔(9)相连接,所述蓄水腔(9)的前端安装有增压泵(92),所述增压泵(92)的出水端通过导管连接有喷头(9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淤泥处理装置,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前端安装有清理架(3),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处理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架(3)的顶端安装有液压杆(31),所述液压杆(31)的底端安装有电机箱(33),所述电机箱(33)内安装有清理电机(34),所述清理电机(34)的底端安装有清理转轴(35),所述清理转轴(35)上安装有螺旋蛟龙(36),所述处理箱(2)的内腔设置有滤水腔(5)、烘干腔(6)、挤压腔(7)、出料腔(8)、蓄水腔(9)和集料腔(10),所述滤水腔(5)的顶端安装有抽泥泵(4),所述抽泥泵(4)输入端连接有抽泥管(41),所述抽泥管(41)的末端安装有吸泥斗(42),所述抽泥泵(4)的底端出料端安装有输泥管(43),所述输泥管(43)的末端伸入滤水腔(5)内,所述滤水腔(5)内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网(51)呈V型设计并且所述过滤网(51)的底端安装有输料管(52),所述滤水腔(5)的侧壁均安装有排水口(53),所述挤压腔(7)位于滤水腔(5)的下方,所述输料管(52)的末端伸入至挤压腔(7)内,所述挤压腔(7)与滤水腔(5)之间设有烘干腔(6),所述烘干腔(6)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的底端安装有驱动轴(62),所述驱动轴(62)上安装有风叶(63),所述烘干腔(6)的内腔的顶板上安装有加热器(64),所述加热器(64)位于风叶(63)的上方,所述烘干腔(6)的底端设有通风网(65),所述挤压腔(7)的前端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1),所述电动伸缩杆(71)的底端安装有挤压推板(72),所述出料腔(8)位于挤压腔(7)的下方,所述出料腔(8)与挤压腔(7)之间设有下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飞锋
申请(专利权)人:姚飞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