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刀下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37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刀下放装置,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铰接的压杆以及第一连接杆,其中,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压杆连接,通过所述压杆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运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操作简便,可以准确控制下放环刀的着力点,安全快速,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刀下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环刀下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跨度结构、小高层、高层建筑物比比皆是,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结构符合需要,对基础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回填土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而取土样送检是保障回填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回填土取样的难点就是如何安全准确的把环刀下放到压实的回填土中。现在取土一般就是用锤子把环刀敲击到压实的回填土中,但是敲击环刀时需用手按住环刀,这样敲击环刀时无法准确控制锤子的着落点,有可能被锤子敲到手,导致取样人员受伤,而且敲击环刀时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刀下放装置,可以安全快速的把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环刀下放装置,包括:支架;压杆,与所述支架铰接;以及第一连接杆,第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其中,环刀放置于回填土上,通过所述压杆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运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优选的,所述环刀下放装置还包括固定件,与所述支架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环刀。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支架是六面体框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架下侧的框架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弧形板,第一弧形板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支架连接,第二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所述环刀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两个弧形板通过可旋转螺栓连接,所述可旋转螺栓包括:螺栓头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端,所述螺栓头部的内部安装有转轴;螺杆,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且相对于所述转轴可转动,另一端设置有螺纹,与螺母配合使用。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可旋转螺栓,所述可旋转螺栓分别架在所述挂钩上。优选的,所述压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是伸缩杆。优选的,所述支架底部固定有脚踩板,通过所述脚踩板固定所述环刀下放装置。优选的,所述环刀下放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压杆与所述支撑杆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形状与所述环刀的形状相对应,且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环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杠杆原理将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不必担心手被锤子敲伤,而且操作方便,安全快速。本技术用于固定环刀的固定件采用可旋转螺栓连接,可适用不同型号的环刀,循环使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环刀下放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固定件的可旋转螺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下面结合图1至图3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所述环刀下放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环刀下放装置1000,包括:支架100、与支架100铰接的压杆200以及第一连接杆300,第一连接杆300的第一端与压杆200连接,其中,通过压杆200相对于支架100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00运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杆300的第二端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其中,压杆200可以用钢管制作而成,与支架100可以用螺栓连接,使得压杆200可以相对于支架100转动。第一连接杆300的第一端与压杆200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在环刀取土时,首先将环刀放至需要取样的土上,将所述环刀下放装置1000放至与环刀相对应的位置,下压压杆200,通过压杆200相对于支架100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00向下运动,压在环刀上,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杆300的第二端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利用杠杆原理下压压杆200,比较省力,且将第一连接杆300压在环刀上,进而推动环刀至回填土中,可以准确控制下放环刀的着力点,安全快速。优选地,第一连接杆300的第二端连接有盖板310,盖板310的形状与环刀的形状相对应,且盖板310覆盖环刀,第一连接杆300运动时带动盖板310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盖板310可以是焊接在第一连接杆300第二端的圆形钢片,增大与环刀的接触面积,环刀受力均匀,更好的把环刀压入回填土中。优选地,第一连接杆300的第二端也可以直接焊接一字型或者十字型的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能够架设在环刀上,第一连接杆300运动时带动第三连接杆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为了防止下压压杆时,环刀下放装置1000的晃动而导致压杆有所偏移,优选地,所述环刀下放装置1000中的支架100底部固定有脚踩板110,通过脚踩所述脚踩板110固定环刀下放装置1000。如图1所示,支架100可以是六面体框架,两个脚踩板110分别固定在支架下侧的两个横向连接杆101的外侧边。优选地,所述环刀下放装置1000还包括支撑杆120,支撑杆120与支架100固定,压杆200与支撑杆120铰接,进而相对于支架100转动。支撑杆120上可以设置转轴,压杆200通过转轴与支撑杆120连接,相对于支撑杆120转动。支撑杆120还可以提升压杆200与支架100的连接点,进而提升环刀下放装置1000的整体高度。为了防止在下压压杆时可能导致环刀的晃动,优选地,所述环刀下放装置1000还包括固定件400,与支架100连接,用于固定环刀。如图1所示,支架100可以是六面体框架,优选为圆钢和钢管焊接制作而成,坚固实用,固定件400与支架100下侧的框架梁102连接。图2是本技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固定件400包括两个弧形板,第一弧形板410和第二弧形板420,其中,第一弧形板410通过第二连接杆440与支架100连接,第二弧形板420与第一弧形板410连接,环刀放置于第一弧形板410与第二弧形板420之间,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弧形板的距离,固定环刀,防止压杆下压时环刀偏移。优选地,第一弧形板410和第二弧形板420通过可旋转螺栓430连接。进一步地,优选地,与所述支架100连接的第一弧形板410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411,第二弧形板420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旋转螺栓430,通过可旋转螺栓430分别架在挂钩411上,连接第一弧形板410和第二弧形板420,通过与可旋转螺栓430相配合的螺母434调整第一弧形板410和第二弧形板420的距离,从而固定环刀,且可适应不同规格的环刀,循环使用,节约成本。此外,与所述支架100连接的第一弧形板410的两端也可以设置成吊耳形式,在吊耳上设置有与可旋转螺栓430相配合的螺纹孔,可旋转螺栓430穿过所述螺纹孔连接第一弧形板410和第二弧形板420,通过螺母434调整第一弧形板410和第二弧形板420的距离。图3是本技术可旋转螺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可旋转螺栓430包括:螺栓头部431,固定在第二弧形板420的两端,内部安装有转轴432;螺杆433,一端与转轴43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螺纹,与螺母434配合使用。螺杆433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环刀下放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刀下放装置,环刀放置于回填土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刀下放装置包括:支架;压杆,与所述支架铰接;以及第一连接杆,第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其中,通过所述压杆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运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刀下放装置,环刀放置于回填土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刀下放装置包括:支架;压杆,与所述支架铰接;以及第一连接杆,第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其中,通过所述压杆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运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推动环刀下放至回填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刀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与所述支架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环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刀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是六面体框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架下侧的框架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刀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弧形板,第一弧形板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支架连接,第二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所述环刀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刀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弧形板通过可旋转螺栓连接,所述可旋转螺栓包括:螺栓头部,固定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