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30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轧碱槽、绷布装置、第二轧碱槽、伸幅装置、冲洗吸碱装置、去碱蒸箱、平洗装置,第一轧碱槽和第二轧碱槽之间设置有循环装置,所述过滤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循环泵,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一轧碱槽、第二轧碱槽均连通,第二管道和第一轧碱槽、第二轧碱槽均连通,且第一轧碱槽、第一管道、第二轧碱槽、第二管道形成闭合回路,循环泵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用于给循环管道内的碱液提供循环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具有进步性和实质性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为增加棉纤维的持久性光泽和对染料的亲和力以及提高织物尺寸的稳定性,需要对棉纤维进行碱处理,即丝光处理。丝光处理采用丝光装置进行。现有的丝光机包括布铗丝光机、直辊丝光机和液氨丝光机。影响织物丝光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碱液浓度灯。碱液浓度的均匀性、织物浸透性、轧车轧液均匀性将直接影响织物丝光效果。织物浸透性就是要使得碱液充分浸渍织物、碱液浓度的均匀性则需要保持轧槽内碱液浓度均匀一致。为了保证丝光过程中碱液浓度的均匀性,必须首先确保碱液浓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该装置系统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进,能够保证轧槽内的碱液充分流动,使得轧槽内的碱液浓度能够保持均匀一致,解决现有轧槽内碱液浓度均匀性无法充分保持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轧碱槽、绷布装置、第二轧碱槽、伸幅装置、冲洗吸碱装置、去碱蒸箱、平洗装置,第一轧碱槽和第二轧碱槽之间设置有循环装置,所述过滤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循环泵,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一轧碱槽、第二轧碱槽均连通,第二管道和第一轧碱槽、第二轧碱槽均连通,且第一轧碱槽、第一管道、第二轧碱槽、第二管道形成闭合回路,循环泵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用于给循环管道内的碱液提供循环动力。本技术的设置构思在于:第一轧碱槽和第二轧碱槽之间如果是单向流动,则随着碱液附着在织物上,碱液的浓度必将逐渐减小,碱液的浓度就无法保持均匀性。而在第一轧碱槽和第二轧碱槽之间设置循环装置,能够使得第一轧碱槽内的碱液和第二轧碱槽内的碱液不断进行循环流通,使得二者的碱液保持一致,避免了碱液浓度不均匀情况的产生。第一管道和第一轧碱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在槽内由于织物上会有毛羽掉落到第一轧碱槽内,因此避免毛羽等杂质堵塞第一管道,也为了避免将毛羽杂质带到第二轧碱槽内,因此需要在第一管道和第一轧碱槽内设置过滤网。第二管道和第二轧碱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第一轧碱槽包括槽本体,槽本体内设置有位于上方的上导辊层、位于中部的中导辊层、位于下方的下导辊层,上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上导辊,中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中导辊、下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下导辊,上导辊、中导辊、下导辊均错位排布。织物浸透性也是影响丝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第一轧碱槽内设置有三种导辊,以增加织物在槽本体内的浸渍时间。第二轧碱槽包括槽本体,槽本体内设置有位于上方的上导辊层、位于中部的中导辊层、位于下方的下导辊层,上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上导辊,中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中导辊、下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下导辊,上导辊、中导辊、下导辊均错位排布。上导辊的直径小于中导辊的直径。为了增加织物在槽本体内的浸渍时间,可将中导辊的直径适当设置较大,能够增加织物在中导辊上的缠绕面积。下导辊的直径小于中导辊的直径。第一过滤网为橡胶网。第二过滤网为橡胶网。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为耐碱橡胶管道。第一管道的两端管径大于中部管径,第二管道的两端管径大于中部管径。将第一管道设置成管径变化的管道,能够加快碱液在管道上的流动,从而能够加快不同碱液的混合速度,从而快速保持碱液的溶液均匀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轧碱槽和第二轧碱槽之间设置循环装置,能够使得第一轧碱槽内的碱液和第二轧碱槽内的碱液不断进行循环流通,使得二者的碱液保持一致,避免了碱液浓度不均匀情况的产生。本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具有进步性和实质性特点。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3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第一轧碱槽,11-上导辊,12-中导辊,13-下导辊,2-绷布装置,3-第二轧碱槽,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轧碱槽1、绷布装置2、第二轧碱槽3、伸幅装置、冲洗吸碱装置、去碱蒸箱、平洗装置,第一轧碱槽1和第二轧碱槽3之间设置有循环装置,所述过滤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循环泵6,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第一管道4和第一轧碱槽1、第二轧碱槽3均连通,第二管道5和第一轧碱槽1、第二轧碱槽3均连通,且第一轧碱槽1、第一管道4、第二轧碱槽3、第二管道5形成闭合回路,循环泵6设置在第二管道5上用于给循环管道内的碱液提供循环动力。本技术的设置构思在于:第一轧碱槽1和第二轧碱槽3之间如果是单向流动,则随着碱液附着在织物上,碱液的浓度必将逐渐减小,碱液的浓度就无法保持均匀性。而在第一轧碱槽1和第二轧碱槽3之间设置循环装置,能够使得第一轧碱槽1内的碱液和第二轧碱槽3内的碱液不断进行循环流通,使得二者的碱液保持一致,避免了碱液浓度不均匀情况的产生。实施例2第一管道4和第一轧碱槽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在槽内由于织物上会有毛羽掉落到第一轧碱槽1内,因此避免毛羽等杂质堵塞第一管道4,也为了避免将毛羽杂质带到第二轧碱槽3内,因此需要在第一管道4和第一轧碱槽1内设置过滤网。第二管道5和第二轧碱槽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实施例3图2所示,第一轧碱槽1包括槽本体,槽本体内设置有位于上方的上导辊层、位于中部的中导辊层、位于下方的下导辊层,上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上导辊11,中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中导辊12、下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下导辊13,上导辊11、中导辊12、下导辊13均错位排布。织物浸透性也是影响丝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第一轧碱槽1内设置有三种导辊,以增加织物在槽本体内的浸渍时间。第二轧碱槽3包括槽本体,槽本体内设置有位于上方的上导辊层、位于中部的中导辊层、位于下方的下导辊层,上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上导辊11,中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中导辊12、下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下导辊13,上导辊11、中导辊12、下导辊13均错位排布。上导辊11的直径小于中导辊12的直径。为了增加织物在槽本体内的浸渍时间,可将中导辊12的直径适当设置较大,能够增加织物在中导辊12上的缠绕面积。下导辊13的直径小于中导辊12的直径。第一过滤网为橡胶网。第二过滤网为橡胶网。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均为耐碱橡胶管道。第一管道4的两端管径大于中部管径,第二管道5的两端管径大于中部管径。将第一管道4设置成管径变化的管道,能够加快碱液在管道上的流动,从而能够加快不同碱液的混合速度,从而快速保持碱液的溶液均匀性。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轧碱槽(1)、绷布装置(2)、第二轧碱槽(3)、伸幅装置、冲洗吸碱装置、去碱蒸箱、平洗装置,第一轧碱槽(1)和第二轧碱槽(3)之间设置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循环泵(6),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第一管道(4)和第一轧碱槽(1)、第二轧碱槽(3)均连通,第二管道(5)和第一轧碱槽(1)、第二轧碱槽(3)均连通,且第一轧碱槽(1)、第一管道(4)、第二轧碱槽(3)、第二管道(5)形成闭合回路,循环泵(6)设置在第二管道(5)上用于给循环管道内的碱液提供循环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轧碱槽(1)、绷布装置(2)、第二轧碱槽(3)、伸幅装置、冲洗吸碱装置、去碱蒸箱、平洗装置,第一轧碱槽(1)和第二轧碱槽(3)之间设置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循环泵(6),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第一管道(4)和第一轧碱槽(1)、第二轧碱槽(3)均连通,第二管道(5)和第一轧碱槽(1)、第二轧碱槽(3)均连通,且第一轧碱槽(1)、第一管道(4)、第二轧碱槽(3)、第二管道(5)形成闭合回路,循环泵(6)设置在第二管道(5)上用于给循环管道内的碱液提供循环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4)和第一轧碱槽(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管道(5)和第二轧碱槽(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碱液浓度均匀性的丝光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轧碱槽(1)包括槽本体,槽本体内设置有位于上方的上导辊层、位于中部的中导辊层、位于下方的下导辊层,上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上导辊(11),中导辊层均匀排布有多个互相平行的中导辊(1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强石岷山文其龙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