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桶洗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19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浸泡程序的双桶洗衣机,它的洗涤控制器由外壳、主轴、动力装置、主触点控制装置、分控触点控制装置和浸泡程序控制装置构成,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发条、一组传动齿轮、擒纵轮和摆子;所述的主触点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凸轮和主控制动静臂,臂上设有与主控制凸轮外圆周相接触的顶针;所述的分控触点控制装置包括正反转控制凸轮、正反转控制臂以及一个顶推装置。(*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洗衣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桶洗衣机。现有的双桶洗衣机,由控制壳座、箱体和底座构成,底座上设有洗涤电机和脱水电机,箱体内设有洗涤桶和脱水桶,洗涤桶底部设有波轮,洗涤桶和脱水桶上分别设有盖板,控制壳座上依次设有进水管、洗涤控制器和脱水控制器。所述的洗涤控制器由外壳、主轴、动力装置、主触点控制装置和分控触点控制装置构成,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发条、一组传动齿轮、擒纵轮和摆子;所述的主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主轴上的主控制凸轮、设在外壳内的主控制动臂和主控制静臂,主控制动臂上与主控制凸轮对应位置设有顶针,顶针的端部与主控制凸轮外圆周相接触,所述的主控制动臂与主控制静臂上分别设有主控制动触点和主控制静触点,两触点位置相对;所述的主控制凸轮上开有一对应终点位置的凹槽;所述的分控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支轴上的正转控制凸轮和反转控制凸轮、正转控制臂和反转控制臂以及一个顶推装置,所述的顶推装置一侧与正、反转控制臂相接触,另一侧与正、反转凸轮的外圆周相接触;所述的正、反转控制臂上分别设有正转控制动触点和反转控制动触点,所述的外壳内还设有一转接臂,该转接臂的一端与主控制臂电连接,另一端设有正反转控制静触点,分别与正、反转控制动触点相对。该洗涤控制器是利用主控制凸轮来控制主控制动、静触的开合,进而来控制洗涤电机的工作时间,利用正、反转凸轮来控制洗涤电机的正、反转通断周期。这种结构的洗衣机,因其洗涤控制器的主控制凸轮只有一个对应终点位置的凹槽,因此使用时将洗涤控制器上好发条后,便直接进入洗涤程序,这样在洗涤过程开始时,洗涤剂并未充分溶解,洗涤剂的利用率低。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浸泡程序的双桶洗衣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桶洗衣机,包括洗涤控制器,所述的洗涤控制器包括外壳、主轴、动力装置、主触点控制装置和分控触点控制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发条、一组传动齿轮、擒纵轮和摆子;所述的主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主轴上的主控制凸轮、设在外壳内的主控制动臂和主控制静臂,主控制动臂上与主控制凸轮对应位置设有顶针,顶针的端部与主控制凸轮外圆周相接触,所述的主控制动臂与主控制静臂上分别设有主控制动触点和主控制静触点,两触点位置相对;所述的主控制凸轮上开有一对应终点位置的凹槽;所述的分控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支轴上的正转控制凸轮和反转控制凸轮、正转控制臂和反转控制臂以及一个顶推装置,所述的顶推装置一侧与正、反转控制臂相接触,另一侧与正、反转凸轮的外圆周相接触;所述的正、反转控制臂上分别设有正转控制动触点和反转控制动触点,所述的外壳内还设有一转接臂,该转接臂的一端与主控制臂电连接,另一端设有正反转控制静触点,分别与正、反转控制动触点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涤控制器外壳内还设有浸泡程序控制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洗涤控制器的顶推装置包括设置在另一支轴上的正转中间控制臂和反转中间控制臂,所述的支轴固定在外壳内,所述的正转中间控制臂两侧设有顶针分别与正转控制臂和正转控制凸轮外圆周相接触,所述的反转中间控制臂两侧设有顶针分别与反转控制臂和反转控制凸轮外圆周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洗涤控制器的浸泡程序控制装置包括设在主轴上的浸泡程序控制凸轮和设在另一支轴上的浸泡程序控制臂,所述的支轴设在外壳内,所述的浸泡程序控制臂两侧分别设有与正、反转控制臂或正、反转中间控制臂相接触的外侧顶针和与浸泡程序控制凸轮外圆周相接触的内侧顶针,所述的浸泡程序控制凸轮的对应断开状态的凸块在洗涤控制器满量程返回时正好与浸泡程序控制臂的内侧顶针相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洗涤控制器浸泡程序控制凸轮的凸块上还开设有对应接通状态的凹槽。设有浸泡程序控制装置的洗涤控制器,可以在进入洗涤程序之前增设了一个浸泡程序,使洗涤剂充分溶解,提高洗涤剂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洗涤剂充分进入衣物内,提高衣物的洗净度,减小衣物的磨损率。在浸泡程序控制凸轮上开设对应于接通位置的凹槽,可以在浸泡程序过程中进行短时间的转动,有利于洗涤剂的充分溶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被洗衣物的洗净度,尤其适合洗涤较脏或较硬的衣物。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洗涤控制器的展开图。图2是洗涤控制器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另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7是洗涤控制器与洗涤电机的线路连接图。图8是洗涤电机的运行程序图。双桶洗衣机,由控制壳座、箱体和底座构成,底座上设有洗涤电机和脱水电机,箱体内设有洗涤桶和脱水桶,洗涤桶底部设有波轮,波轮通过行星减速器与洗涤电机相连,洗涤桶和脱水桶上分别设有盖板,控制壳座上依次设有进水管、洗涤控制器和脱水控制器。参照图1、2、3,洗涤控制器,由下壳1、上壳2、主轴16、动力装置、主触点控制装置、分控触点控制装置和浸泡程序控制装置构成。动力装置包括发条17、一组传动齿轮5、擒纵轮14和摆子13,主轴16设在外壳中间部位,一端伸出下壳1,另一端插入上壳2所设肓孔内,在该端部设有一发条钩15;发条17盘绕在主轴16上,并嵌入上壳2所设凹槽内,向内的一端与发条钩15相连,另一端与上壳2相连;主轴16上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后面依次设有一组传动齿轮5、擒纵轮14和摆子13。主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主轴16上的主控制凸轮4、设在外壳内一侧的主控制动臂35和主控制静臂37,主控制动臂35和主控制静臂37的一端固定在隔离片10上,另一端分别设有主控制动触点36和主控制静触点40,两触点位置相对,主控制动臂35上与主控制凸轮4对应位置设有顶针45,顶针45的端部与主控制凸轮4的外圆周相接触;主控制凸轮4上开有一对应终点位置的凹槽。分控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支轴6上的正转控制凸轮7和反转控制凸轮8、设在外壳另一侧的正转控制臂19和反转控制臂20以及一个顶推装置,顶推装置由设置在另一支轴26上的正转中间控制臂30和反转中间控制臂31,支轴26固定在外壳内,正转中间控制臂30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顶针32、28,顶针28的端部与正转控制臂19相接触,顶针32的端部和正转控制凸轮7的外圆周相接触,反转中间控制臂31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顶针33、29,顶针29的端部与反转控制臂20相接触,顶针33的端部和反转控制凸轮8外圆周相接触。外壳内还设有一转接臂23,转接臂23的一端固定在隔离片10上并与主控制静臂37电连接,另一端设有正、反转控制静触点24、25,静触点24、25分别与正、反转控制动触点21、22相对;正、反转控制凸轮7、8上交替设有对应于断开状态的凸起和对应于接通状态的凹槽,正转控制凸轮7的接通凹槽与反转控制凸轮8的接通凹槽相位错开。浸泡程序控制装置包括设在主轴16上的浸泡程序控制凸轮18和设在另一支轴27上的浸泡程序控制臂42,支轴27设在外壳内,浸泡程序控制臂42两侧分别设有与正、反转中间控制臂相接触的外侧顶针43和与浸泡程序控制凸轮18外圆周相接触的内侧顶针44。浸泡程序控制凸轮18的对应断开状态的凸块在洗涤控制器满量程返回时正好与浸泡程序控制臂42的内侧顶针44相对。主控制动臂35、主控制静臂37、转接臂23、正转控制臂19和反转控制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桶洗衣机,包括洗涤控制器,所述的洗涤控制器包括外壳、主轴(16)、动力装置、主触点控制装置和分控触点控制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发条(17)、一组传动齿轮(5)、擒纵轮(14)和摆子(13);所述的主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主轴(16)上的主控制凸轮(4)、设在外壳内的主控制动臂(35)和主控制静臂(37),主控制动臂(35)上与主控制凸轮(4)对应位置设有顶针(45),顶针(45)的端部与主控制凸轮(4)外圆周相接触,所述的主控制动臂(35)与主控制静臂(37)上分别设有主控制动触点(36)和主控制静触点(40),两触点位置相对;所述的主控制凸轮(4)上开有一对应终点位置的凹槽;所述的分控触点控制装置包括设在支轴(6)上的正转控制凸轮(7)和反转控制凸轮(8)、正转控制臂(30)和反转控制臂(31)以及一个顶推装置,所述的顶推装置一侧与正、反转控制臂(30,31)相接触,另一侧与正、反转凸轮(7,8)的外圆周相接触;所述的正、反转控制臂(30,31)上分别设有正转控制动触点(21)和反转控制动触点(22),所述的外壳内还设有一转接臂(23),该接臂(23)的一端与主控制动臂(35)电连接,另一端设有正反转控制静触点(24,25),分别与正、反转控制动触点(21,22)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涤控制器外壳内还设有浸泡程序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春耕奚文伟毛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