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及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498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及安装方法,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面均布设置有呈周向排列的若干滑道,滑道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组卡口;滑道内设置有滑块,滑块的一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与卡口相适配的卡块,滑块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包括杆筒、连接杆和第一弹性元件;杆筒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贯通孔的两端均分别与连接杆间隙配合,贯通孔内设置有介于俩连接杆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梯底坑的底面设置底板,并通过缓冲杆分别与底板和顶板转动连接,最后在顶板上分别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和凹形板箱,可有效的为滑移下坠的电梯提供支撑和缓冲,并保护了电梯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Protection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elevator bottom pit maintenan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tective device and an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overhauling an elevator bottom pit,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vator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plurality of slideways arranged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clamp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lideway; a slider is arranged in the slideway, a clamp adapted to the clamp opening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relative side of the slider, and a buffer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rod barrel by rotating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lider;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elastic element are arranged in the rod barrel,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through hole are respe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gap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elastic element between the two connecting rods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The invention sets the bottom plate on the bottom of the elevator bottom pit, and rotates and connects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top plat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buffer rod, and finally sets the second elastic element and the concave plate box on the top plate,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vide support and cushion for the sliding and falling elevator, and protects the life safety of the elevator maintenance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电梯运行需要定期的检修和日常维护,在做维护和检修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电梯检修人员进入到电梯底坑进行操作,由于电梯检修人员工作时,所处的位置是位于电梯底,如果电梯轿厢因故障突然发生滑移下坠,容易压伤维修人员,严重可能造成性命危险,存在严重的人身安全威胁,这样,必须要有一个控制电梯滑移的安全保护措施,为保证电梯底坑检修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作业风险,在电梯底坑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实为必要。目前,市场上的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大多绑定在滑轨上,不能够为滑移下坠的电梯提供安全的支撑点,且支撑电梯和缓冲电梯的效果不理想,不能够有效的保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及安装方法,通过在电梯底坑的底面设置底板,并通过缓冲杆分别与底板和顶板转动连接,最后在顶板上分别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和凹形板箱,可有效的为滑移下坠的电梯提供支撑和缓冲,解决了现有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不能够为电梯提供安全的支撑点以及支撑和缓冲电梯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均布设置有呈周向排列的若干滑道,所述滑道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组卡口;所述滑道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与卡口相适配的卡块,所述滑块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包括杆筒、连接杆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杆筒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两端均分别与连接杆间隙配合,所述贯通孔内设置有介于俩连接杆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杆筒底端的连接杆与滑块顶面转动连接,位于杆筒顶端的连接杆与顶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顶板上套接有凹形板箱,所述顶板的顶面和凹形板箱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弹性元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周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内直径与杆筒的外直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或气压杆。进一步地,所述凹形板箱的侧板底面上焊接有挡板框。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框和顶板均为正方体结构,所述挡板框内边长比顶板的边长小20mm~50mm。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为矩形板或三角形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滑块顶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圆板,所述支撑圆板的直径比杆筒的内直径小10mm~30mm。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底板平整的放置在底坑的底面内壁上,并使底板与电梯的底面中心相对应,并在若干滑道内均放置滑块;步骤二:在杆筒内放置第一弹性元件,并在杆筒的两端分别安装连接杆,至此缓冲杆组装完成;步骤三:将缓冲杆一端的连接杆与滑块的顶面转动连接,将缓冲杆另一端的连接杆与缓冲杆上方的顶板底面转动连接;步骤四:在顶板的顶面均布安装若干第二弹性元件,并在顶板上扣接凹形板箱,使第二弹性元件位于顶板和凹形板箱之间,在凹形板箱的侧板底面上焊接挡板框。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梯底坑的底面设置底板,并通过缓冲杆分别与底板和顶板转动连接,最后在顶板上分别设置第二弹性元件和凹形板箱,可有效的为滑移下坠的电梯提供支撑,并通过缓冲杆和第二弹性元件来为电梯提供缓冲,保护了电梯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滑道上设置若干组卡口,并在滑块上设置与卡口相适配的卡块,可有效的调节滑块在滑道上的位置,进而调节底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可有效的根据电梯底坑的实际情况对滑块在滑道上的位置进行调节,有效的利用了电梯底坑的空间,方便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板和凹形板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板,2-滑块,3-缓冲杆,4-顶板,5-凹形板箱,101-滑道,102-卡口,201-卡块,301-杆筒,302-连接杆,303-第一弹性元件,3011-贯通孔,3021-挡环,501-挡板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设置”、“端”、“顶”、“中”、“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为正三角形板,底板1的顶面均布设置有呈周向排列的三条滑道101,滑道101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三组卡口102。滑道101内设置有滑块2,滑块2的一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与卡口102相适配的卡块201,可根据电梯环境状况以及空间大小,使滑块2在滑道101上调节,方便检修人员进行检修,滑块2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缓冲杆3。缓冲杆3包括杆筒301、连接杆302和第一弹性元件303;杆筒301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3011,贯通孔3011的两端均分别与连接杆302间隙配合,贯通孔3011内设置有介于俩连接杆302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303,位于杆筒301底端的连接杆302与滑块2顶面转动连接,位于杆筒301顶端的连接杆302与顶板4的底面转动连接,当缓冲杆3受到压力时,杆筒301顶部的连接杆302将挤压杆筒301内的第一弹性元件303,将杆筒301顶部的连接杆302承受的压力,被第一弹性元件303吸收的同时,将剩余的压力传递给杆筒301底部的连接杆302,进而将力传递到底板1,有效的为滑移下坠的电梯提供支撑力和缓冲力。顶板4上套接有凹形板箱5,顶板4的顶面和凹形板箱5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二弹性元件,凹形板箱5可有效的与滑移下坠的电梯进行接触,避免单点接触造成的大压力。其中,连接杆302的周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挡环3021,挡环3021的内直径与杆筒301的外直径相等,挡环3021可有效的阻挡杆筒301的移动。其中,第一弹性元件303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或气压杆。其中,凹形板箱5的侧板底面上焊接有挡板框501,挡板框501可有效的将顶板4锁在凹形板箱5内,避免顶板4与凹形板箱5发生脱落。其中,挡板框501和顶板4均为正方体结构,挡板框501内边长比顶板4的边长小30mm。其中,底板1为矩形板或三角形板。其中,连接杆302一端与滑块2顶面转动连接,连接杆302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圆板,支撑圆板的直径比杆筒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均布设置有呈周向排列的若干滑道(101),所述滑道(101)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组卡口(102);所述滑道(101)内设置有滑块(2),所述滑块(2)的一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与卡口(102)相适配的卡块(201),所述滑块(2)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缓冲杆(3);所述缓冲杆(3)包括杆筒(301)、连接杆(302)和第一弹性元件(303);所述杆筒(301)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3011),所述贯通孔(3011)的两端均分别与连接杆(302)间隙配合,所述贯通孔(3011)内设置有介于俩连接杆(302)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303),位于杆筒(301)底端的连接杆(302)与滑块(2)顶面转动连接,位于杆筒(301)顶端的连接杆(302)与顶板(4)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顶板(4)上套接有凹形板箱(5),所述顶板(4)的顶面和凹形板箱(5)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均布设置有呈周向排列的若干滑道(101),所述滑道(101)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组卡口(102);所述滑道(101)内设置有滑块(2),所述滑块(2)的一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与卡口(102)相适配的卡块(201),所述滑块(2)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缓冲杆(3);所述缓冲杆(3)包括杆筒(301)、连接杆(302)和第一弹性元件(303);所述杆筒(301)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3011),所述贯通孔(3011)的两端均分别与连接杆(302)间隙配合,所述贯通孔(3011)内设置有介于俩连接杆(302)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303),位于杆筒(301)底端的连接杆(302)与滑块(2)顶面转动连接,位于杆筒(301)顶端的连接杆(302)与顶板(4)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顶板(4)上套接有凹形板箱(5),所述顶板(4)的顶面和凹形板箱(5)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弹性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02)的周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挡环(3021),所述挡环(3021)的内直径与杆筒(301)的外直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3)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或气压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底坑检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板箱(5)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杰彭博张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迅立达智能装备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