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411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洗衣方法是通过泵(18:53)和软管(17:52)从缸(14:49)中排出并循环洗液,由喷洒口(21:56)将洗液全部喷到织品(34:69)上.将加入缸(8:43)中的洗液量按重量比调至大于待洗织品(34;69)量的3至8倍,喷洒洗液至织品(34:69)上进行洗涤.在洗涤时将加入之洗涤量按重量比调至待洗织品(34:69)的约3至8倍,就能获得优异的洗涤效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改进了的以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使之能大大减少使用洗液。作为用洗衣机洗涤织品的传统方法,有日本专利公开No.61791/1983与日本技术公开No.870/1985中提出的洗涤方法。在上述两项专利中涉及的传统洗衣机的设计中,在洗涤缸内分别使用了大量的洗液,在额定重量时,此种洗液重量要比织品约大10至13倍;而当织品的重量小于额定重量时,洗液重量要比织品约大30倍。传统的洗衣方法中还用到了这样的方法,为日本技术No.870/1985中所公开的,借助于断续器,在洗液中对织品进行搅拌而进行洗涤。但是,按照上述这两种洗衣方法,由于织品是浮在洗液之上,织品的摩擦以及膨胀和收缩作用就很小,因而这种洗涤主要靠织品与断续器或与搅拌翼间作直接接触而引起的摩擦来进行。在采用日本专利公开No.61791/1983所示结构的传统洗衣机中,它的洗衣指数示明于图2中。在图2中,曲线B2表明一种实验型洗衣机的洗涤指数,这种洗衣机是通过改进一种无洗液喷洒,耗水量少的洗衣机而构制成的;而点B1表明传统型洗衣机的洗涤指数,这就是说,当供水量相对织品重量之比约为11倍时,它具有图2所示的洗涤指数。因此,在那些传统的洗涤方法中,并未对接触频率高与接触频率低的织品间所发生的洗涤不一致现象进行过充分的考虑,也没有足够重视减少冲洗水的用量、洗涤剂的用量、加入和排出洗液的时间以及洗涤过程所必须的时间等因素。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使之达到良好的洗涤效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以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使所用的洗液中的洗涤水量能够较少。以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包括以下各步将预定数量的织品置于洗涤缸中;在洗涤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液;转动洗涤缸中设置的搅拌翼;使洗涤缸中的洗液经再循环;将再循环过的洗液供应给洗涤缸。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以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即把加入到洗涤缸中的洗液(洗涤水加洗涤剂)量,调节到待洗的织品按重量比的约3至8倍以上,然后进行洗涤,同时将洗涤液喷洒到织品上。再通过在洗涤时将供给洗涤缸中的洗液调节到按重量比的织品量之3至8倍,就能防止织品漂浮在洗液之上或浮起于洗液之中,因而可以促进织品的摩擦以及膨胀与收缩作用,同时加大了由搅拌翼叶片引起的直接摩擦影响。此外,由于在洗涤缸的壁表面上设有突起件或突出的线道部分,会引起适当的阻滞效应与搅拌效应,这样,因为促进了织品位置变换,能使洗液喷洒到上述效应引起的处于暴露状态的织品整个部分上,从而可使这些织品在洗涤时总能为必要而充分数量的洗液所浸渍。结果,在强烈的摩擦以及膨胀与收缩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由少量的洗液而获取优异的洗涤效果。本专利技术即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以洗衣机进行织品洗涤的方法,它具有良好的洗衣效能,同时省水,所用的洗液的洗涤水量是较少的,在实际应用中能产生极佳的效果。图1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自旋式洗衣机的纵剖面图。图2中的曲线图是对传统型、试验型以及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方法的洗涤指数所作的比较。图3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自旋式洗衣机的纵剖面图。下面对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为示意性纵剖面图,表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用洗衣机,为一种自旋式的自动洗衣机。在图1中,于洗衣机的顶上设有一操作自旋式洗衣机(以后即称作为洗衣机)的定时器1。在起到转轴作用的支点3上有一个可顺它向上掀起的盖2。有一根连接管4与供水管(未示明)的连接部件5相连,同时为洗涤与自旋用单缸8(以后称作洗涤缸)与一外缸14配备有一供水部件22。此洗涤缸的内径约为410毫米。在外缸14的上方分别设有放入织品的口6以及防制织品落入洗涤缸8与外缸14之间的盖7。在洗涤缸8的壁表面上设有一批孔9,用在旋转作业期间将水排出,还有一个平衡圈10,用在旋转作业时使洗涤缸8平稳地转动。在搅拌翼11上设有叶片,包括立叶片12和小叶片13。这些主叶片12与小叶片13起到搅拌织品的作用,凭借主叶片12与小叶片13直接造成的织品34的摩擦,以及织品34本身的摩擦与胀缩作用来进行洗涤。此搅拌翼11以约180~190转/分的转速作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地转动。搅拌翼11的直径约320毫米。悬壁15a与15b用来通过弹簧16弹性地支承住外缸14。连接软管17与外缸14底上的入口35相通,用来使马达19带动的抽水泵18所排出的洗液循环(洗涤水加洗涤剂),同时通过喷洒口21将全部的洗液喷淋到洗涤缸8的织品34上。在外缸14的外围分别安装有洗衣机的外框架20和背盖23。轴24接受马达30通过皮带27、马达皮带轮28、从动轮29以及离合器与减速部件26输给的功率,然后把它传给搅拌翼11。根据控制部件(未示明)的指令控制上述离合器的动作,使空心轴25在旋转作业时以高速转动着洗涤缸8。在外框架20上分别设有支承马达30的支杆31和支承洗衣机的支座32a与32b。在洗涤缸8壁面上设有上下延伸的突起线道33。搅拌翼11主叶片12的直径取定为洗涤缸8内径的0.4至0.8倍。上述范围是在保证不显著降低洗涤效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取得的。在上述洗衣机的结构下,当将织品34置入洗涤缸8后,此洗衣机即自动加入相当于织品34重量3至8倍的洗涤剂与水,然后开始转动搅拌翼11。此时,抽水泵开始工作,从喷洒口21将洗液喷淋于织品34之上。这样,在织品34已为洗液充分浸渍时,此洗衣机即可从事洗涤工作。上述实施例中洗涤方法的主要内容如下。当织品34的重量为4公斤(额定重量时),将洗涤缸8的洗液量调到从12升至32升。此洗液量的调节是通过一压力开关(图中未示明)进行的。此压力开关起到调节洗液高度的作用。洗液通过抽水泵18、连接软管17与喷洒口21喷入洗涤缸8,并从外缸14的底部进行循环。洗涤时间约10分钟。洗涤周期中所用搅拌翼11的换向周期确定为顺时针方向,0.3秒(关),0.6秒(开);反时针方向,0.3秒(关),0.6秒(开)。此时,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所用的洗液量比传统洗衣机所用的少,织品34就不会象传统洗衣机中的情形,漂浮于洗液之上。这样,织品34的摩擦以及膨胀与收缩作用就会较大些。除了因搅拌翼11直接引起的对织品的摩擦作用较大之外,因搅拌翼11与壁面的突起线道33引起的相互作用也会促进织品34的翻转和交替。据此,由于增大了全部织品34的摩擦以及膨胀与收缩作用,就能洗涤得更为均匀并取得减少洗涤时间之类的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洗液面而节省了洗涤水与洗涤剂、减少了供水与排水时间等。除此,在洗涤期间外,用来喷洒洗液的抽水泵18还起到这样的辅助作用,它可用于多重目的如吸抽洗涤缸中的水或将水排到较高位置处。图2就用上述洗衣机进行的洗衣方法,对本专利技术的类型同传统型与实验型之间的洗涤指数作了比较。在图2中,曲线A表示与本专利技术类型有关的洗衣机的洗涤指数。下面将描述的本实施例的洗衣机(实线)设计成在下述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洗涤指数,在此范围内,所加水的体积(在图中的两条点划线之间)小于传统型的洗衣机(以-×号表示),通过将传统型的改进为耗水少型的(无洗液喷洒),而构制成一种实验型的洗衣机(虚线)。除此,与本专利技术方法有关的洗衣机的效能不同还表现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搅拌翼11所用的叶片,在直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包括以下各步:将预定量的织品(34;69)放入洗涤缸(8;43)内;将预定量的洗液加入上述洗涤缸(8;43)中;转动设置在此洗涤缸(8;43)中的搅拌翼(11;46);使此洗涤缸(8,43)中的洗液再循环;将再循环过的洗液加入上述洗涤缸(8;43)中,其特征在于:将加到上述洗涤缸(8;43)中的洗液量调节到大于待洗织品(34;69)按重量比的约3至8倍,而通过把洗液喷淋到织品(34;69)上来洗涤织品(34;69)。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5-4-25 87412/851.一种用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包括以下各步将预定量的织品(34;69)放入洗涤缸(8;43)内;将预定量的洗液加入上述洗涤缸(8;43)中;转动设置在此洗涤缸(8;43)中的搅拌翼(11;46);使此洗涤缸(8,43)中的洗液再循环;将再循环过的洗液加入上述洗涤缸(8;43)中,其特征在于将加到上述洗涤缸(8;43)中的洗液量调节到大于待洗织品(34;69)按重量比的约3至8倍,而通过把洗液喷淋到织品(34;69)上来洗涤织品(34;69)。2.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用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洗涤是通过顺时针方向与反时针方向转动上述搅拌翼(11;46)而进行的。3.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用洗衣机洗涤织品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泽宗一鹿森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