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伟杰专利>正文

体内异物抓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02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4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包括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无滑动;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外部,并且第二套管滑动于芯管和第一套管之间;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均匀分布多个具有弹性的抓片,通过第二套管上下滑动进而控制多个抓片从第二套管的下端开口中伸出张开和缩回合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取石的准确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抓取异物的效率,同时减小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提高对人体的保护。

Foreign body grasping device in vivo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 vivo foreign body grabber, including a core tube, a first sleeve and a second sleeve; the first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re tube, and there is no slip between the two sleeves; the second sleev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core tube, and the second sleeve is sliding between the core tube and the first sleeve; and the core tub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re tube and the first sleeve. A plurality of elastic grabbing slic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end opening, and through the sliding up and down of the second casing, a plurality of grabbing slices are controlled to extend, open and retract from the lower end opening of the second casing.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stone removal, shortens the operation time,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grasping foreign body, reduces the injury of operation to human body and enhance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内异物抓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
技术介绍
结石是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胰导管、涎腺导管等的腔中。结石由无机盐或有机物组成。结石中一般有一核心,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卵或虫体、粪块或异物组成,无机盐或有机物再层层沉积核心之上。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结石形成的机制所含的成分、形状、质地、对机体的影响等均不相同。结石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继发性感染等症状。目前对于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根据结石的大小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比如结石较小,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多喝水多运动,慢慢将结石排出。结石较大,可以采用体外碎石,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通过体外碎石机产生冲击波,由机器聚焦后对准结石,经过多次释放能量而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当结石过大,则需要通过开刀手术将结石取出。对于通过手术取石的治疗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胆囊结石手术,目前国内外胆囊结石手术90%为开胸方式,手术创口大,病人痛苦。我国近年有高价引进国外设备进行胆囊结石微创手术,采用绳套式取石方法,在套管内设有一根绳套,将套管伸入体内,通过拉伸绳套将结石套住并取出来。但由于结石外表面十分光滑,采用绳套式取石方法效率太低,抓石慢不牢固,小结石抓不住,一次只能抓一个,如有多个结石反复操作繁琐费时,现已极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以提高取石的准确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抓取异物的效率,同时减小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提高对人体的保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包括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无滑动;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外部,并且第二套管滑动于芯管和第一套管之间;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均匀分布多个具有弹性的抓片,通过第二套管上下滑动进而控制多个抓片从第二套管的下端开口中伸出张开和缩回合拢。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顶壁之间设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抓片设有四个,并且四个所述抓片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经过反复试验,将抓片设计为四个,相邻抓片之间的缝隙非常小,在抓取过程中异物不容易滑落,提高了异物的成功率。优选地,四个所述抓片的中部均向外侧弯曲;四个所述抓片合拢后在四个抓片之间形成通光孔。抓片张开和缩回的过程中,抓片的弯曲部与第二套管的内壁接触,控制抓片的张开程度。这种设计既可以扩大四个抓片之间的空间,一次性抓取更多的异物,又可以在缩回过程中使四个抓片的下端紧紧合拢,避免异物滑落。窥视镜插入芯管中,其观察端通过通光孔寻找体内异物的具体位置,寻找方式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此外,将窥视镜设计在芯管中,避免了单独将窥视镜插入人体而重新开孔,增加额外的伤口,从而减小对人体的伤害。优选地,所述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安装窥视镜的侧孔。侧孔的宽度根据和窥视镜的大小而定,从侧孔插入,操作十分方便,避免了复杂的安装操作。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孔沿轴向的长度大于芯管和第一套管的侧孔沿轴向的长度。第二套管在芯管和第一套管之间滑动时,第二套管的侧孔将与芯管和第一套管的侧孔错开,由于窥视镜从侧孔插入第二套管中,第二套管的侧孔大于芯管和第一套管侧孔的这种设计,避免了窥视镜阻碍第二套管的滑动,使第二套管的滑动更加灵活。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和芯管以可拆分的连接方式连接。第一套管和芯管拆分后方便消毒处理,避免了第一套管套在芯管外使消毒不彻底导致感染率增加。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的顶壁上设有螺栓,所述芯管的内壁设有螺纹,通过第一套管的螺栓与芯管的螺纹相适配,进而使第一套管套设在芯管的外表面。采用常用的螺纹连接方式,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优选地,还包括手柄和连接杆;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设有用于所述连接杆贯穿的通孔,所述芯管和第一套管的侧壁均设有与所述通孔正对的滑槽;所述连接杆沿所述通孔和滑槽贯穿所述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后,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手柄一一对应连接。手柄套在连接杆上,拉动手柄便带动第二套管的在第一套管和芯管之间滑动,避免了用手指伸入滑槽中拨动第二套管,大大降低了滑动第二套管的难度,方便了抓片的张开和合拢。这里的连接杆还起到了限制第二套管下滑的最大位置。优选地,两个所述手柄均以可拆分的连接方式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将手柄从连接杆上拆分后,连接杆便可以与第二套管分离,再第一套管和芯管拆分后,整个设备便完全拆开,反之将第一套管和芯管锁紧,连接杆径向插入第二套管中,最后再将手柄与连接杆连接。整个设备结构简单,装配和拆卸十分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便于大面推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包括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将这三个管体依次套设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设备结构简单,故障率非常低,有利于手术过程的正常进行。在使用该设备时,将窥视镜插入芯管中,再将本设备伸入体内寻找异物的具体位置。由于本设备直径小,只需要在人体上开一个长于10毫米的口,避免了产生大伤口,从而大大降低了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大大加快了术后恢复速度,提高对人体的保护。找到异物后,将本设备的下端开口对准异物,再往上滑动第二套管,芯管的抓片便伸出并张开,再移动本设备的使异物位于抓片之间,慢慢下滑第二套管使芯管的抓片慢慢缩回第二套管,抓片便合拢将异物抓住,最后将本设备慢慢从人体内抽出,抓取异物成功。相比绳套式取石方法,本设备的整个抓取流程简单,准确度高,用时短,操作难度非常低,并且成功率非常高,同时成功率不受异物的形成、光滑度影响。此外,根据异物大小,本设备可以一次性抓取多个异物,进一步提高了异物抓取的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二套管往上滑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芯管和抓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左视图。附图中,1-芯管,2-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4-螺栓,5-手柄,6-连接杆,7-通孔,8-滑槽,9-侧孔,10-弹簧,11-抓片,12-通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包括芯管1、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芯管1、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均为空心管。第一套管2套设在芯管1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无滑动。第一套管2比芯管1短,芯管1下部露在第一套管2外。为了避免第一套管2套在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无滑动;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外部,并且第二套管滑动于芯管和第一套管之间;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均匀分布多个具有弹性的抓片,通过第二套管上下滑动进而控制多个抓片从第二套管的下端开口中伸出张开和缩回合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无滑动;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外部,并且第二套管滑动于芯管和第一套管之间;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均匀分布多个具有弹性的抓片,通过第二套管上下滑动进而控制多个抓片从第二套管的下端开口中伸出张开和缩回合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异物抓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顶壁之间设有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异物抓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片设有四个,并且四个所述抓片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内异物抓取器,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抓片的中部均向外侧弯曲;四个所述抓片合拢后在四个抓片之间形成通光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异物抓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安装窥视镜的侧孔。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杰杨奕赵宇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伟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