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392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4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包括清洗腔、电机、和清洗桶;所述清洗腔的上端设置有对称的侧板,侧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环;所述清洗桶设置在清洗腔的内侧,清洗桶的上端通过支撑杆与第二套环固定连接,第二套环转动连接在固定杆上;所述清洗桶的下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套筒,套筒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转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第一转动杆通过皮带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第三转动杆通过锥齿轮A和锥齿轮B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通过套筒带动清洗桶转动,此时搅拌棒对清洗桶内的被清洗物进行阻挡实现搅拌效果,从而对被清洗物进行翻动,提高清洗效率。

Rotary soybean clea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tating soybean clea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leaning chamber, a motor and a cleaning barrel; the upper end of the clean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symmetrical side plate; the inner side of the side plate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crankshaft; the crankshaft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et of rings; the cleaning barrel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leaning chamber,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leaning barrel is communicated. A sleeve is fixed a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cleaning barrel, and a second rotating rod is sleev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leeve. The invention is novel in design. The first rotating rod drives the third rotating rod to rotate through a belt, the third rotating rod drives the second rotating rod to rotate through the meshing action of bevel gear A and bevel gear B,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rod drives the cleaning barrel to rotate through a sleeve. At this time, the stirring rod blocks the cleaned substance in the cleaning barrel to realize the stirring effect. Thus, the cleaned object is turned to improve clean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具体是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大豆(学名:Glycinemax(Linn.)Merr.)通称黄豆,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大豆在实用,或做其他用途前需要对大豆进行清洗,普通的大豆清洗方式通过将大豆放入含有水的容器中,清洗方式单一,需进行多次重复清洗,清洗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包括清洗腔、电机、和清洗桶;所述清洗腔的上端设置有对称的侧板,侧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环,第一套环的下端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杆铰接;所述清洗桶设置在清洗腔的内侧,清洗桶的上端通过支撑杆与第二套环固定连接,第二套环转动连接在固定杆上;所述清洗桶的下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套筒,套筒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下端贯穿清洗腔的底部且与锥齿轮A固定连接,锥齿轮A的右侧啮合有与第三转动杆固定连接的锥齿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洗腔的下端对称安装有支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曲轴的左端贯穿左端的侧板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曲轴的右端贯穿右端的侧板且与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多个且呈圆周分布在第二套环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呈圆周设置有多个凸起块,套筒的内侧设置有与凸起块相对应的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右端通过皮带于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的下端部设置在清洗桶内,且固定杆外侧固定安装有多组搅拌棒。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洗腔的左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固定杆上下移动时带动清洗桶上下移动,清洗桶上下移动时对清洗桶内的被清洗物进行上下往复性晃动清洗,同时提高了清洗桶内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清洗效果;2、第一转动杆通过皮带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第三转动杆通过锥齿轮A和锥齿轮B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通过套筒带动清洗桶转动,此时搅拌棒对清洗桶内的被清洗物进行阻挡实现搅拌效果,从而对被清洗物进行翻动,提高清洗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中套筒的仰视图。图3为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中清洗桶的立体图。图中:1-清洗腔、2-电机、3-侧板、4-曲轴、5-第一转动杆、6-第一套环、7-连接杆、8-第二套筒、9-支撑杆、10-固定杆、11-清洗桶、12-搅拌棒、13-皮带、14-排水口、15-支腿、16-套筒、17-第二转动杆、18-锥齿轮A、19-锥齿轮B、20-第三转动杆、21-凹槽、22-凸起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包括清洗腔1、电机2、和清洗桶11;所述清洗腔1的下端对称安装有支腿15,支腿15起到支撑的作用,清洗腔1的上端设置有对称的侧板3,侧板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曲轴4,所述曲轴4的左端贯穿左端的侧板3且与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曲轴4的右端贯穿右端的侧板3且与第一转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曲轴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环6,第一套环6的下端通过连接杆7与固定杆10铰接,电机2转动时带动曲轴4转动,曲轴4通过连接杆7带动固定杆10往复性上下移动;所述清洗桶11设置在清洗腔1的内侧,清洗桶11的上端通过支撑杆9与第二套环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设置有多个且呈圆周分布在第二套环8上,第二套环8转动连接在固定杆10上,固定杆10上下移动时可带动清洗桶11上下移动,清洗桶11上下移动时可对清洗桶11内的被清洗物进行上下往复性晃动清洗,同时提高了清洗桶11内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清洗效果。所述清洗桶11的下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套筒16,套筒16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转动杆17,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外侧呈圆周设置有多个凸起块22,套筒16的内侧设置有与凸起块22相对应的凹槽21,从而实现第二转动杆17转动时带动套筒16转动,同时不影响套筒16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下端贯穿清洗腔1的底部且与锥齿轮A18固定连接,锥齿轮A18的右侧啮合有与第三转动杆20固定连接的锥齿轮B19,所述第三转动杆20的右端通过皮带13于第一转动杆5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5通过皮带13带动第三转动杆20转动,第三转动杆20通过锥齿轮A18和锥齿轮B19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动杆17转动,第二转动杆17通过套筒16带动清洗桶11转动,所述固定杆10的下端部设置在清洗桶11内,且固定杆10外侧固定安装有多组搅拌棒12,清洗桶11转动时,搅拌棒12对清洗桶11内的被清洗物进行阻挡实现搅拌效果,从而对被清洗物进行翻动,提高清洗效率;所述清洗腔1的左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口14,清洗后产生的污水通过排水口14排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包括清洗腔(1)、电机(2)、和清洗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1)的上端设置有对称的侧板(3),侧板(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曲轴(4),所述曲轴(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环(6),第一套环(6)的下端通过连接杆(7)与固定杆(10)铰接;所述清洗桶(11)设置在清洗腔(1)的内侧,清洗桶(11)的上端通过支撑杆(9)与第二套环(8)固定连接,第二套环(8)转动连接在固定杆(10)上;所述清洗桶(11)的下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套筒(16),套筒(16)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转动杆(17),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下端贯穿清洗腔(1)的底部且与锥齿轮A(18)固定连接,锥齿轮A(18)的右侧啮合有与第三转动杆(20)固定连接的锥齿轮B(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包括清洗腔(1)、电机(2)、和清洗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1)的上端设置有对称的侧板(3),侧板(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曲轴(4),所述曲轴(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环(6),第一套环(6)的下端通过连接杆(7)与固定杆(10)铰接;所述清洗桶(11)设置在清洗腔(1)的内侧,清洗桶(11)的上端通过支撑杆(9)与第二套环(8)固定连接,第二套环(8)转动连接在固定杆(10)上;所述清洗桶(11)的下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套筒(16),套筒(16)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转动杆(17),所述第二转动杆(17)的下端贯穿清洗腔(1)的底部且与锥齿轮A(18)固定连接,锥齿轮A(18)的右侧啮合有与第三转动杆(20)固定连接的锥齿轮B(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1)的下端对称安装有支腿(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式大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秋伟
申请(专利权)人:共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